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伦敦,天气出奇的好,那天气温也升至二十五、六度。公司让我在早上八点半就要到达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集合。碰巧老公又出差在外,只好一大早把孩子们弄起来,七点半就把女儿送到附近的朋友家请她帮我送女儿上学。又和儿子一起分头坐地铁出发,细心的儿子前一晚特地从网上下载了一张地铁时刻表,告诉我最理想的上车时间和转车路线。分手时又一再叮呤甚少坐地铁的妈妈要上哪趟车,在哪儿转车。刚上初一的他还不忘在我身后补上一句 “Good luck! Mum.” 孩子原来已在不知不觉中懂事了。
到了酒店,[上海] 摄制组包租了整个二楼餐厅,作为服装间和化妆间。我到的时候早已有不少人换好了戏服化好妆了,原来他们是早上七点半的通告。工作人员让我们八点半到的坐那儿等候换衣服化妆。当时有五、六十人吧,中国人占多数,也有不少英国白人。男人都是西装礼帽或中式长衫,女人是西洋礼服或旗袍,还梳着考究的三十年代的卷发。
大约到九点多,工作人员让我们仍在等候的群众演员去吃早餐。我们钻进一辆面包车里,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在牛津街附近的一条封闭了的路段里下车。摄制组封闭了这条离拍摄现场较近的路段,是用于停泊那些装着电影器材的货柜车辆。我们在一辆餐车上取了份早餐,就端进一辆由双层巴士改造的餐厅车中用膳。食物是英式早餐,火腿、香肠、麦片什么的。吃完后又把我们送回酒店等候换衫和化妆。
我原先确认的是洋装,可导演又更改了。所有亚裔人一律穿中式服装。服装师只好重新帮我挑选试穿。最后,终於有一件短袖银色碎花的旗袍适合我,再戴上一顶银灰色的贝蕾帽,看起来蛮高雅的。为了体现三十年代的风情,妆化得都很重,深红的唇色和弯弯的眉梢。大家都很新奇,互相欣赏着对方。
大约十一点多,工作人员终於让我们出发去拍摄现场了。走出酒店,穿过闹市的人群,蹬着高高的高跟鞋,走在喧闹的伦敦街头,在频频地回头率中招摇过市。
我们到达市中心Piccadilly Circus 的广场边的一家餐馆门前集合,那儿已站满了之前的群众演员。各色鲜艳的旗袍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起眼,很多游客争相拍照。忽然有一种自豪感,明知那是虚荣,就允许让自己虚荣这么一次吧。
那家作为拍摄现场的餐馆,门口已用厚厚的黑毡布封住了。工作人员让我们等在门外随时准备被抽选进去。没一会儿功夫,出来了一位导演助理,他环顾一下我们,挑走了两男两女,又挑了我身边一位穿着橙色暗花旗袍漂亮的中泰混血女孩。
不知道那黑布帘里面是什么状况;想象不出戏棚里是怎样的情景;不清楚下一个会不会选上我;还能不能见上巩俐和周润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