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duziteng  
duziteng  
https://blog.creaders.net/u/1146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2017-02-19 23:12:02

虽然各种心理调适理论都无绝对正确一说,但拖延的本质就是一场和自我的战争。那个新的自我一日不找到,就一日不能坦然面对世界,连带着身体也跟着倒霉。


随着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强大,“信息爆炸”这种词都已经不时髦了。拖延症才是宅男宅女经常发在博客里的牢骚。不要说你没有在电脑前走神过。我们都知道每天钉在办公桌前八小时是什么滋味,说从不开小差那不是超人就是哄人。


习惯了在编文档的时候偷瞥一下今日头条新闻,或者做幻灯片的时候偷偷上一下QQ,然后这种无伤大雅的“小节”又在事后让人懊悔,觉得该干正事的时间都被荒废掉了。


可是没有自制力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当普通人都轻易染上一种习惯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不是自制力好不好的问题。于是有人说,这是海量信息轰炸导致的一种现代病,注意力缺失症。其主要表现就是容易走神,兴趣太发散,干什么都没法持续太长时间。你看他们从一个网页点到另一个网页,任由兴趣在浅薄的知识之间短暂停留,甚至连一篇完整的帖子都看不完,不是很典型的症状么?听见这消息的网虫们心里大石一松:呼!分心不是我的错,都是现代病惹的祸。


且慢且慢。心理学上确实有一种叫做注意力缺失症的疾病,但这个帽子可不能随便扣。如果你只是在快要向老板交差之前焦躁不安,拖拖拉拉,就是没法专心赶工——那么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没病。



什么是ADHD


注意力缺失症更完整的学名是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根据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标准,ADHD在七岁之前即表现出症状。大约每一百名儿童中有五名患病,其中约一半的人成年后仍有行为障碍。


这些患病的儿童中有一些的表现是让家长老师头痛的“多动症”,坐立不安,上窜下跳,滔滔不绝,故意打闹同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但除此之外,ADHD也会出现在安静的孩子身上。他们虽然不乱调笑,但却没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他们丢三落四,时常走神,不能跟随老师的引导,经常完不成作业。


这样的孩子只占所有儿童数量的百分之五,比例远不及怀疑自己注意力涣散的大人们。并不是每一个拖延症的大人都有一个多动症的童年的。注意力缺陷发生在如此早期的人生阶段,是有遗传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事实上,有四分之三的ADHD病例来自家族遗传,而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高达百分之五十。ADHD的病因和一系列基因的突变都有关,这些突变主要影响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大脑中的分泌和传播。


多巴胺在大脑的许多功能中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紊乱了就有可能导致某些脑区不活跃或者过度活跃,引起行为的失常。化学物质的改变最终会引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有研究表明,多巴胺非正常分泌间接导致一个叫“基底神经节”的脑组织变小,继而导致对运动的抑制不足,患儿就一直处于亢奋的坐立不安的状态。


所以严格说来,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有遗传根源,有器质性病变。光是由于上网过多染上些不良习惯,还真算不上是病。但种种新的社会现象导致新的心理现象,让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理论也在与时俱进,诊断的标准有了一些灰色地带。比如当一个成年人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行为发生了改变,举止同被严格诊断的ADHD患者十分相似,即使他没有家族病史,是否也该考虑从疾病的角度加以治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得抛开器质性病变的思路,从大脑后天发展的功能机制寻找答案。



不是病,那是什么


仔细回想一下出现拖延和注意力涣散的情境,它往往来自于我们最“宅”的那段时间。宅的定义需要几大条件:


1.基本不出门;2.长时间采取坐卧姿态;3.睡眠不规律;4.以速食快餐或垃圾食品果腹;5.处于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或难以面对工作和他人的焦虑中。


这几条表面上看是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它们其实为一场化学反应准备好了充分条件。宅人的房门关上那一刻,拖延症就开始在各种反应因子的酝酿中蠢蠢欲动了。


先是褪黑激素由于长时间在室内光照不足而变得不受控制。它的分泌本来配合日夜的节律,晚上出来助人睡眠,白天遇见阳光就收敛。好几天不晒太阳的御宅族,身体里遗留着分泌过剩的褪黑激素,难怪会无精打采,感觉像患上了季节性忧郁症。


和褪黑激素纠缠不清的一个好基友是血清素。褪黑激素见光就躲的时候,血清素正好出来振奋人的精神。不晒太阳加上睡眠不足,血清素也不给力了。和血清素一同减少的是多巴胺,这种“快乐因子”会因为运动不足而变得短缺。


