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Ottewell的博客  
想到哪儿,说哪儿。  
网络日志正文
也聊“豆汁儿”(三) 2011-11-07 22:49:54

改革开放之后,王府井步行街上开了“食品一条街”。高高的门楼,华丽的装饰,高亢的叫卖,各色的小吃,吸引了大量到北京观光的外地游客。有一年回北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那里的自助餐上百样,可就是找不到合我口味的,也许天生没有那份“腐败”的口福吧!等到第四天,实在忍不住了,溜出饭店餐厅,往左一拐,就进了那有名的食品一条街。只见人群鼎沸,香味扑鼻,山西的刀削面,内蒙的羊蝎子汤,四川的麻辣串,陕西的羊头杂碎,天津的大麻花,积各地美味,真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可我是奔着北京的豆汁儿来的,在哪儿?

猛一抬头,写着“豆汁”的幌子在不远处摇曳,真是喜出望外,自叹不虚此溜。

坐下之后,带着山东口音的小伙计上前开票:“您点什么?

“来碗豆汁儿。”

“十二块钱一碗,您要几碗?”

“先来一碗吧,不够再要。有焦圈儿吗?”

“焦圈八块一个,您要几个?”

“两个。咸菜多少钱?”

“五块一盘。”

“也来一盘儿吧。”

“好,共三十三块。这是您的票。”

等待豆汁儿之际,深感时代的变迁。小时候一毛钱解馋的豆汁儿宴,现已成三十三块钱。可谁让咱好这口儿呢?大老远的从北美来,也值!

一会儿伙计端上托盘,上摆精瓷小花碗盛的豆汁儿一碗,和同样精美花纹小盘装的咸菜一碟,还有一个小蓝花瓷碟上摆着两个焦圈儿。

端起精瓷收口的小花碗儿,怎么端怎么觉着不对劲儿。记得小时候喝豆汁儿的碗都是敞口,一般是青一色,没有任何装饰,顶多白粗瓷的碗口边上画有一道蓝杠儿,朴实得只能盛豆汁儿。可现在手里端的这小碗儿,图纹又多又满又花又细腻,感觉装八宝粥或莲子羹比较对路,而盛豆汁儿就显得太娇柔,太花哨,不伦不类。可能从二分涨价到十二块的豆汁儿就得用这上等的小碗儿吧。

再望碗里,上漂一层透明的清水儿,下沉一层稀绿色的豆粉。我忍不住用筷子搅和了两下,想找到那种交融的感觉,豆粉倒是漂上来了一下,可筷子刚拿开,马上水粉两清,又懈了下来。我知道这是熬豆汁儿出了问题, 用了猛火。记得小时候大娘(我家的保姆)最会熬豆汁儿,她和妈一样,也是旗人。三九天,都懒得出门,听到街上的挑子吆喝,大娘就会拿个砂锅打上一锅生豆汁儿,先加上一点儿清水,放在煤球炉上滚开之后,就用盖火把火压上,再把生豆汁儿一点儿一点儿往锅里加,熬到稀稠最合适的时候,盛上三碗,妈一碗,我一碗,大娘自己一碗,三个人围着炉子吸溜吸溜,其乐融融。大娘常说,熬豆汁儿就怕猛火,准懈。嗨,端着手里这小瓷碗,再看着那清汤寡水,凑合喝吧!

喝了一口,pee warm!

二十年前从加国房东老太太那里学来这句粗话英文,现在形容那碗乌里乌涂的豆汁儿是再合适不过了。又咬了一口焦圈,是又皮又哏,我已然不抱任何希望了,那盘切成片的咸菜我动也没动,放下精细的小瓷花碗,起身走人。唉,都说一分钱,一分货,可这三十二块是怎么怪说的!

后来带着老外们又去过那条食品街,目的是让他们感受一下北京的“吃”文化,经历一下“传统”的热闹。可我知道,这条街也就能蒙蒙老外,蒙不了老北京。

豆汁儿的朴实,豆汁儿的讲究,豆汁儿的独特,豆汁儿的极致,绝非用精美的容器和标高价位便能得到的。这来不得半点儿含糊。

。。。。。。

喝着德外这家护国寺分店的滚烫的豆汁儿,夹着正宗的辣味咸菜丝儿,旅途的辛苦和身体的困倦都化成了舒悦,化成了享受,过瘾,亲切,踏实,感慨:

护国寺就是护国寺!

护国寺还是护国寺!

