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没事瞎转悠”,到了新浪“三月里的小雨”的博客。(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anyue47)特别吸引我的是“故乡的河”的文章,写于2007年。与我当年的乡村小男孩的写作角度不同,这是一个当年小城大女孩的回忆。不仅角度不同,也多了些历史的沧桑和一些或珍贵或精致的图片。征得原作者同意,转贴于此,以志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
故乡的河-之三--白河 (2007-08-15 09:33:55)
作者:三月里的小雨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5269e010009b4.html
《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河》
我在《故乡的河-之一-梅溪河》一文开头,就写道,我们那个小城周围有三条河,它们在不同的方向绕城而过,滋润着小城的土地。城西的河是梅溪河,城东的河是温凉河,城南的河则是白河,那是我家乡的母亲河。
说白河在城南,是因为白河流经城南时紧贴老城城边,绕城而过。后来市区扩大了,原来的郊区现在也成了市区,现在应该说白河自我市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在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 32公里。
白河原名淯水,据明嘉靖的地方志记载:“淯水,俗名白河”,“东晋讳育,后世称近城淯水为白河”。
古时候的白河,是一条繁忙的航运河流,河面上白帆林立,舟船如梭,船只经过之处,尾部拖出一条条白白的浪花。河边的水旱码头十分繁华,码头上商贾来往,货物云集。无论王公贵胄,文官武将,平民百姓,僧道游客,通过白河渡口,可北上京都,南下荆襄,东达江淮,西去巴蜀。…。古老的白河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孕育着当地独特的文化。
这是网上的网友找到的古老的白河的照片
小时候曾经到南门外去玩,那时还能看到桅杆耸立、舟船停泊的景象,但已没有了古时候的繁华与扰攘。后来河水水位逐年下降,尤其是1959年上游水库落成,白河的航运就告终止了。
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我们那里的百姓吃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井水,一个就是白河水。我们家住在东关,住家附近有一深井叫三眼井,周围的人们吃的就是三眼井的水,而住在白河岸边或附近的人们吃的是白河水。白河水很甜,喝一口白河水,感到又滑又甜,比现在的矿泉水还滑,比农夫山泉水还甜。后来有了自来水,白河岸边建起了水厂,自来水的来源也是白河水。
白河是沙底河。水中没有淤泥,没有水草,河水清澈可见水中沙底。市区一侧河岸较高,有的地方有石砌或者铁丝网石头的护岸。对岸是一望无际的沙滩,那沙很白,很细,踩在上面极柔软,极温暖。
离岸边不远处有一排排洗衣用的石头,那些石头一般都是几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放在一起,有用来坐的,有用来洗、搓衣服的,有放洗衣盆或洗衣篮的。每一组石头之间相隔不远,一般都是几个相熟的人坐在相隔不远处,一边洗衣,一边聊天。天气晴好时,在河边洗衣的人很多,去晚的人就没有位置了,只好等先来的人洗完衣服以后,自己再洗。
在河里洗衣服是一种享受。星期天一大早,我喜欢随便找几件衣服,拎着洗衣篮,叫上要好的女同学,到白河去洗衣服。一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快就到了岸边。沿河找一处比较开阔,人又较少的地方。每人占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先把衣服随便搓几把,打上肥皂闷上,就跑到河中央去玩水,渴了就用手捧起水来喝几口。甜甜的、滑滑的,舒服极了。玩一会儿,再来搓衣。看着搓下来的泡沫随着流水缓缓远去,再用棒槌敲打几下,在水中摆几下,就清洗干净了。大家都洗完衣服后,我们也会拎着篮子,淌水到河对岸的沙滩上玩一会儿,快到中午吃饭时,才依依不舍回家去。
离家已四十多年,一想起那喝在口中甜甜、滑滑的白河水,眼前就会出现当年河边洗衣的情景。就好像听到了伙伴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看到了大人们把床单、被面等抛向河中清洗的画面,那一幅幅河边洗衣图让人心醉。
夏天的晚上,我们还会互相约着,到白河去洗澡。站在高高的岸上,听着河里洗澡的人们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在这一段河面洗澡的是男人们还是女人们。我们会找一处女人们洗澡的地方,手拉手下到河里,让清凉的河水洗去满身的汗水。
小时候,我们还唱过一首歌,歌中唱道:
白河两岸米粮川,
劳动人民意志坚,
全区实现河网化
渠水淙淙浇麦田。
我曾经踏着柔软的细沙,走过南岸的沙滩,看到沙滩南边是绿浪滚滚的稻田,稻田中沟渠纵横,白河水静静地浇灌着田中的水稻。
白河,她经年不息默默流淌着,从伏牛山玉皇顶东麓,流向襄樊,注入汉水。她用香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百姓,世代滋养着家乡的人们。
我已经许多年没回过家乡了。据说,现在的白河成了游览区,风光旖旎,楚楚动人,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去观光。白河还建设了三级橡胶坝,用河水发电来满足家乡快速发展所不断增长的对电力的需要。
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我记忆中的白河,那让我魂牵梦萦的白河?
现在的白河游览区(本文图片来自网上)
白河游览区
白河游览区标志
白河的黄昏
岸边闲坐一会儿
白河岸边
标签:人文/历史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老照片 母亲河 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