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看任何版本,完全自己背书,好过瘾。 暖阳、金钱草,还有美丽的小石子
知道自己写的是有瑕疵的,譬如“言口”也就是识”字不规范,虽非约定俗成,但并不妨碍认读。简体字和繁体字合并写,只要好看就好,好在写字的态度是认真的,心存敬意🙏。我很早就发现,有些字,简体写好看,也有些字繁体好看,这不一定。
有的时候,一个没有话语权的人创新一下,有的人就会大惊小怪的,何必呢?有本事你否定仓颉造字。如果有人觉得我“煳创”了一些新字,那我会倒是满高兴的。
没有规定非要通篇都简体,或者通篇都繁体。一个“无”字,你可以通篇就一种写法,也有几十种写法,对吧?规矩是束缚,人是活的。在没有大不敬的前提下,没必要非墨守成规不可。有时候简体字早已被改动的面目全非了,这才是错误的源头。要说错,简体字很多都是用了笔画少的同音字。说难听的,又不是给皇帝写奏折,“允许周官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
还有,好比很多大家、名家写《心经》。有些字的写法不尽相同。颜真卿的楷书“经”字,都把“〈〈〈”写成六个点呢。比如“复”字“双人旁”,有“两撇一竖”,也有“一点一竖钩”,“受”字的“又”可以写成“丈”,“般”字的“几”可以写成“口”,“无”字繁体,下面有“一横”,“三点”,“四点”等各种各样的写法。,“减”字有“两点”,也有“三点”的不同写法,“心”字可写成三点连笔。其他地方的“州”字,撇竖有画圈圈,点有画一横的,这不足为奇,甚至不同的书体,写法也会有所改动,草书尤甚。但这并不妨碍大家阅读。包括《心经》,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也采用音译,也没人去追究啊?我的男神子昂也用了还多类似的......不一一了。
再比如书法落款,写于的“于”,有的写“扌仒”,或“于”,或“於”。右录的“录”,有的写“金录”。虽说诗歌的押韵很严格,但读的时候允许通融的,如“斜”读“xia”,“还”读“huan”,学者的解释是古代没有所谓的普通话,粤语倒是历史悠久过普通话,所有从粤语中可以找到“正确的”发音。还有诗歌里头,“一”的平仄变不同法,为何写的就不能带一丝宽容呢?所以,有时一些“专家”也应被划入“砖家”行列。
哎呀,环顾四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属另类了哈?“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需要学习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像这样为理屈词穷的,是不是有点蛮横,其实只想着自己好玩,算是给大家添一点乐子,贻笑大方了🙏🙏(最近这文字中毒了,敲打的是对的,结果保存后再看就是错的,偶尔在两个中文网站之间来回折腾就会出现的,改了几次就懒得理它了)
每年新词汇都在涌现,有容乃大也。打住,不发千古之忧思了。回见,俺回去拾花斋学写无挂碍的《心经》去也🙏。
在院子里的鹅卵石上美拍一下
晨光与《心经》
此番书写心无挂碍,虽有瑕疵,但书写时气息可以一逛贯通到底,所以通篇明显好起来一些。善哉! 小丫头周日为懒妈妈做的早饭,好美,好开心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