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是齊國田氏王朝的後代, 名文,字孟,號孟嘗君。 其父田嬰, 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後來做到齊國的丞相。
孟嘗君的母親是田嬰的“賤妾”,比“賤內”還有地位低下, 與五月五日生下孟嘗君, 當時有一個說法,就是五月生的孩子,長到門那麼高的時候,就對於父母不利, 所以其父說,把這個孩子處理了,不要養活他。
田嬰一共有四十幾個兒子, 有一天眾子來拜見父親,田嬰在兒群中看見了孟嘗君,就對其母大發雷霆,你怎麼敢留著這個傢伙! 我不是告訴你除掉他嗎? 孟嘗君就問父親, 人的命運是決定與天,還是決定與門戶呢? 如果決定與天,那您操什麼心呢? 如果決定與門的高低,把門修高不就可以了嗎? 搞得田嬰無言以對,也就不了了之。
有一次,孟嘗君問其父:您做了三朝齊國丞相, 齊國還是不怎麼樣,而您家私萬貫, 您的門下也沒有什麼賢能之人。 如今官府之中沒有能人,而賢俠之人報國又無門, 而您卻不停的積攢錢財,卻不為國家著想,我感到很奇怪。 田嬰一聽,這小子可以啊,就安排他主持家務,招待賓客,結果孟嘗君名聲大振,很多人都說他好,諸侯都建議田嬰立孟嘗君為繼承人,後來田嬰死後,孟嘗君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封地。
孟嘗君在自己的封地裡面,廣交天下賢士和亡命之徒, 凡是投奔他而來的客人,都好好招待,並且一視同仁,他養的食客有數千人。 每一次,孟嘗君和客人聊天的時侯,屏風後面都有人專門做記錄,了解來客的家庭情況,往往客人剛剛離開,孟嘗君就派人到客人家裡慰問,也給其親屬送去慰問品。 有一次孟嘗君在夜裡招待客人,其中有一個人在暗處吃飯, 另外一個客人以為孟嘗君給他特別的待遇,就非常生氣,丟下飯碗就離席而去,孟嘗君趕緊追了上去,把自己的飯碗給客人看,客人一看和自己吃的是一樣的,大慚, 竟然自殺謝罪。 孟嘗君因此名聲更大了,投奔他的人也更多,每個人都認為孟嘗君對他特別好。
秦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派人請孟嘗君一敘,被蘇代竭力制止,告訴他秦國不能去。 後來到了秦湣王的時候,再次邀請孟嘗君訪問秦國, 這次成功了, 秦王很喜歡他,要任命他為相,但是大臣反對,以為這樣對秦國不利, 秦王於是翻臉把孟嘗君關了起來,要把他殺掉。 孟嘗君就求救與秦王的愛妃, 愛妃說,救他可以,但是孟嘗君來的時候,送給了秦王一件白狐狸皮大衣,我也要一件, 孟嘗君一聽就很為難,他只有那麼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 這時候客中地位最低的一位說,這個容易,我去把秦王的大衣偷出來就可以了。 於是這個人在夜間像狗一樣鑽進了秦王的寶庫中,把大衣給偷了出來。愛妃得到了大衣,在秦王枕頭邊吹吹風,秦王就把孟嘗君給放了。
等孟嘗君他們到了函谷關,秦王就開始後悔,於是派人去追, 這時候函谷關的門已經關上了,因為是半夜,按照規矩,關卡要在天亮雞鳴之後才能打開,但是孟嘗君知道夜長夢多, 急於出關, 這時候門客之中,有一個人就開始學起雞叫,他一叫,其他的雞就跟著叫了起來,士兵們就打開關門,孟嘗君一行趕緊溜之大吉。 等秦王追趕的人馬趕到,已經望塵莫及了。 這兩個鸡鸣狗盗之徒,本來在門客中的地位卑微,其他門客和他們在一起都感到丟人,沒想到在危機時刻,都派上了大用場,大家從此對他們刮目相看,成語“鸡鸣狗盗“也來自於此。
還有有一次孟嘗君路過趙國,趙國人聽說他來,都想一睹廬山真面目,本來都以為孟嘗君一定是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結果一看,竟然是一個矮小之人,不盡嘲笑他的長相,孟嘗君大怒,他的門客和手下就大開殺戒,一下子殺了幾百人,”遂滅一縣以去“,滅掉了一個縣,才離開。
後來孟嘗君做到齊國的丞相,派門客魏子到自己的封地收稅,但是去了三次,什麼都沒有拿回來,孟嘗君就問題怎麼回事,魏子說,我遇見了一個賢人,就把稅錢都給他了。 孟嘗君很生氣。 幾年後,有人誣告孟嘗君謀反,齊王開始相信,孟嘗君就開始逃亡,那個接受魏子稅錢的賢人,就告訴齊王,孟嘗君沒有謀反,我用我的生命擔保,於是他就在宮門自殺身亡,齊王大驚,重新調查孟嘗君謀反一案,發現的確是誣告,於是重新選召孟嘗君,孟嘗君推說身體有病,請齊王允許他到自己的封地養老,齊王恩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