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Ottewell的博客  
想到哪儿,说哪儿。  
网络日志正文
也聊“豆汁儿”(一) 2011-09-24 13:39:37

今天读了怡然的帖子“北京小吃:豆汁儿。好一篇美文!

文章以界定豆汁儿是“世界上最令人爱憎分明的食物”为结尾,总结得太妙了!

但连同读完回帖,不免心中泛起一丝的遗憾。那么多的回帖,还有作者本人,都是归“憎豆汁”一类。既然是“爱憎分明”,怎么就没有人数“爱”类呢?

我想那大桶,大碗儿,历史悠久,上过御膳菜谱,访过平民百姓的豆汁儿,会觉着只此一篇对它们来讲不那么fair。于是不免生出个也写写豆汁儿的念头,别委屈了它,实属为“豆汁儿”找找齐儿,或说弥补一下豆汁儿看了怡然美文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说起豆汁儿,对我来说是充满了情结,有时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诱惑”的程度。

去年夏天到北京讲学一周,被安排下榻华宇假日酒店。酒店位于二环德胜门桥北侧。北京的“假日”要比北美的假日富丽堂皇许多。尤其是它的餐饮服务。这座假日,一楼有画廊咖啡厅,可以尽享世界各地的美味自助餐,二楼的中餐厅,用酒店自己的话说“以其现代化风格的装修以及其令人向往的饕餮美味吸引着国内外客人”。我被告之,一个星期的餐宿都由邀请方负责,接待我的小姑娘还很抱歉地说:“我就不能陪您了,您就餐时告诉餐厅服务员您的房间号就行了。”

用房卡打开位于九层的房间,放好箱子,顾不得旅途的劳累,拉开纱帘,急切地向窗外俯瞰。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次回北京都恨不得马上把我眼中的北京update一下。

德外的景色尽收眼底。

不禁又一次感叹:变化真是太大了。

北京人有句老话,穷德胜门,恶果子市,不开眼的新街口。而我自小就生活在新街口和德胜门一带。(我家住新街口,老公家住德胜门)。可谓又穷,又不开眼。好在到如今我也不知道果子市在哪儿,所以这个“恶”字也就和我沾不上边儿。

要不是远处的德胜门箭楼仍然巍峨挺立,我简直不会认出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德外大街。从远及近,正当感慨之际,突然,六个惹眼的金色大字:护国寺小吃店,显现在德外大桥桥根底下。

顿时我来了精神!

说起这护国寺小吃店,远近闻名,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正宗地道。有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凉粉,象鼻子糕等上百种秉承了几百年北京宫廷和民间小吃的精华,蒸、炸、煮、烙,样样俱全。可我情有独钟的,却是怡然最“憎”的豆汁儿。

下楼,过马路,就有家“护国寺小吃”的连锁,就能享受到我最爱的那口儿,太绝了!翻翻钱包,里面还有上次回京剩下的一点儿人民币,全然忘掉酒店里免费的中西美味,二话没说,直奔电梯。

排队,开票儿,要上一碗豆汁儿,一盘儿辣咸菜丝儿,两个焦圈儿,端着餐盘坐下来的时候,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感到这才算是真正到了家:北京。

眼前的这碗豆汁儿,具有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这种诱惑像一根风筝的线,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会无形地,令人不解地揪着我,使我永远地记着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情结。记得梁实秋先生说过:“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己”。我太理解这“不能自己”的感觉了。对于我,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或象征,传递着一种氛围和积淀,一种故事与忧思,一种亲切与甜蜜,一种温馨和亲情。即使到了北京,好像没有这碗豆汁儿在眼前,心里总觉着不踏实。因为就是这碗豆汁儿,会引起我许许多多抹之不去的记忆......

