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南小楷拙笔“静志”
从静志说开去 (文:一支笔) “静志”算是俺还拿得出手,也非常认同的的两个字,富春江南也是自恋的不行啦[捂脸]其实,我并不需要被认可,不需要用金钱、荣耀来证明自己,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有就有,实力在那里,没有,也无所谓嘛,又不靠写字吃饭。我“文不如净源,舞不如倩儿。”抬头收尾,低头观心,安安静静在拾花斋呆着,守住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单安静却明白、丰富地活着也很好,所以,无——波——澜。书法就是自我安“静”地修行,并自得其乐罢了。那肯定有人反讥,你贴出来又怎么解释呢?呵呵呵,没有人强迫你看,自由最可贵,留个念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向往一种祥和、平衡、纯粹、思无邪、宁静的世外桃源的生活。这并不是说我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当我沉浸在,书法、文学、美食、艺术和大自然之中时,我更放松,更滋润,更美好。人最本真之状态应该就是这样,没有世俗的纷纷扰扰,利欲的束缚,有的只是单纯的欢喜之心,犹如栉风沐雨的草木,活得从容、恬淡又超脱,还带着温度,这才是生命最有滋味的生活。纸、墨、笔、砚、颜色、一草一木、书法、文字、艺术、文学等也都是有温度的,我要用它们来传递温度与美好,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富春江南拾花斋语录
至于能否成为受人敬重并喜爱的书法家,也即所谓的“志”,要说那从不在俺考虑的范围,已经明摆是凡尔赛了哈,这非主观愿望就能达到的。毕竟,那是遥远到“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件事!但,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修行的过程。所以,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过程,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发自内心的,单纯的喜悦,骨子里足够的喜欢并笃行的过程,是抛开杂念回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过程,是人性、天性使然,是乐趣,是爱,并享受这个过程。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毕竟,我们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最多。“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修行,是一段无休止的跋涉,是一个自觉自悟的过程。生命是如此厚重,无论你我为之付出百般的努力也不为过。
卡耐基曾经写给女人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百毒不侵的女人,都曾伤痕累累;能笑看风云的女人都曾千疮百孔;每个自强不息的女人,都曾无处可依;每个看淡情爱的女人,都曾至死不渝。我们历尽千帆,终于明白,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自己。
那么从今天开始,经常做到“笃行自省,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自带光芒,自我期许”。从剖析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拥抱自己,尊重自己,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做回自己,倾听自己,妥帖安排自己的心灵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明白自己可以怎么,不可以怎么,爱惜自己的羽毛。中途不迷失方向,适时作出正面的改变和调整,与自己和解,积极持续有效的努力,总之,永远爱自己。
林清玄也曾说过,“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当你健康地爱自己,取舍有度,省却无谓的磕绊,把有限的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所爱上,不攀附,不依恋,那么恭喜你,说明你是真正爱自己的。如果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不会照顾、不会爱的人,又怎么去爱亲友,所以务必先从好好的爱自己开始。自爱之人,人必爱之;自尊之人,人必尊之。自爱,爱人,到被人爱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爱自己的表现很多,不仅仅表现在某些表面的东西,譬如打扮自己,犒劳自己,用物质来满足自己,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富足。主动去学习如何让自己快乐,不再喜欢扎堆,不再周旋于复杂多变的人性,不去周旋他人的心思,不去琢磨他人,更喜欢的独处,习惯着孤独,享受着宁静,并善于独处,也即与另一个自己好好的相处,这些都是花钱也未必可以买得到的,是自己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管理、摈弃那些无谓的社交,享受孤独的自我,做回真正的自我,并在不断的去学习中,接收尽可能多的正能量,以丰富自己,这些就是爱自己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女人,才情是的霓裳。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如何爱自己以后,他是可以真正拥有自己内心想要的人生。我的修炼还不够,一直都在努力ing。
前几天新年元旦之际,我随手写下几个拙字,告诫自己:万事万物皆有缝隙或裂痕,那是阳光照耀进来的地方,愿二零二一我们变得更加的强大。
习临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时获得灵光,为自己取了一个淳朴雅致的斋号“拾花斋”,寓意,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朝花夕拾,掬水月在手,“拾”花香满衣(袖),垂首诗存心,如此,不亦乐乎!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是懂自己,有人懂,是天赐禀赋,是全身心投入,是把爱好作事业,是不慌不忙,是恰到好处,是对未来友期许,是心有所归。有一点需要值得肯定自己,在艺术面前,尤其是欣赏、感悟、领悟、模仿、鉴赏、吸收等方面,内心可从未自卑过,自我赶脚,俺与“美丽的外壳,有趣的灵魂”多少也是沾边的哈。所以说,“心之所归,始获安宁”,方有“静志”可言也。
借“静志”两个字胡乱瞎掰了几句,不说明我是多么的有主见,但我也不是那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的人。只能说正是艺术的熏染、爱的熏陶,让我的内心既柔软又强大,让我获得真正内心的自由、满足与喜悦,自勉之。
