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Ottewell的博客  
想到哪儿,说哪儿。  
我的名片
Ottewell
注册日期: 2011-07-05
访问总量: 313,86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看了“芳华”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我家李子树(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友好链接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漁舟舟:渔舟舟的博客
· 自由鸟:自由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月弯儿:月弯儿的博客:外卖店
· 儿歌荟萃:红霞的博客
· 博雅学会: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
· Xiaozhu:Xiaozhu的博客
分类目录
【ZT】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在遥远的欧洲有个中国叫意大利
· “虽残犹爱”之感动
【写给孩子们】
· 小猫咪上厕所 (写给孩子们,图
· 写给孩子们的话
【游记】
· 2013年回国散记:人定湖(二)组
· 2013年回国散记--(一)吃早点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无染寺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捡洋捞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三)清晨五点的爆炸
· 烟台夏令营(十二) 喜结良缘(
· 烟台夏令营(十一)学艺(图文)
· 烟台夏令营(十)牟氏庄园(图,文
· 烟台夏令营(九)穿鞋会更好?(
· 烟台夏令营(八)海洋极地动物世界
【孩子们的习作】
· 孩子们的习作(三)--- 胖月亮过
· 孩子们的习作(二)--- 蓝裙子
· 孩子们的习作--昆明石林迷宫(一
【教学日志】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 最好记的中文词(微博)
· 女孩子喜欢长头发的男孩子吗?(
· 二十教室寄语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网站
【叫真儿】
· 新移民孩子的最大需求:从胖和尚
· 移民家长们须知“胖和尚”
【往事儿】
· 悼念 (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聊天儿】
· 看了“芳华”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卡城的一天 (图,文)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又到清明 (图,文)
· 拜佛 (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三)
· 也聊“豆汁儿”(二)
· 兰花(组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一)
【图片摄影摄像】
· 我家李子树(图)
· “非诚勿扰”加拿大海选(图,文
· 在上海看日食(组图)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爱城孔院大春晚(组图,视频,文
· 听听老外唱中国歌 (组图,文,
· 北京圣诞(组图)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兰花(组图,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杂谈】
· 清明的“小花”
· 发表日志失败的原因
· 祝北京平安!(图片)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 献给妈妈的歌和花(视频)
· KISS的原则 傻瓜的优点 (图,文)
存档目录
12/01/2017 - 12/31/2017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9/01/2014 - 09/30/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新移民孩子的最大需求:从胖和尚的文章所想到的
    “胖和尚”这里所讲的“分群现象”,不论我们主观认为是否应该存在,客观上,却不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地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任何避而不见,掩耳不听的态度,会人为地忽略孩子们心理承受力上所亮的红灯。移民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讨论很多。一所高中的中国孩子自杀事件,更引出各界人士的深思。讨论时,很多人道出:“为啥?不懂!”,但大人们如果面对这样的事实,认真分析一下,换位思考一下,可能会开始感到惭愧,开始愿意想懂他们,继而向孩子们伸出援助的手。我想这是作者的初衷。

其实,人的行为基本上与避免痛苦,获取幸福紧紧联在一起。当他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了的时候,人们就感到幸福,否则就会感到痛苦。

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基本要求有五个:埃德蒙顿,Edmonton9 E' H7 d, d% r ?
        1)对生存的需求 (The need for survival),Edmonton7 o/ w5 %
        2)对归属和爱的需求 (The need for love and belonging)埃蒙顿,nto p
        3)对权力的需求 (The need for power)埃德蒙顿,Edmonton- {5 R4 D( L0  4)对自由的需求(The need for freedom)
        5)对娱乐的需求(The need for fun)www.edmontonchina.cn2 R* g" M. H+ d, e' I
 
对移民家庭学龄的儿童来讲,对生存的需求,温饱的需求应该没有问题,至少是大人们的事。对娱乐的需求也应该没有问题。这里学校活动多,教师课堂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显然比中国课堂上的fun多很多。埃德蒙顿,Edmonton% h J1 t# G+ b0 U$ F
值得我们(包括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孩子们对“归属和爱”的需求,对“权力”的需求和对“自由”的需求。因为这三个需求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归属”的需求,有时会大于任何其它的需求。这也是“胖和尚”文章的价值所在。我们真应该感谢他的笔,向大人们描绘出孩子们在学校日复一日要面对的不可抗拒的活生生的环境,和不同文化所引出的负面的触目惊心。这篇文章是在告诉我们,孩子们心灵中对“归属和爱”的需求是多么强烈。

