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注:06年7月)多伦多蒋博士之死在五味沸沸扬扬,搅得我不得安睡。午夜梦回,猛然想起多年前的一篇心情杂记,翻箱倒柜还真找了出来。今天看着很可笑,汗颜啊。很多概念、词语都是那个时代的特征,现在看来恍如隔世。而且,那时候的文思和文笔,一掐一包水,真嫩啊。20出头,多么纯真的年代。是真纯。也是精神的狂躁和不安,算是动乱年代的一个烙印吧。也算立此存照,给犹生者们一个消遣。现在么,打死我也不会自杀了。嘿嘿。 --------------------------------------------------------------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今天的观点。 死,----这就是说参加到大多数人的行列里去。 -----列夫。托尔斯泰 自杀是摆脱精神危机和困境的最彻底的办法。“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所以从古到今,有多少大思想家、大艺术家一个接一个不需上帝之手,自行了断。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的精神就像团迷雾,蓬勃逸散,充斥整个宇宙。无论什么物质也制限不了它,相反,倒是(常常是)它制限和规定了物质的发展。不是么?不正是它说物质是什么,而物质看来就是什么么?某些当代的“哲学家”将物质与精神等量齐观、甚或扬物抑精,大谬不然了。 自古以来就有两种自杀。崇高的自杀和畏罪自杀,或曰主动自杀和被动自杀。希特勒、东条等人属于后者(这不值得讨论)。 我赞美崇高的自杀。因为它是人解决精神与肉体矛盾的最佳办法。人整天为精神苦恼,索性一死,脱开这躯壳,这尘世,以为精神也会随之消逝。其实不然。别的不说,光是给生者精神上的影响,就不可估量。我姑且名之“精神危机转嫁”现象。这现象也从侧面证明了精神不死。它或采取传宗接代方式,由儿女继承父母的基因,或采取“精神逸散”或“危机转嫁”(如著书立说、交谈、行为影响等)等文化传承方式。前者是纵的方式,后者则是纵横捭阖的方式。 这样看来,靠精神为生者们,自杀和不自杀似乎又无区别了。因为你自杀了,作为你,可能无苦恼了,可你的苦闷却传染给了别人。精神苦闷的传染远远甚于流行病的传染!别人也有这苦恼,或隐性未发或正不知所从,经你指点,茅塞顿开,结果势成多米诺骨牌,人类就将整个地面临着精神崩溃的危机。 所以,不妨这样说,在严肃思考、认真生活的人,只要他停止了思考、传播或改变了看法,实际上他已经自杀了。 自杀是一种病态、疯狂的举动、“精神癌症”、一种叫抑郁症的不治之症吗? 柴科夫斯基为什么自杀?梵高为什么自杀?叶赛宁和玛雅科夫斯基为什么自杀?茨威格为什么自杀?海明威、拉发格夫妇为什么自杀?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为什么要自杀?老舍、傅雷夫妇为什么要自杀?。。。。 这些人类的精英,有的是被逼迫而不得以自杀的,实际上是他杀。但大多数却是主动的、自愿的自杀的。有个叫杜尔凯姆的专门研究过自杀,据他的研究,自杀率随着社会发达进步越来越高,文化教育程度越高的自杀率越高,男的比女的自杀率高很多(据说在7:3以上)。从我听说或感受到的情况看,越是普通百姓凡夫俗子,越发狂般地留恋这个世界,“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生活的起点低,对人对己要求低,吃喝玩乐此生足矣,这样的人,决计不会去自杀。 由此可见,自杀决不是疯子的举动,也不是病态。难道社会一天天走向病态吗?我绝不相信。 自杀是人类理智思考的结果之一。在严肃思考人生的人看来,生与死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享受能否继续进行。当然物质享受也很迷人(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但和精神世界的快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也就是人和猪的本质区别吧? 死,和生一样,是壮美无比的过程。是黯然销魂的壮美。每个真正留恋生命者不能不认真对待。 