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思想表现力优于汉语 英语的单词由一系列字母组成,因而每个单词有长有短,读起来抑扬顿挫,特别是英语中含有一些字母数量较少的短词能够凝聚深刻的思想而提升了它的人类思想的表现能力。 汉语则没有这个特点。汉语是由方块字符组成,每个字符占据同样空间(例如,“一”和“万”差别巨大,但占据同样大空间),读起来缺乏抑扬顿挫之感,缺乏思想的表现力。这阻碍了思想家利用文字表现自己的思想。人类主要依靠书面语创造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口语。人类深思熟虑的系统思想都要借助于书面语言,而非口语。 例如,英语单词中的all,这个词指所有人或所有物。词汇简单,但有时思想深刻。比如,霍布斯写的利维坦中说,They are at war of all against all. 中文意思:他们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中。还有,each, 这个词指每个人或每个物。社会主义者有一句名言: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contribution。这句话的意思是:按劳分配。据法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家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说,这句话的原创作者是古罗马时代的思想家西塞罗。西塞罗生活在中国的东汉时期。那个时代,欧洲人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还处在封建社会里不能自拔。东汉是个什么时代?大概接近中国的三国时期,还是罗贯中所说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 个人认为,英语中的一些常用小词的思想感染力巨大。 再看下面一句:All the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你看英语里的那个最后一个词unite,比中文里的四个字符:联合起来,要有力的多,原因是unite这个词短。 北宋时期思想家张载(1020-1077)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个句子几乎一样长短,或许有其魅力,但是,长短一样的句子却失去抑扬顿挫的思想感染力。 英语中的很多单词很长,但是,也有很多短词,尤其是常用词都比较短,学术词汇几乎都很长。长短不一的词能和语言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表现丰富的思想。英语、法语、德语等都具备这个特点。你能举出一些汉语中思想表现力极强的句子? 如果本人说的有道理,人们或许能领悟汉语会阻碍使用中文的人创造思想的成就。或许,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而是相对的判断,不排除使用汉语的人仍然能够创造深刻和体系庞大的思想,只要有一点妨碍,问题仍然不小。为什么使用字母字的民族创造的思想成就大于使用方块字符的民族?为什么西方的民族讥讽东方的民族只会出口洗衣机和电视机,却无法出口思想?其实,连洗衣机和电视机也是原本的西方创造。你这个东方民族拿什么自豪于世界?你自己使用的语言是否有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有的人说,越南将自己的方块字改成字母字,也没看见越南人创造什么思想。自从越南人修改自己的文字体系也仅仅一个世纪。还要等待时间的考验。这是本人的看法。 我个人的体验是,我看过汉语思想家的书,例如,文革期间我就读过柳宗元写的《封建论》。我还读过其他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书。我读过《资治通鉴》, 读过《史记》。我从来没有被他们的论说感染过。但是,我读的英语的哲学书或其他书(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霍布斯的《利维坦》、卢梭的《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以及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等)的时候,我的确被感动过。这就是我本人自身的体验。所以,我的看法是,力求用英语写书,除非你想混日子。 汉语的思想表现能力也影响这个使用汉语的民族的思想鉴赏能力。一个没有思想鉴赏能力的民族是永远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自觉地接受新的思想。如果你想要思想启蒙,首先需要提高你自己的思想鉴赏能力。你那个汉语是否给力? 中国出了很多翻译家,从严复到傅雷,还有何兆武,还有董果良,大量的西方哲学书被翻译成中文,可是,当一个民族自己的语言妨碍提升自己的思想鉴赏能力的时候,创造自己的思想就成为这个民族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一个民族问题。你想过没有?你的语言,你的表达你的思想的工具,是否有问题? 当人们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一般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时候,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这个方面,人们看不出英语与汉语究竟有什么差别。但是,当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承载你的思想的时候,特别是承载那种情况复杂的哲学思想的时候,在不同语言之间,会不会产生明显的差别?当人们用语言来表述那些抽象的思想的时候,他们往往也需要利用那些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实际事例来佐证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语言的表现能力就非常重要。 一句话,我一直怀疑汉语的思想的表现能力。因此认为,对从事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士而言,语言往往决定其命运。 这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承载方式会脱离其文化母体,出现一种文化分裂现象。若果人们必须使用外民族的语言来承载自己的思想,其本土文化将受到冲击。但是,个人认为,人类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属于全人类,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民族。这并不妨碍一个民族保存自己的文化。但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可以共享。既然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使用英语来写作? 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文化工作者而言,最好成为双语人士,既能使用自己的母语来保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也能与世界共享其精神和思想。 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问题就是,自从十九世纪中叶中西文明剧烈碰撞以来,这个民族从未从精神上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个民族一直自外于人类文明的主流。还抱怨思想被殖民。其实是自找的思想殖民。如果你这个民族能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不成为问题。如果你不能自产先进的思想,这就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与其思想留在空白,还不如思想被殖民,因为这是接受先进思想的第一步。无所谓可耻不可耻。落后了,就要虚心学习。但也不要永远奉行拿来主义。不妨换一种语言试试看。 总之,如果你要写自己的作品,语言的表现能力很重要。有的时候,是语言的表现能力妨碍你的创作成就。这个环节不能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