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是一個善於言詞的遊說之士,穿著草鞋打著破傘來見趙王,初次見面,趙王就賞給他黃金百金,白玉一對;第二次相見,就拜他為上卿。可見古時候也是先物質後精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起抓。
長平之戰,一開始就對趙國不利,趙王對大臣樓昌和虞卿說:前線戰況不利,我想御駕親征,到前線去,你們看如何?樓昌答道:無益,不如派級別高一點的大臣去秦國求和。虞卿說:樓昌之所以建議求和,是認為我們打不過秦國,其實這樣已經讓秦國在和談中掌握先機,我們如果要求和,不如派使臣帶著重禮到楚國和魏國尋求幫助,這樣秦國一看我們三國要聯合起來對付它,就會感到恐慌,這樣我們去求和才會佔有有利的地位。但是趙王不聽虞卿的建議,令平陽君負責求和,並且派大臣鄭朱到了秦國為使臣。趙王對虞卿說,我已經安排平陽君和談,秦國也接待了鄭朱,你看如何?虞卿說:天下都知道鄭朱是您所器重的大臣,秦王和丞相范雎一定會大肆宣揚這件事,讓天下人知道您要和談,這樣楚國和魏國知道後,就會認為沒有必要再發兵救趙,這樣秦王就知道沒有必要和我們和談了。這樣和談肯定不會成功,我們註定失敗。後來范雎果然在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和談沒有成功,趙國在長平被打敗,邯鄲被圍,成為天下笑柄。
邯鄲之圍解除後,趙王想割讓六個縣給秦國,以換取秦國攻打趙國的承諾。虞卿勸阻趙王不要這樣做,他說秦國之所以退軍,是因為他們已經無力再打了。秦軍很疲憊,如果這時候您送他們六個縣,無異於幫助他們恢復生機,再來打我們。趙王於是把虞卿的話告訴大臣趙郝,問他怎麼想。趙郝說:如果虞卿的判斷是對的,那當然好了。但是如果判斷不對,秦國就會再來攻打我們,到那時候,就不是割六個縣的問題了。趙王就說:我現在割六個縣給秦國,你可以保證秦國不再攻打我們了嗎?趙郝說,這個我不能,秦國之所以攻打我們,是因為我們不如韓、魏那麼效忠於它,如果明年您再冒犯秦國,我就不敢保證秦國不再來攻打您。
趙王沒了主意,就把趙郝的話有告訴了虞卿,虞卿說:給秦國六個縣也無法保證他們不再攻打我們,我們就不要給他們了,他們雖然善於進攻,但是也不至於一下子就佔領我們六個縣,趙國雖然不善於防守,也不至於一下子就失掉六個縣, 等秦軍困乏時,就會撤軍。我們用這六個縣賭一下,這樣也讓天下知道我們趙國也不是孬種。 否則,如果您和韓、魏比誰更能孝敬秦國,您給出了六個縣,如果秦國還不知足,您那裡還有土地孝敬他們?您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國的慾望無邊,這樣下去趙國肯定是不行的。
趙王一時間舉棋未定,不知道該如何辦,這時候趙國親秦的大臣樓緩從秦國回來,趙王就問他的意見,他起先不肯說,為了避嫌,但是趙王一再問他,他就扭扭捏捏的說,還是給秦國土地吧。
虞卿聽說,就告誡趙王,樓緩是一個滑頭,大王不要聽他的。樓緩知道後,有跟趙王講,虞卿講的不對,現在秦強趙弱,我們剛剛又被秦國收拾了一下,天下諸侯都在等著看熱鬧,都想趁機欺負我們一下,分一杯羹,如果我們和秦國和談成功,他們就不敢輕舉妄為,那樣對於趙國是有好處的。大王不要猶豫,速速下決定吧。
虞卿一聽大怒跟趙王講,樓緩這分明就是賣國,不要聽他的,如果您這樣做,天下一定會恥笑我們無能,而秦國也會小看我們。齊國和秦國是歷代仇人,我們不如把要給秦國的六個縣給齊國,齊國一定會幫助我們對付秦國,這樣天下諸侯看到我們的勇氣也會尊重我們,韓、魏看見我們的決心,也會和我們聯合,這樣我們就一下子有了三個強大的外援,到那時候,秦國也會派人來向我們求和,這樣才是趙國的生存之道。趙王然之,樓緩一聽,就灰溜溜的逃走了。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虞卿所料,趙王於是賞賜虞卿一座城。
魏國的丞相魏齊曾經得罪過范雎,范雎逃到秦國,成為丞相後,向魏國討要魏齊,魏齊就逃到趙國,范雎又威脅趙國給他魏齊,趙王害怕了要交出魏齊,虞卿當時是趙國的丞相,力勸趙王不要這麼做,但是趙王不聽,虞齊於是丞相也不做了,和魏齊一起逃到了魏國,非常夠朋友,後來虞卿就困在了魏國,並不得志,於是著書立說,留有《虞氏春秋》一部於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