幸福地生,幸福地死,这是人生之称之为人生的完整过程。否则,人生失败。在自杀的人看来,或者是因为不能幸福地生,或者是因为死就是幸福,象欧拉临死前还在给他的孙子讲解数学题;莫里哀临终的状态,正是他剧本中的一个场景;巴尔扎克临死时,呼唤仆人给他请大夫,竟是他作品中的一位医生的名字;贝多芬在生命的尽头仿佛重新体验着歌剧《菲岱里奥》,说:“你们听见了钟声了吗?快变换布景。”。。。。。。这些都是最幸福的死。最幸福的死和最幸福的生同样幸福。同理,最龌龊的死与最龌龊的生同样龌龊。而这中间的大多数人,却生不如死,这可算是人生的大悲哀了。 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是生的尊严。人生只有一回,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幸福的事情呢? 我如果自杀,那我唯一不安的,是怕给爱我的人带来痛苦。别的还真没觉得有啥值得留恋!马克思说得好:“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自杀的人都是狠角色。前几天从朋友借来雨果的《悲惨世界》,看完后我对她说:沙威虽让人反感,但他的自杀令人敬佩。他是因为无法解开。。。而不得以自杀的。实际上,人生不也是这么回事吗?当我们一贯从一个角度、一个立场考虑问题,一贯把一种道德和主义作为自己生活的圭臬,而这时突然有一种完全相反的道德和主义闯了进来,你既舍不得此,又舍不得彼,二者你又必须择一,那就只有自杀了事。这也是英雄,悲悯英雄。苟且的人就没这个胆量,他会百般找寻借口苟且自己,然后像狗一样地生活下来,我名之为“狗剩儿”。他的心已经死了,不,他压根儿就不用心来生活,而是用嘴和生殖器来生活。行尸走肉,酒囊饭袋。说到底,他是否活着,与人类的命运毫不相干。 所以,不是狠角色,也不会严肃对待生和死。不能严肃对待生和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别想成就一番事业。 自杀既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感。说明他爱人类胜过爱他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地爱自己,才能够爱人类。否则,他就会去杀人。自杀和杀人的出发点完全不同,自杀是爱,杀人是恨。爱自己,爱的是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有价值的灵魂。一旦这精神与自己所爱的事物发生冲突而又无法解决,那就只好自杀,一了百了。他通过自杀来体现他对人生、人类的爱,对精神的爱。 他在自杀前,肯定吁叹:啊!崇高无上的精神!你为什么总是和污秽龌龊的肉体纠缠在一起呢?都说精神会随着肉体死亡,但我却偏不,我就要我的精神决定我的肉体。他临死前,一定是对自己肉体、肉欲等等的鄙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死是一门科学,自杀是这门学科里的尖端。从根本上看,自杀与老死病死,在生理上是没有区别的。“人固有一死”,早死早托生。最关键一点,一个人只能死一次。所以才应该郑重地对待。要死得有理、有力、崇高、浪漫、抒情,也就是“死得其所”;而不要死得很惨、很龌龊、很下作、很为后人不齿,象条狗一样地死的人必定也是象条狗一样地生来着。如此严肃的大事件,难道不需要认真来规划一下吗?规划自己的死,就像规划自己的生,儿戏不得。 我想,当今后人类的文明达到了极大的发展的时候,当各种所谓的“非功能性信息”(专指美学、文学艺术等类信息)使大多数人的情商、情操(与智商似无关?)也得到极大提高的时候,人类在处理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一定会步上述那些先驱者的后尘。就是说,自杀将成为一种文明,人类所特有的文明。大多数人将会因精神、疾病等原因而自杀。这是毫无疑问的。人类在出生上需要三个人(上帝和父母),而在去世时只要自己就够了。 ---(摘自197x年x月x日笔记) 附:当年的原稿小照(原稿比较冗长空洞,“夕拾”时有删夷) (K,照片又掉链子了。以后有空找到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