在没有一位现场观众,却向全世界传递“爱与希望”的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美妙的音乐声中写字,该是多美的享受和多大的幸福啊。 音乐无国界,艺术伟大之一,其语言人类共通,其魅力无穷无尽也。 挑了几组相对还能看上几眼的拙字[捂脸]。
十三帖中“神光离合,将飞未翔”的境界需要假以时日。
从大自然拾得的常春藤、南天竹、叶子、花儿等,被我摆放在书桌前,写字之余,欣赏一下,自我陶醉一番,很是怡情,搭配书法更是赏心悦目。 一直想取一个雅致有品味的书斋号,就这么把玩当中,神光初现,居然让俺偶得“拾花斋”,想着“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甚为满意。
拾:本义,捡取、拣取,从地上捡起来,也指整理、修理。 花:原义,植物所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后来也指像花一样的东西或人,衍生的意思很多,几乎可以包括万象,还有像花儿一样的浓烈、美好,风景、美食、音乐、书画、文章、珠贝、火花、美句、哲言、思想、禅语、幸福、希望等。 斋:中国风雅之士为其书斋取得号,斋号多是古代学富五车(青青学富“五辆玩具车”)的文人雅客标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号。从中人们可以领略其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化心境和情趣
昨天暂定的是“拾花庐”,今早起来赶脚还不够淳朴、雅致,于是又改为“拾花斋”。要是哪一天俺又遇见喜欢的斋号,说不定还会多起几个呢,希望到时候不会大惊小怪。
敢问,这个笔搁如何
以上均未画格子,写的有些风中凌乱,距离“将飞未翔”的境界仍有差距,也对不起自己的长相 从来学艺偷懒不得,耐心画一下4x4(cm)的小格子,被大海老师谬赞这个斜钩“帅”。跃林老师谬赞鼓励有嘉,“笔法蛮精致了,需要用结字法将用笔方法统领起来。”只是还没有悟明白,今后需要多写写,在实践中领悟。
从不画格子,随便写,到4x4(cm),3x3(cm),再到1.5x1.5(cm),俺就这么任性[捂脸],反正觉得这么写字才不累人,特别的好玩[捂脸]不曾想被施老谬赞,“再发展下去,可以做芯片了。”[呲牙]不带这么夸人的。[捂脸]另,从俺写的跋是可以看出俺对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那绝对是敬仰和膜拜的🙏
今日有幸拜读书友志宏的文章,她提到孙过庭说过,“东晋人士,互相陶淬”,令人唏嘘不已。时值当下,魏晋时期那种“自由探索、平等切磋”,可贵的态度和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效仿。 写成这个样子还敢贴出来,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问自己,就不能“遮掩”一下,显得再“含蓄”一点吗[捂脸] 逐渐开始“字如其人”,写的稍微对得住自己的颜值和担当 无意间漏了一个字“法”字,会补上。 这让我想到,其实书法“有法”也“无法”。就好比,你说书法难吗?标准答案会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随便写谁不会啊?但,想要写好很难”。总之,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罢了。窃以为,书法除了天赋,勤奋,最重要的还得靠“悟”。 想当初,菩提老祖为了考察孙猴子的悟性,特意用戒尺在他的硬脑壳上敲了三下,最后才认定,悟空的名字不是白起的,其实最有悟性,最值得他细心传授技艺之人,听起来属于很玄乎的神话故事。 当然,吴承恩这么写并非完全是杜撰,他可是借鉴了一个典故的。这得追溯到南北朝,第五祖弘忍大师为了寻找衣钵继承人,让大家写禅诗,其五百弟子当中的翘楚乃大弟子神秀大师,他写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而作为火头僧惠能却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傅读罢当时就在他的头上敲了三下,这个也就演变成了《西游记》中那段天方夜谭的故事了。 这个极有悟性的徒儿就是后来对禅宗作出重大贡献,提出“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的南宗创始人,即“禅宗六祖”的惠能大师。 所以说呢,一个人的“悟性、慧根”真的也很重要喔。哈哈哈,难道,俺这枚愣头青说的不在理吗?
俺是“别字大王”,路人皆知的马大哈一枚,打从娘胎起就粗枝大叶惯了。文章或书法经常会写错或漏字,事实上99%都是无意的。俺反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想法应归类于那种比较“凡尔赛式的单纯”(自创名词)[捂脸],人更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人,无奈孩子气太重,老是成熟不了的赶脚[捂脸]。 虽说人人平等、自由,解读应随个人,由他去,大可不必太在意。但有时天性发挥,随意这么一摆放的物件,或者错字、漏字,还是会被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过度解读。其实写的人未必有那么多深层含义。但时常会被心理灰暗之人灰色误解,或者衍生、歪曲解读。如果,每日一摆放物件或作品都有那么多、辣么深的含义的话,我活的该有多么的累啊(捂脸),还有,如果单纯从美好出发解读还是允许的嘛。干嘛与那些没有水平的俗人费口舌呢?
从前,慧根浅薄的俺对某些不友好的曲解、误会老想着张嘴辩解,结果搞到“此地无银三百两”。哈哈,后来经过书法这一神奇的“修炼”,就觉得“不辩”、“无为”就是最好的解答策略。尤其是今年,正好半生已过,所以,凡事先讨好自己,至于他人,看心情,看交情,做不到“沉默是金”,喜欢就随缘点个赞,如此而已。当然很多经验教训也可以顺手这么写下来,也好练一练文笔哈。
《百年孤独》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还没有读完,有一句话也带着中国式的哲理:“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担任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是成长。”
一个人能够独处,并时刻能享受并从孤独中得到满足,这似乎契合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正所谓,人贵在“慎独”、“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切记,别奢望改变别人,指望改变自己!完善自我!人心隔肚皮,更何况再伟大的人物也会受到指责,甚至非议。
告诉自己!这道坎必须迈过去!要相信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懂你的知己也不少呢,会有“海天高远,万里澄净”的那一天的。这也是为啥,我特别欣赏张充和先生的一句话,“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的原因。你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