这时再加上糟糕的饮食,激素调节紊乱的大脑更是雪上加霜。匆匆下肚的一包零食或者一罐可乐,把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灌进肠胃。它们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把碳水化合物和糖分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大脑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能分解产生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在刚吃下去的时候确实给大脑补充了一些能量,但很快它们被转化成了脂肪。宅人们垫了肚子有了饱腹感,继续在屏幕前战斗,奈何缺乏后续能量的大脑力有不逮。加上几天内褪黑激素、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其他激素积累下来的失调,这一堆失控的化学反应把脑子搅得比屋子还乱,各种疲劳困倦、精力涣散、缺乏动力、心烦焦虑的症状都来了。


这样看来,如果御宅族的产生也有生理因素的话,多半是恶性循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功能性失调。世界上有治ADHD的药,却没有治拖延症的药。激素的分泌失调是心理失衡的后果和催化剂,而不是症结所在。要把紊乱的生活调重新调整回来,还得先把引起这种紊乱的心理因素找到,调适回正常轨道。


在这个时候,音乐或许能帮上忙。和大家分享几首可以激活斗志、集中注意力的歌曲:


No Sacrifice, No Victory

Steve Jablonsky - Transformers: The Score


I'm Forrest... Forrest Gump

Alan Silvestri - Forrest Gump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Por Una Cabeza + La Comparsita

Laurent Korcia - Cinema



中年危机,还是人生的一道坎?


没法集中注意力和拖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回事,都是对眼下事务的抗拒和回避。把注意力移开是比较潜意识的回避,拖延是更显性的抗拒。其背后的心理原因众说纷纭,有一则非常有趣的说法不妨拿来分享一下。


波兰心理学家东布罗夫斯基分析过人开始担负社会和家庭责任时发生的心理变化。他说人之初对世事的判断都是自我中心的,孩童和青少年的待人处事多是希望博得他人称赞,从而得到自我满足。这种动机很单纯,做事的目标和自我成长的目标相一致,让他们能够充满动力。


然而人都是要长大的。在从未成年向成年的转变过程中,人被迫变得社会化,去配合他人,做自己必须做而不是喜欢做的事。这种迫不得已的感觉在而立之年达到了顶峰:班是必须上的,家是必须养的,账单是必须付的,房贷是必须还的,孩子是必须带的,老人是必须陪的,家务是必须干的,应酬是必须去的,人际关系是必须处理的……做一件事不再是为了贯彻自我意志,这些事情是强制性的,它们要求一个人必须在不同的场合找到自己的地位角色。领导面前是员工,家庭之中是儿女、是父母,酒桌上是戴着面具的社交人,亲戚朋友面前是肩负人情的可托付之人,在一票账单和房贷之前又变成了不怎么像人的帐房先生。为了适应成人社会的复杂规则,一个人会依次体验各种角色下的“我”,而背后的那个完全从自我需求出发的“我”被淡化了。当自我需求被剥削到心理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危机感就来了。于是个人会迷失,有了想回避的念头,出现了本能的抵制。


和教人战胜各种弱点的心灵鸡汤思路不同,东布罗夫斯基并没有直接给出中年危机的解决方案。他话锋一转,说有一些杰出的人能够完成自我突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找到新的平衡,从而进入新的心理境界。突破的关键点在于他们能发现自己能够舍身为之付出的东西是什么,家庭也好,事业也好,什么别的也好。找到这样的东西,新的价值体系就出现了:有若干东西是你在乎的,其他是不在乎的。为了真正在乎的东西拼命,就没什么好回避的了。


在这个标准下,和自我需求相匹配的事才是必须的,而其他事情既然心理上已经觉得不必须,即使失败也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有一些人的意见即使违背后果也不那么重要了。自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回归,这个新的自我和青少年期不同,它渴望的不是成长而是创造,创造一切条件去做成最在乎的事。


那么在东布罗夫斯基给出的框架里,陷在拖延状态的御宅族就是还没有从各种“必须”中解脱出来的自我迷失一族吧。虽然各种心理调适理论都无绝对正确一说,但东先生不经意点出了拖延的本质——它就是一场和自我的战争。那个新的自我一日不找到,就一日不能坦然面对世界,连带着身体也跟着倒霉。御宅族不是ADHD,放弃对注意力缺失症的妄想吧。