(全文完)

也聊“豆汁儿”(一)

也聊“豆汁儿”(二)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2013年回国散记--(一)吃早点

浏览(1649) (0) 评论(1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14 21:22:49
五棵松,

请读我的新帖,“长安和大碗茶”。讲到为什么全文完。谢谢支持!
回复 | 0
作者:五颗松 留言时间:2011-11-12 17:31:24
可现在手里端的这小碗儿,图纹又多又满又花又细腻,感觉装八宝粥或莲子羹比较对路,而盛豆汁儿就显得太娇柔,太花哨,不伦不类。

看来在与时俱进的时代,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与时俱进的。

赞好文,亲切,自然。

好像还没写完呢?怎么就全文完了?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12 15:36:02
又一蛮夷,
哈哈,感情你还不是一个战壕的。不过很多北京人也享受不了,我妹妹就是一个。
谢谢抄录豆汁记那段儿,写得真到位!一定要读读全文!
有时候以前的事情,越久越清新,难以淡忘。结果忍不住就敲了下来。谢谢鼓励!
回复 | 0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11-12 09:15:28
这几天出门,没工夫上网,今儿个一回来,就看见你的“三”出来了。三段不长的文字,老北京人的那种自在、从容从一碗豆汁儿中跃然纸上。“三个人围着炉子吸溜吸溜”那段,让我又想起了《豆汁记》,因为里面也提到了熬豆汁儿,抄一段给你大娘做个佐证:

“熬豆汁切忌滚开大火,大火熬的结果是渣是渣,水是水,在锅里还浑然一体,盛到碗里,不待上桌,便汤水分离了。刘成贵的做法是,豆汁烧开用锯末熬,点着的锯末永远处于似燃非燃状态,豆汁便永远处于似滚非滚模样,水乳达到充分交融,喝起来酸中带甜,酵味实足。”

最后我得坦白,虽然在北京出生、长大,到底没爱上豆汁儿这一口儿。上回没好意思说,您那个 finally 还得再等会儿 :-) 虽不爱那一口儿,可那情、那景,你别说,真有点儿意思。谢谢好文!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11 10:01:42
雨露滋润,
希望你有机会享受那种截然不同于品尝其他小吃的感觉。
回复 | 0
作者:雨露滋润 留言时间:2011-11-10 21:04:20
哈哈,从北京回来,刚下的飞机。没有机会品尝这豆汁儿。被你的描述吸引,下回也要试试了。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10 01:06:18
怡然,

感谢你的美文拨动了我也想写豆汁儿的初衷。结果一发不可收,竟写出三篇。自己都觉着有点儿不至于,可还是写了出来。因为确实是有感而发。

多谢鼓励!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1-11-09 12:45:58
Ottewell:
你的豆汁儿系列到这儿就打住了?好象还意犹未尽似的。豆汁儿融入了你怀旧的乡情,有了那样的百种滋味,怎么能不好吃呢?
下次回北京,我一定再去尝尝老北京的这一口---豆汁儿。
谢谢你的美文!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09 11:14:29
幽久桥,

千万要记住怡然的豆汁儿界定呀,“爱憎分明”两大派的话都要听的!Good Luck!

谢谢留言!!!
回复 | 0
作者:幽久桥 留言时间:2011-11-09 07:54:42
“豆汁儿”系列写的出神入化,俺这从未闻过这玩意的也想找机会尝一尝了。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09 01:19:03
椰子,
本来想写篇短文,结果三篇还没尽兴,心想再写下去各位看到题目都会倒胃了,于是草草收尾。我想这就是你说的那种追求“重现”的下意识吧!蛮幸福的。
回复 | 0
作者:Ottewell 留言时间:2011-11-09 00:05:06
老冬儿所言极是!
至于豆汁儿是否好喝,那得看问谁了。去年和梅葆玖先生一起吃饭,一聊起豆汁儿,老先生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他家离护国寺小吃店不远。住在护国寺那条街上的还有溥仪的弟弟溥杰先生,都和豆汁儿有缘。有人说,豆汁儿代表着北京沉甸甸的文化,我想这话不假。要问多久才能培养出对豆汁儿的爱,那可说不准,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爸和妈过了一辈子,也还是不肯喝一口!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1-08 22:58:33
Ottewell,
豆汁儿,“豆汁儿的朴实,豆汁儿的讲究,豆汁儿的独特,豆汁儿的极致,绝非用精美的容器和标高价位便能得到的。这来不得半点儿含糊。”

