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雲林漫話  
觀知觀知,觀天下知生活;觀而知之,擇其善者而從之。  
https://blog.creaders.net/u/14216/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移民的“胡化”困境 2018-07-28 14:05:27


技術移民身份移居加國的大陸朋友,基本具備專上教育背景,年齡亦多為三十以上的成年人,其母語文化素養高於原居社會的平均水準。這原本是值得驕傲的身家資本之一,卻不幸成為融入新家園的一項障礙。


有如一張白紙易寫易畫,而早已濃墨重彩的畫面卻只可小改不能重來一樣,專上文化程度的移民朋友在思維和行事各方面其實早已烙下了很深的本民族語言文化印記,這種漢民族特性使第一代移民在有生之年,很難順利如意地“胡化”(即今天之“西化”)成功,完全融入本地主流社會。同時,漢文化所化的移民,在去國日久之後,也會漸漸與國內的前沿文化脫節,亦很難再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漢語文化人。


的確,文化決定了一個民族最主要的特質,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根本所在。閱讀陳寅恪大師的史學著作,印象至為深刻的一個重要論點是:不同民族乃不同文化之體現。陳先生研究北朝史,認為凡關於胡漢同異的討論,決定因素非胡漢種族,而完全在於文化,即胡化、漢化問題。胡人漢化則應定性為漢人,漢人胡化則應定性為胡人。也就是說,文化之關係為重,而種族之關係為輕也。
 
一般來說,民族與三個因素直接相關:種族(血統);文化(教化);地域。陳寅恪的觀點是,在上述三大因素中,文化之教化居於首位,無論其屬於什麼血統,也無論其居住於何處地域,皆以“教化”即文化,定其“民族”之屬性。這一點與我熟悉的Steve先生的融入論有異曲同工之處。後者苦心孤詣、數年如一日地教導新移民,僅僅入籍是遠遠不夠的,雖有公民權,雖按時納稅、遵紀守法,但還不足以被以他為代表的加拿大人所承認,必須拋棄(或至少暫時性失憶)母國文化,並積極浸潤於主流文化(即英裔白人文化)之中,經年累月之後,才有可能真正融入,最終成為一個Real Canadian。


 
在歷史上,漢化即中國文化同化現象在世界各國幾可稱為遍地開花。比如唐宋時期的西域人、日本人和朝鮮人等異族接受中國內地儒家思想,習染中原文字、習俗等現象十分普遍。甚至一些本有自己宗教、文字地區如“畏吾兒、突厥、波斯”等,在與中國交流中也比較容易就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響,說明漢文化在與他民族文化交流中有着一定優勢,並居於主導地位。到了元朝,雖漢人為異族所統治,但世祖忽必烈仍必然接受儒術,實際上是文化弱勢的侵略者為文化強勢的被侵略者所同化。

這種不以國勢衰落而衰落的漢文化主導強勢,代代相因,延至今日,竟內化為幾乎所有中華文化學子的心理優勢,在海外形成了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越是中文功底出色的,英文越是難學精深,或者雖有一定英文程度,但卻無意於深入,平日所習皆為中文圖書,而英文書的用途除了催眠之外,別無他用。


於是,身為漢文化所化的移民,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掙扎於東西文化的兩難困境之中:理論上很明白要徹底融入才能生存得更好更高更強,才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中堅,在國會和三級政府中添加更多華人面孔;感性上卻不能也無法割捨對母文化的依戀與迷醉,而耽於母文化的溫情之中,勢必影響我們“胡化”的進程。

Steve先生恨鐵不成鋼,他不知道漢化已深的移民,即使虛心向學,無奈本性難移,在思想已定型的成年期,是很難徹底逆轉,“胡化”為本地人的,有的甚至移二代移三代 都難稱為徹底的本地人。曾經生氣地質問:既然不願或不能“胡化”,你們這些人又何必背井離鄉跑到加拿大來呢?現實中遇到的種族衝突現象,也往往伴有帶歧視色彩的一些本地人嚷嚷:不會講英文,Go back to your country!


在實際生活中,無論移民中的每個人主觀上是否珍視自己的漢化,去國益久,客觀上的胡化都會越來越深,即不管感情上如何依戀母國文化,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會與她漸行漸遠。幾年下來,睡夢中喃喃而語的夢話,竟然少了鄉音,多了“胡”話。雖然還不正宗,但在文化深層,好象也因此少了許多的漢味。



當我們舉起左手向英女王及所有皇室後裔宣誓效忠之際,當加國總理在中國農曆春節造訪華社,用普通話或粵語對華人“恭喜發財”時,你會不會感受到那種夾在胡化與漢化當中的困境?