豆汁儿是妈妈从小的最爱,而妈也像姥姥培养她一样培养了我喝豆汁儿的嗜好。

妈是旗人。按家谱算,她是家族中在北京的第十一辈人,也生长在北京的新街口。那时还没有护国寺小吃店,而闻名京城的护国寺庙会就在这一带。每逢庙会,姥姥就会带着妈去喝豆汁儿。到妈妈成家后,就住离庙会更近的太平胡同,不用上大街,直奔胡同里,拐过两条狭窄的小胡同,就到护国寺庙会的北后门了。喝豆汁儿呢,也就更近便了。

我还记得姥姥,妈和我三代同逛庙会喝豆汁儿的情景。一进护国寺的庙会后门,一定首先直奔位于庙会南门附近的豆汁儿棚。妈会先把我们一老一小安顿在简陋的长条板凳上入座,然后叫上三碗熬得稀稠得当,酸中帶甜,汁水交融的豆汁儿,当然焦圈和带芝麻的辣咸菜丝必不可少。喝豆汁儿没有用调羹的。姥姥总对我说,豆汁儿要趁热儿喝。听了姥姥的话,不管碗里的豆汁儿有多烫,我也会学着周围所有的喝客们的样子,端起碗,顺着碗边稀溜稀溜地品咂着豆汁儿的香味,那叫一个过瘾!(待续)

也聊“豆汁儿”(二)

也聊“豆汁儿”(三)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2013年回国散记--(一)吃早点

浏览(1794) (0) 评论(1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2-19 16:17:33
甲虫J
没想到我的豆汁儿篇竟然让你看了几遍!谢谢你的评论!文笔很棒!祝贺开博!盼着能读到你的博文。谢谢你介绍的大山唱段,这大千世界能找到的豆汁儿同盟居然是大山!哈哈!!!
回复 | 0
作者:甲虫J 留言时间:2011-12-19 00:51:1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NTM4Mjcy.html
找了许久,却只有这一小段不太清晰的原唱,且把糙酒当陈酿了,与您共享。
回复 | 0
作者:甲虫J 留言时间:2011-12-19 00:46:23
几个星期前的一个晚上,拜读了所有的这些“豆汁文”,久久不能抑制那股强烈的思乡情。于是没有留下一句话。隔了几天又来品咂,一个人半夜静静对着文字叙旧,循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小吃名字,捋着作者勾描的古城旧事,童年的亲情、友情、家事、集市一股脑儿地井喷出来,怨我还是太年轻,来了两回了还没激动够。于是又来了这两回,扒饭似的一口气读了作者们的好几篇新作,其实醉翁之意还是在豆汁。
我90后、上大学的,阿姨叔伯们的豆汁我是没品过,那种看似诱人而正宗的绿shai儿和涩味儿,我没能有福去享过,目前只能意会不能嘴馋了。虽说喝的是不同地方的豆汁儿,但敢于一起共鸣的,却是那份豆汁入口之后的浓情后劲和一幕幕珍贵的乡俗记忆。颇为喜剧的是,我爱上豆汁,并非因为豆汁本身,却是因为看了92年大山唱的一曲《外国人喝豆汁》,让我甚是喜欢那淳朴的词儿、平民的调儿和欢喜的样子,让我觉得喝豆汁竟然非常自豪,竟然,也从此抹去了一个5年级的孩子对豆汁苦涩的畏惧,从此豆汁泡油条的早餐再也不加糖。呵呵,现在想来还觉得那是挺奇怪的一种关联。但是总而言之,北京的豆汁,有机会我还是要亲尝一回的。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1-03 13:57:27
Ottewell,
I love this series! It is wonderful writing, makes me feel "豆汁儿" even though I haven't tasted anything related to “豆汁儿”.

