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的宽容 1917年,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往长沙,他的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姐姐蔡庆熙和外甥女刘昂一起租住于此,当时这里四周都是坟墓,地处荒凉,房租十分便宜。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罗章龙等13人在蔡和森家里成立长沙新民学会。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北洋政府时期虽然也存在封杀报纸、报人事件,但舆论环境与后来的国民政府和中共政府比较,还是相对宽松的。民国元年全国报刊约500家,并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媒体,如《国民新报》、《语丝》、《晨报》、《清华周刊》、《新青年》、《京报》、《世界日报》、《现代评论》等。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周恩来在天津先后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觉悟》。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导令北洋政府颇为不满。于是,袁世凯对全国报业进行查禁和整顿,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袁世凯死后,民间报纸从1916年的500多份至1920年增长至1000多种。1926年中国首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在哈尔滨建立,之后各类官方和民间私营广播电台开始大量出现。国民自由空间的扩大,为社会精英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件创造了条件。 中国在北洋政府所享有的结社自由是中国大陆从古至今较为充分的时期,北洋政府初期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党会就有85个。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周恩来、张若名等人在天津组织的觉悟社,就是当时众多社会社团中的一支。商人也普遍自发组织成商会,经常发通电指摘北洋政府的行为。中国的民众更是可以随时游行,向北洋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北洋政府时期成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第一次出现的高度自由时期。 北洋政府的宽容以及经常被迫认错,是建立在强大的舆论监督和强大的民间力量制约之上的。北洋政府官员贪污现象极少,正是得益于政府开放党禁和报禁,用舆论和反对党来制约政府权利的滥用。 谈到新文化运动,人们总是想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光辉的名字,谈到“五四”运动,人们总想到北大的学生带头走出校门去游行抗议,乃至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罢市风潮并促成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光辉事迹。北洋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被当做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对立面备受抨击。在一般中国人的历史常识里,最为不值得称道的就是北洋政府,被认为黑暗、反动、卖国。 北京大学怎么出来的?是北洋军阀创办的。什么人叫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那时候他是国民党人的身份,是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有这个肚量把全国最好的大学交给和他敌对的一个政治势力的守敌。我们现在有什么资格骂北洋军阀呢? 1926年3月18日,数千名学生在段琪瑞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执政府的卫队居然在慌乱中开枪。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祺瑞顿足长叹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惩处凶手,抚恤死难者家属,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面对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道,段祺瑞执政府也没有进一步对受害者加以清算,对学生进行秋后算账,而是默许了人民的各种抗议活动。 老舍《茶馆》中有句台词:民国不如北洋;北洋不如大清。北洋政府选举虽然存在赂选,但是,这也说明北洋政权不敢公开地或赤裸裸地强奸民意。北洋政府之所以不敢任意妄为,经常被迫向民意让步,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言论自由、组党自由以及民间组织的合法化;另一方面则是北洋政府的官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个人道德操守,内心有所节制。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人民不仅有广泛的言论和出版自由,而且还可以组织政党甚至反对党。正是因为北洋政府的开明和宽容,“五四”学生运动才得以顺利开展并最终成功,即便出现了学生暴徒冲击政府打砸抢烧,政府也能保持极大的克制。那一时期的军警不仅不敢随便抓捕学生,而且极力苦劝学生不要外出游行,维持秩序的军警“甚至于有跪地哀求”学生不要游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