瀏覽(8775) (9) 評論(13)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文先生 留言時間:2018-08-01 06:30:04

陳寅恪的觀點只適合中華大地上的各個民族,因為大家基本是基因相近,血統相通,相貌類似。一個匈奴人,一個蒙古人,一個女真人,一個藏族人,一個漢人,如果大家都穿一樣衣服站在一起,讓白人或黑人看,他們是完全分辨不出區別的。當然是你講什麼話,寫什麼字,有什麼文化禮儀就決定了你是胡人還是漢人了。所以李陵的後人成了胡人,而拓跋鮮卑的後人成了漢人。這種在黃土大地上的人類的基因和血統的融合不是在幾千里完成的,而是在幾萬里完成的,甚至是在人類有民族意識和文化意識以前就開始和基本完成了,大家其實都是黃種人,至少黃種人的基因和血統占壓倒性比重。

但在新疆就有些不同,那裡因為交通阻礙,長期與中亞溝通,所以基因和血統的融合不是那麼徹底,白人的基因和血統相對高了一些,導致相貌與純黃種人出現一定差異,因此新疆某族人即使講漢語比很多省份都流利,但在內地還是很難被當作漢人,為什麼?當然是相貌有差異了,雖然新疆某族人其實是黃白混血,身上也流淌着一半以上的華夏血統。說明相貌對民族認同是很關鍵的。比如外放女唯韋與她的前家暴老公,瑞典白人生的孩子,可以被當作新疆人看,但很難被認同為漢人或瑞典人。這就是混血兒的尷尬局面。

過去很多所謂的民國大師因為歷史的局限性,和對自然科學的局限性,很多認識是錯位或落後的。其實西方社會本身就是各個民族的拼盤萬花筒,即使是白人幾個大的族群之間都很難融合,上千年都很難彼此融合,更別說華人去融合了。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把英語和工作做為謀生工具和手段,而在文化上結寨自保,保守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謀求在國外自我發展,不要被人家同化了,特別是下一代,做ABC或CBC的結果其實與亡國滅種,斷子絕孫沒太大分別,望大家共同努力。

回復 | 0
作者:麻辣戈壁 留言時間:2018-08-01 01:39:54

共匪天朝也配談論胡化?天朝胡化已經進行了超過800年了!崖山之後無中國。共匪王朝是最嚴重的胡化!擁抱接受西方先進文明不是胡化,而是進步!多吸收日本文化是復興華夏文明的唯一途徑。

回復 | 0
作者:_5000 留言時間:2018-07-31 23:12:12

我家孩子上的小學 是 本地最好的、有100多年歷史的German Language School. -- 每天一小時、每周一整天是學校里的 Deutsche sprache 必須講德語的時間。 因為這個地區最初的美國移民 絕大多數是德裔和德國猶太人。

學習英語與講母語,沒有任何衝突。而且我兒子進入中學修拉丁語,因為學過德語(性數格),很適應、比起其他小學來的同學 更輕鬆拿高分。

我理解 可能是 這些母語文化自卑的加拿大華人與我們不同,根本就沒有接受過系統完整的西方

教育。

回復 | 0
作者:Serena藕花深處 留言時間:2018-07-31 10:18:51

說實話, 當英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就不再象當時在國內用英文時感覺很主流很上進了。 並不是英文不需要提高了, 而是發現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 惰性使人躲進中文裡成一統, 用中文拼命減壓。

回復 | 0
作者:_5000 留言時間:2018-07-30 01:10:25

"主流即mainstream,美國天天說成千上萬遍。你不看英文媒體嗎?"

少撒謊。哪個媒體?還"美國天天說"? 你一加拿大華人,還跑我美國公民面前造謠!

還 "主流(英國 白人)"??把你的英語詞彙亮出來!我在倫敦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做博士期間,也沒有聽誰 敢把你這個加拿大土癟濫詞掛在嘴邊上。

回復 | 0
作者:凌吉可 回復 開明 留言時間:2018-07-29 22:23:35

另外,澄清一點:俺不是反對民主自由,而是反對把民主自由當成救世偶像來跪拜。吃到小姐手裡的柿餅並不能讓丫環幸福,嘿嘿!

聖經講Sonship,即因信基督得赦罪而稱義:舍己犧牲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二個字之本。

回復 | 1
作者:凌吉可 回復 開明 留言時間:2018-07-29 20:18:34

謝謝回應。不過對不起,俺不寫文章,因為怕誤導和絆倒人。俺只是提出另一面作為提醒和討論。至於答案,建議讀聖經和聽牧師們講道(民運背景的除外)。如果不信基督,可以讀一讀中國古代尤其是三國以前的古典;至少看那個時代的打仗,劉關張等將帥是先過招並衝鋒在前的:對生命的理解與當今很大不同。

對您說的中華文化的糟粕可能在於君君臣臣而限制了自由,俺的看法是如果是君臣(少了一個字),不但會而且早已消失了。但精髓在於君君臣臣是雙字:前一個是儒(人需或人慾),後一個是道(為君為臣之道):君和臣甚至科長的權柄都是出於神(聖經也是如此說),順服天道天人合一的追求,使得中華文化在普遍恩典里淵遠流長。

回復 | 1
作者:開明 留言時間:2018-07-29 11:25:11

此文與“

我們怎樣從追求夢想變為勉力生存?

