参议员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朗支持罗斯福,认为罗斯福是唯一一位与他在财富再分配理念相同的候选人。朗对罗斯福获得候选人提名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在中西部为他助选。但朗反对罗斯福将银行归还原住,认为那是向华尔街公开卖身,于是开始反对新政。他指责罗斯福的“新政”没有让洛克菲勒、阿斯特和摩根等富贵家族拿出足够的财富来,“新政”的目的不是解决穷人的温饱问题,复苏经济是为了让大财团的赚钱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朗认为大萧条是贫富悬殊的结果,而不只是没有足够的食物。他指责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控制了全国85%的财富,而将近一半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年收入不足1250美元。由于缺乏买家,过剩的粮食和纺织品被毁,数百万人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生活在饥荒的边缘。 在朗看来,资本主义已经失控,绝大多数人因为企业的贪婪而受苦。这个国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人们没钱花,因而没有商业,也因而就业机会日渐枯竭。四分之一需要养家糊口的人没有收入,一百多万人奔波在全国各地只为一份工作。 对此朗在1934年公布了一项改革计划,叫作“分享我们的财富,重新分配让国家财富更公平”,通过限制个人财富为5000万美元(后来降至500万美元)和分发其他补贴,来为每人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和一个像样的生活水准。朗认为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改革是有效的,他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理念。 它还指责两党为了大企业的利益牺牲了人民,因而在华盛顿变得非常不受欢迎,被贴上了“社会主义者”、“激进分子”、“煽动者”和“独裁者”的标签。不久,保守的国家媒体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并附和了路易斯安那州报纸对朗的负面描述。 竞选总统朗还计划在1936年大选中和罗斯福竞争总统职位,随着新政成效一时间不明显与大萧条的恶化,他的“分享财富”计划席卷了全国。分享财富的具体计划包括:私人财产不得超过500万美元,超过部分由国家没收;每个家庭至少可以有5000美元,一套房子,一辆汽车,一台收音机和一个洗衣机;任何人年收入不能超过180万美元,不能低于2000美元;老年人有养老金,退伍军人有津贴;儿童免费入学,青年经智力测验合格的免费上高等学校;劳工工资有最低标准。 面对反对,朗通过全国性的电台广播、面向广大听众的演讲以及自己的报纸《美国进步报》,直接向人民阐述了他的观点,以此来反击负面媒体。虽然朗的强硬作风在华盛顿没有赢得多少朋友,但他的言论却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到1935年夏天,朗的“分享财富”俱乐部在全国拥有750万会员,他的广播电台拥有超过2500万听众,他每周收到6万封支持者的来信(超过罗斯福)。 为了降低朗的吸引力,罗斯福还将朗的一些观点纳入第二次新政,成为新政一个更为自由的版本。比如社会保障体系反映了朗提出的养老金计划;劳动进步管理局类似于朗在路易斯安那州启动的公共工程项目;国家青年管理局源自于朗提出的学生资助计划。以及由罗斯福实现的诸多政策都包含有朗的理念,比如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类似于朗提出的工会组织的权利,最低工资和每周工作40小时);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案(公用事业监管);农场安全管理局(协助农民);财富税法案(毕业收入和继承税)。 遇刺身亡1935年9月8日,在他宣布竞选一个月之后他在一次演讲中被刺身亡。临死之前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上帝,不要让我死,我有很多事要做”。约有25万人参加朗的葬礼,人们向朗敬献的鲜花铺满了3英亩的土地。 以朗为原型的小说《国王班底》曾获得普利策奖,由之改变的同名电影则获得奥斯卡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