由于某种差异,或语言,或举止,或习惯,或价值观,或带的午餐和别人的不一样,或爸爸妈妈不能像别人的爸爸妈妈那样在家长会上发言,或由于文化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使他们感觉到“不合群”,感觉不被周围环境接受,感觉没有被他人喜欢,尤其是在失掉了以往的朋友,又没有结交新朋友的时候。对于性格内向,或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的孩子,问题就比较严重,就会出现或表现出各类不同的行为问题。尽管心理很健康的孩子表面上不在乎,会自己承受这一切,不会表现出来,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内心深处仍会有那种孤独感,仍会感到痛苦。只是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这种hurting是每个移民家长都应该重视的现象。“归属意识” “孤独心态”有时会转换成一种强烈的“改变”意识,努力使自己尽早归属大环境, 尽早脱离out of place的境地。有的会重新定位自己的identity,有的会一撅不振,有的会反叛,有的会患忧郁症或出现更严重的悲剧 (最近出现的大陆移民高中学生自杀一案就很说明问题)。等等。埃德蒙顿,Edmonton, T0 I; w9 R6 g' _9德蒙顿,E

我们再看看对权力的需求。这里说的不是驾驭他人的能力。而是个人驾驭自己的能力,是以个人的成就为基础的自我价值观。孩子在国内时,可能成绩很好,有很多朋友,驾驭自己的能力很强,独立性很强。而来到这里,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的不同,暂时失掉了驾驭自己的能力,许多事情突然要依赖他人,这时,原来建立的自我价值观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师上课时讲了个笑话,同学们大笑。可他/她却didn't get it。就连这简单的被动接受“听懂”都不能驾驭自己,更何况课堂上的productive活动,或课下对付调皮学生的“欺生”,对付各样的歧视,对付老师不公平的打分,对付学校中严重存在的coercive power that limits chidren's access to a quality education,等等。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中所有的弊病,都会在这里表现出来。有时会更直接,更毫无掩盖,更hurting。而作为小社会中的一份子,以往保护自己的能力和驾驭自己的能力不见了,对不公平的待遇或别人的不理解只有表现出束手无策。这会使我们的孩子感到痛苦,感到困惑。孩子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同伴的理解,但很多时候,他们得不到,他们要用怎样坚强的勇气,怎样强大的心理承受和支撑才能维护住属于他们的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
 
   说到对“自由”的需求,包括选择环境的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选择朋友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自由等,更是由于“新移民”的处境暂时失掉了。孩子们不像大人,他们没有“慢慢”进入社会的权力和机会,他们不像父母们可以选择去找工作呢,还是暂时先上一年或两年的“语言班”,在那里大人们可以每天和其它的新移民用中文“唠唠磕儿”,而且负责主管新移民的加拿大工作人员,ESL老师又是那么专业的“耐思”,在那里每天的活动都会减轻舒缓一下文化冲击和语言冲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个进入社会的准备和过渡阶段(有人会误认为这儿就是加拿大。)即便有这个过渡阶段,大人们还会常常表现出心理的沮丧和不适应。

    新成人移民常经历的几个心态和情绪的阶段(另文),决不是因为“家教”不好,也不是因为你的祖国不够强大。而是失去了某些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时所表现出的很自然的心态。不论你来自何方。而我们的孩子们,一到这里,有的时差还没倒过来,就马上被丢进Swim or Sink 这个“学校”的真正的社会大环境里。那里大多数的老师没有L2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没有第一代移民亲身经历的背景,没有英文以外的任何语言背景,他们以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教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www.edmontonchina.cn- z+ W# g& r$ k( {$ `$ C1 T" e
 
记得某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我们(teachers in North America)每天都在 hurting our students nicely!" 西方,特别是北美的教育界强烈认识到,如何做合格的多元背景的学生们的老师,是如今摆在师范教育中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作为移民儿童父母的我们,却觉得没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却觉得这样一篇有价值的文字是“垃圾文章”,人的五大基本需求,我们的孩子失掉了三个,而且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三个,我们还在问“为啥? 不懂!”,我们还在指责他们“meaningless", "stupid"。我们不感到羞愧吗? {7 C% S) L5 k6 h% F
作为父母,我们认真考虑过我们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处境吗?(again,尽管有的孩子会自己承受这一切,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不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已经不容易,就像我的女儿那样) 。作为父母,我们考虑过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吗?


 我这样说是一个过来人的心里话。作为妈妈,我现在觉得自己当时有很多事没有尽到责任,做了很多对不住女儿的地方,我可以讲太多的故事(自己的和朋友们的经历)支持我的看法。因此,作为家长,拿出勇气面对现实,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找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处境,帮助我们的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渡过“新移民”的低谷阶段,努力争取早日做到即融入,参与,学习本地文化和主流社会,又代代保持传裔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华文化,改变胖和尚的50/50,“有点在哪边都不和谐的感觉”建立“50/50,两边都灿烂”的心态和定位,在新的土地上寻觅到真正的幸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感谢 “胖和尚”!By the way, 三年级过来,中文能有这样的文采,真的希望他能以“第一语言的保持"为题,再笔一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