” 有異曲同工之處,即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容若是滿人的名字嗎?

建議凌吉可寫一篇博文闡述其觀點,否則有譁眾取寵之嫌。

中華文化的糟粕可能在於君君臣臣,可能來自孔孟,限制了自由思想。而西方最近300年則與之相反。陳寅恪之獨立之思想的主張可能是個映照。我們都有着深深的烙印。

回復 | 0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時間:2018-07-29 10:59:52

牧人看,第一代大陸移民基本上hopeless。

希望寄托在二三代上吧。

回復 | 0
作者:lone-shepherd 回復 _5000 留言時間:2018-07-29 10:57:10

主流即mainstream,美國天天說成千上萬遍。你不看英文媒體嗎?

回復 | 0
作者:凌吉可 留言時間:2018-07-29 10:27:46

談“胡化”時首先要思考什麼是漢文化,而不能把漢文化當成替罪羊。

當今中國的文化其實並非漢文化(儘管在回歸)。而是漢胡文化尤其是近百年來盲目與國際接“鬼”的大雜燴:更多的是西方文化之糟粕,包括被過度吹捧的人本自由和自我中心等虛浮文化。人定勝天不是漢文化,而更像是賣神的猶大上吊的繩子:精緻的人本主義之極品。五四以來被華人精英當成寶貝引入中國至今。

漢文化絕不會給移民帶來困境。相反,對加拿大來說,正統的漢文化是被親睞和需要的。而華人移民的困境,恰恰是因為其身上的所謂“西方文化”卻是各族老移民所唾棄的:包括已經明顯偏離正道的自由競爭、民主自由、和蔚藍色資本主義海洋文明。

這其實也是華人抱怨比其他族裔難進管理層的根本原因:民主自由偶像誤導人自己心甘情願地隨波逐流走下坡路。還是別再禍害下一代了!

回復 | 2
作者:_5000 留言時間:2018-07-29 05:01:28

主流文化(即英裔白人文化)? 華人如果這樣認為, 是真下賤!在美國,看看誰敢公然這樣宣稱, 看不被人打出 GS 來

回復 | 2
作者:_5000 留言時間:2018-07-29 02:04:54

原來加拿大還是這種歐裔敢鬼扯淡的國家!

回復 | 1
我的名片
容若
註冊日期: 2018-06-24
訪問總量: 403,71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先別圍觀佩洛西了,地球村還有很
· 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兩地重洋相
· 三位房車女俠的一場靈魂對話
· 當權力侵犯權力,我們的未來在哪
· 移民二十載,急診頭一回——加拿大
· 理論上可以探親與實際回到親人身
· 獨家訪談:新晉耶魯女孩的媽媽談
分類目錄
【藝術天地】
· 2017年秋北京故宮《趙孟fu書畫特
· 歐菲姆大劇院:溫哥華的歐陸經典
【往事回眸】
· 從family man 到司法評論員
· 流失之痛:東京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 觀展系列之一:西班牙普拉多國家
· 天倫聚散兩依依
· 懷舊系列一:老莫,洋快餐與煎餅
【熱點亂談】
· 先別圍觀佩洛西了,地球村還有很
· 三位房車女俠的一場靈魂對話
· 當權力侵犯權力,我們的未來在哪
· 男女平權,說來容易做來難
· 廣廈千萬何所居
· 劇變中國萬花筒之一景:白猴子
· 哈佛人的性自由比我們想象的要保
· 俞飛鴻與《欲望都市》:專治亞洲
【歷史探秘】
· 引介書局“宋朝人”
· 東國儒英內藤虎:漢學領軍與侵略
· 啉呱和他筆下的“中國病人”
· 伯駕:治病救人的救世情懷與“ben
· 19世紀中西畫師筆下的世界首富和
【影視書評】
· 灰色中年如何破?不亂於心,不困
· 星巴克的世態人情
· 小眾與大同
【隨感雜文】
· 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兩地重洋相
· 移民二十載,急診頭一回——加拿大
· 理論上可以探親與實際回到親人身
· 獨家訪談:新晉耶魯女孩的媽媽談
· 絕佳的海天風景,醜陋的歷史一頁
· 我和我的房車(之五)
· 我和我的房車(之四)
· 我和我的房車(之三)
· 我和我的房車(之二)
· 我和我的房車(一)
存檔目錄
2022-07-10 - 2022-07-31
2022-06-02 - 2022-06-25
2022-05-22 - 2022-05-28
2020-04-30 - 2020-04-30
2018-08-10 - 2018-08-14
2018-07-02 - 2018-07-28
2018-06-26 - 2018-06-30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