一个强大的自我,连真正的ADHD都可以战胜。





浏览(364)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duziteng
注册日期: 2016-08-09
访问总量: 1,699,20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用情色解构神圣,反讽集体主义和
· 香辣焖烧鸡肉片:川味浓郁的下饭
· 焦虑浮躁的时候,请做这6件事
· 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 眼肉牛排的日常吃法/M
· 姬松茸鸡肉煮/M
· 牛油果蟹肉沙拉/M
分类目录
【情感】
· 用情色解构神圣,反讽集体主义和
· 焦虑浮躁的时候,请做这6件事
· 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 争吵一旦沦于互相指责控诉,沟通
· 婚姻的经营,在于你学会了面对那
· 每一对夫妻,都是生死之交
·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 冷静不等同于冷漠
· 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
· 冯小刚:活着,要让自己高兴
【旅游】
· 去新西兰深度游,首先你得知道有
· 2016年Instagram上最受欢迎的旅
· 中国最美高铁今天全线通车/W
· 最近“潘金莲”人气很旺,但你知道
· 欧洲旅游去丹麦--一个没有现金
· 硬要喂没熟的香蕉 女子遭大象缠
· 为什么中国游客被关小黑屋?因为
· 秋日
· 老北京的四合院,为什么开门先见
· 你们只说贝爷在食物链制霸,绝对
【杂谈】
· 用情色解构神圣,反讽集体主义和
· “通俄门”第一弹 特朗普竞选干将
· 看金庸怎么一句话写出一个人
· 人这一辈子,全凭撞运气
· 中国留学生渴望回国:担忧跟不上
· “床前明月光”被误读了千年
· 人总得有点看不见的教养
· 红孩儿为什么不能是牛魔王的儿子
· 你做的越对,背后说你的人越多
· 王阳明心学精髓:一句话,两个关
【饮食】
· 香辣焖烧鸡肉片:川味浓郁的下饭
· 眼肉牛排的日常吃法/M
· 姬松茸鸡肉煮/M
· 牛油果蟹肉沙拉/M
· 三杯土豆牛小排/M
· 扇贝味噌奶汤细面/M
· 老北京的馄饨
· 锅塌豆腐做法简单又好吃
· 在成都,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过完
· 最爱的吃虾方法,没有之一
【娱乐】
· 猫の崩坏... 当铲屎官们祭出主子
· 金庸小说中最感人的48句话,情不
· 平日里严肃的爸爸们一旦开始耍赖
· 民国第一美女胡蝶:中国最著名电
· 经期蔬果怎么吃?冷热体质有差别
· 西游记中最神秘之地
· 冯小刚说“中国垃圾观众太多”,其
· 調查報告 舌尖上的毒
· 素什锦
· 关于这部公认的烧脑神作,网上的
【体育】
· 健身后,这6个恶习不仅坏事,甚
· 百炼不如一走 散步是最便宜的“长
· 跑步8个坏习惯,肥没减掉一身伤
· 警惕!这届日本乒乓球很强
· 圣诞节快乐!!
· 伤肾行为排行榜,最伤肾的原来是
· 盘点梅西10弱点 缺领袖气质居首
· 揭秘:福原爱拍广告拿多少钱 远超
· 你们只说贝爷在食物链制霸,绝对
· 【女羽“六仙女“退役,李永波你拿
【健康】
· 吃糖等于吸烟?!
· 这9种蔬菜没煮熟,千万别吃!
· 年轻人最爱的健康主义 有你的sty
· 湿邪:治疗“舌苔厚腻”治疗的心得
· 看着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喵星人..
· 想要娃一直要不到…绝经7年的她早
· 气血不足吃什么最有效
· 为什么痘痘长在你的脸上?
· 健身后,这6个恶习不仅坏事,甚
· 立秋后,为什么应养肺!
【历史】
· 揭秘:古人为什么要在屋顶上放这
· 他的音乐会,两千年来无人超越
· 特朗普要揭开美国史上最大阴谋,
· 两样古代小物件,却改变了两个王
· 历史上最美的女子,以一己之身换
· 甲午战争不是大清与日本的战争,
· 这些熟知的名言原来是宋朝皇帝们
· 包拯:我可能是这个世界被黑的最
· 揭秘磨刀匠:一个慢慢消失的古老
· 苏轼的陌上花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
【瞎聊】
· 从六幅图看懂我们的婚姻
· 吃货必看的十部美食电影
· 玄武门事变背后的真相
· 李元吉为何支持李建成 而不是李
· 雍正能登上帝位 原因是什么
· 创作《葵花宝典》的太监
· 马云打响第一枪,保姆要慌了?3
· 别太善良了,别太大方了,也别太
· “天下第一家族”:繁衍4000万人,
· 诡异!中国近700年来的100余件灵
存档目录
2017-12-15 - 2017-12-19
2017-11-01 - 2017-11-10
2017-10-08 - 2017-10-26
2017-09-02 - 2017-09-26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24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2 - 2017-05-31
2017-04-02 - 2017-04-27
2017-03-03 - 2017-03-31
2017-02-02 - 2017-02-26
2017-01-01 - 2017-01-31
2016-12-01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1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9 - 2016-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