只有你最懂豆汁儿,那里面是你的童年,你的少年,你的一切北京的味道。深深地感动于你的这个系列。

我想啊,每一个人的童年,对于这个人,都是像豆汁一样,是打心眼里去爱,去想往,去追求重现的。
回复 | 0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11-08 17:40:09
食品街的食物都是蒙老外的,管它是外国的老外,还是中国的老外。 :-)

这豆汁儿真那么好喝吗?要有多少年的训练才会有你们那个欣赏能力?
回复 | 0
我的名片
Ottewell
注册日期: 2011-07-05
访问总量: 314,93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看了“芳华”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我家李子树(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友好链接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漁舟舟:渔舟舟的博客
· 自由鸟:自由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月弯儿:月弯儿的博客:外卖店
· 儿歌荟萃:红霞的博客
· 博雅学会: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
· Xiaozhu:Xiaozhu的博客
分类目录
【ZT】
· 中国老师斗英国熊孩子 BBC纪录片
· 在遥远的欧洲有个中国叫意大利
· “虽残犹爱”之感动
【写给孩子们】
· 小猫咪上厕所 (写给孩子们,图
· 写给孩子们的话
【游记】
· 2013年回国散记:人定湖(二)组
· 2013年回国散记--(一)吃早点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无染寺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四 捡洋捞 (组图)
· 烟台夏令营(十三)清晨五点的爆炸
· 烟台夏令营(十二) 喜结良缘(
· 烟台夏令营(十一)学艺(图文)
· 烟台夏令营(十)牟氏庄园(图,文
· 烟台夏令营(九)穿鞋会更好?(
· 烟台夏令营(八)海洋极地动物世界
【孩子们的习作】
· 孩子们的习作(三)--- 胖月亮过
· 孩子们的习作(二)--- 蓝裙子
· 孩子们的习作--昆明石林迷宫(一
【教学日志】
· 谈“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
· “汉语桥”日志一篇 (下)图
· “汉语桥”日志一篇(上)
· 最好记的中文词(微博)
· 女孩子喜欢长头发的男孩子吗?(
· 二十教室寄语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网站
【叫真儿】
· 新移民孩子的最大需求:从胖和尚
· 移民家长们须知“胖和尚”
【往事儿】
· 悼念 (图)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聊天儿】
· 看了“芳华”
· 美美与共:爱城传统文化节 (图
· 卡城的一天 (图,文)
· 教豫剧和擦皮鞋(视频,文)
· 又到清明 (图,文)
· 拜佛 (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三)
· 也聊“豆汁儿”(二)
· 兰花(组图,文)
· 也聊“豆汁儿”(一)
【图片摄影摄像】
· 我家李子树(图)
· “非诚勿扰”加拿大海选(图,文)
· 在上海看日食(组图)
· Rosie的“冬天” (组图)
· 爱城孔院大春晚(组图,视频,文
· 听听老外唱中国歌 (组图,文,
· 北京圣诞(组图)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兰花(组图,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杂谈】
· 清明的“小花”
· 发表日志失败的原因
· 祝北京平安!(图片)
· 从椰子的“圣诞礼物”所想到的
· 长安和大碗茶 (视频,文)
· 摘苹果的时候 (组图,文)
· 献给妈妈的歌和花(视频)
· KISS的原则 傻瓜的优点 (图,文)
存档目录
2017-12-20 - 2017-12-20
2015-08-05 - 2015-08-06
2015-07-30 - 2015-07-30
2014-09-01 - 2014-09-01
2014-01-12 - 2014-01-12
2013-12-27 - 2013-12-27
2013-11-18 - 2013-11-18
2013-09-08 - 2013-09-14
2013-08-23 - 2013-08-23
2013-07-02 - 2013-07-02
2013-04-03 - 2013-04-03
2013-03-02 - 2013-03-11
2013-02-02 - 2013-02-24
2013-01-04 - 2013-01-04
2012-10-08 - 2012-10-16
2012-09-11 - 2012-09-22
2012-07-08 - 2012-07-21
2012-06-17 - 2012-06-22
2012-05-22 - 2012-05-30
2012-04-03 - 2012-04-28
2012-03-11 - 2012-03-11
2012-02-18 - 2012-02-18
2011-12-03 - 2011-12-29
2011-11-07 - 2011-11-25
2011-10-09 - 2011-10-29
2011-09-17 - 2011-09-24
2011-08-05 - 2011-08-31
2011-07-04 - 2011-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