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海外华人姓名需要“美化”吗? 骆家辉的“骆”的普通话“标准”是Luo;国语读音是Luoh;粵語读音是Lok。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的姓名被父辈“美化”,按照粵語读音,Gary Faye Locke中蓝色部分的“ry e ke”为“美化”成分,目的是为印欧语系的白人给予方便。 姓氏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选择的,你父亲姓什么你就姓什么。后来女性要求解放,有些人改为跟随母亲的姓,其实这些女性主义者后来才醒悟大呼上当:原来母亲的姓还是外公的。在强调夫权的社会里,西方人婚后冠夫姓,我太太姓张,因为我们来自中国大陆,妻子没有冠夫姓,所以在德国,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到底结婚了没有,怎么夫妻两个姓?”第一怀疑我们的是医疗保险公司,因为在德国夫妻共用一份医疗保险,只要交纳一份保费,全家享用。 我们谢家的辈分是“… …渊源自晋,盛于东渡 ……”,表明谢家人都自认是谢安的后代。祖先在河南太康,后东渡福建莆田,宋朝文卿公四兄弟南移铺前,最后定居海南文昌县。我们的家谱这样记载。 自己的姓氏跟随自己一辈子,在国内当海内华人时,低头抬头看见的人都使用中文汉字,根本没有感觉到“姓”的困扰或“姓”骚扰,如今作为海外华人在西方生活,接触的都是印欧语系的人,时间长了,慢慢感觉到“姓”有问题。 “谢”按照大陆普通话“标准”拼写是Xie;国语读音是Hsieh,比如谢长廷(Frank Hsieh);粵語读音是Tse,比如谢婷婷 (Jennifer Tse)。 姓名除了自己使用外,另一个用途就是别人使用,书写和称呼。按照传播学方便受众的逻辑,骆家辉的祖辈才华超众。 同样,印欧语系的白人为了汉藏语系的受众给予方便,他们的姓名往往“美化”(汉化),比如德国汉学家Wolfgang Leander Bauer的中文名字是“鲍吾刚”;Karl August Wittfogel是“魏特夫”;Wolfgang Kubin的汉化就很简单“顾彬”;Hans Hermannt Frankel的中文名原为“傅汉斯”,“傅汉思”是由其妻张充和所起,“汉”意为汉朝,“思”意为“思想”;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的Franz Kuhn,也很简单,叫“库恩”;台湾人女婿Helmut Martin叫“马汉茂”。 按照大陆普通话“标准” 的“谢 Xie”,在印欧语系的白人这里,拼写并不困难,每次纸媒报刊的记者来采访,我写出来,他们照抄写就是了,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记者称呼“谢Xie”就不那么方便,他们往往读成“西 Xi”,唯一有一次是Sat1电视台的记者,我跟她说:“你就按照中古德语的读法,i 和 e 都发音,就行了”,她读得比较“准确”:“Schieeh”,但是德国观众以为Sat1电视台报道的是另一个人。 这些都不是“姓”的苦恼,最大的“姓”苦恼是,德国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该怎么回答对方?回答“谢Xie”,他们听不懂;回答“西Xi”,那简直就是将“错误进行到底”。 “谢Xie”姓在印欧语系的白人这里,还不是最大麻烦,他们遇到“钱Qian”姓氏,拼写和称呼更加恐怖,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习惯拼写成“Quian”,因为他们的“Q”很少单独出现,读音成“Kiang”。 名字让人家容易称呼,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难怪古今中外政界商界的名人,其名字都很简单。名字容易书写容易称呼。“被爱”“被尊重”的成分就增加,成功的机会就增长。 海外华人姓名需要“美化”吗?你的看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