Love your writing, please write more. (please forgive my non-Chinese typing for this moment)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09-26 21:05:32
谢谢认同!欢迎常来串门儿!
回复 | 0
作者:幽久桥 留言时间:2011-09-26 18:06:10
因着很认同你在某处留言,进来闲逛一下,果然不虚此行。
【为什么把“文学”两字说得那么重,那么累,那么阳春白雪?
其实世界是美好的,有时很大,包括宇宙,有时又很小,包括甚至思想的一瞬,用文字来创造,来描绘这多彩的世界,丰富的世界,令自己愉悦,又令读者有所感染,就很好。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只要有感而发,就值得读。就有文学价值。我在万维网个人博客中读到很多这样的文字,不管能否成书发表,我都视为文学。】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09-25 10:38:39
珍曼,
可不要上我的当呦!去北京的时候,要是想试试,永远要记住怡然对豆汁儿的界定。还记着你的油条儿和豆浆儿!谢谢小坐!
回复 | 0
作者:珍曼 留言时间:2011-09-25 05:47:38
哈哈...说得确实很香哈..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09-24 15:01:19
怡然:
哈,这么快就看到啦?想必你在北师大工作或上学过?那肯定也知道积水潭,太平庄,新街口?有点想家了,是吧?谢谢你的美文,和回复!我也很喜欢你“吃面条”的那篇。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1-09-24 14:40:14
Ottewell:
你的文章真的勾起了思乡情结,护国寺小吃店、德胜门大街,仿佛就在眼前似的。一看你就是喝豆汁儿的行家,那是一定要配焦圈和辣咸菜丝的。看你喝得挺馋人的,美好的回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Ottewell
注册日期: 2011-07-05
访问总量: 313,8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看了“芳华”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我家李子树(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友好链接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漁舟舟:渔舟舟的博客
· 自由鸟:自由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月弯儿:月弯儿的博客:外卖店
· 儿歌荟萃:红霞的博客
· 博雅学会: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
· Xiaozhu:Xiaozhu的博客
分类目录
【ZT】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在遥远的欧洲有个中国叫意大利
· “虽残犹爱”之感动
【写给孩子们】
· 小猫咪上厕所 (写给孩子们,图
· 写给孩子们的话
【游记】
· 2013年回国散记:人定湖(二)组
· 2013年回国散记--(一)吃早点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无染寺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捡洋捞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三)清晨五点的爆炸
· 烟台夏令营(十二) 喜结良缘(
· 烟台夏令营(十一)学艺(图文)
· 烟台夏令营(十)牟氏庄园(图,文
· 烟台夏令营(九)穿鞋会更好?(
· 烟台夏令营(八)海洋极地动物世界
【孩子们的习作】
· 孩子们的习作(三)--- 胖月亮过
· 孩子们的习作(二)--- 蓝裙子
· 孩子们的习作--昆明石林迷宫(一
【教学日志】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 最好记的中文词(微博)
· 女孩子喜欢长头发的男孩子吗?(
· 二十教室寄语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网站
【叫真儿】
· 新移民孩子的最大需求:从胖和尚
· 移民家长们须知“胖和尚”
【往事儿】
· 悼念 (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聊天儿】
· 看了“芳华”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卡城的一天 (图,文)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又到清明 (图,文)
· 拜佛 (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三)
· 也聊“豆汁儿”(二)
· 兰花(组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一)
【图片摄影摄像】
· 我家李子树(图)
· “非诚勿扰”加拿大海选(图,文)
· 在上海看日食(组图)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爱城孔院大春晚(组图,视频,文
· 听听老外唱中国歌 (组图,文,
· 北京圣诞(组图)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兰花(组图,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杂谈】
· 清明的“小花”
· 发表日志失败的原因
· 祝北京平安!(图片)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 献给妈妈的歌和花(视频)
· KISS的原则 傻瓜的优点 (图,文)
存档目录
2017-12-20 - 2017-12-20
2015-08-05 - 2015-08-06
2015-07-30 - 2015-07-30
2014-09-01 - 2014-09-01
2014-01-12 - 2014-01-12
2013-12-27 - 2013-12-27
2013-11-18 - 2013-11-18
2013-09-08 - 2013-09-14
2013-08-23 - 2013-08-23
2013-07-02 - 2013-07-02
2013-04-03 - 2013-04-03
2013-03-02 - 2013-03-11
2013-02-02 - 2013-02-24
2013-01-04 - 2013-01-04
2012-10-08 - 2012-10-16
2012-09-11 - 2012-09-22
2012-07-08 - 2012-07-21
2012-06-17 - 2012-06-22
2012-05-22 - 2012-05-30
2012-04-03 - 2012-04-28
2012-03-11 - 2012-03-11
2012-02-18 - 2012-02-18
2011-12-03 - 2011-12-29
2011-11-07 - 2011-11-25
2011-10-09 - 2011-10-29
2011-09-17 - 2011-09-24
2011-08-05 - 2011-08-31
2011-07-04 - 2011-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