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写法 |
日语原文 | 御宅 |
假名 | おたく |
平文式罗马字 | otaku |
御宅原指热衷及博精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ACG)的人,而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因宫崎勤事件而给人负面印象,但目前于日本已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而趋于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为御宅族为傲的人。而对于欧美地区的日本动漫迷来说,这词语的褒贬感觉因人而异。
[编辑] 语源
一般相信是名社会评论分析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于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おたく」の研究》专栏中,初次正式的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族群。在日文中“おたく”一词的本意是“贵府”及“您”等等意思,正巧1982年于日本开始放映的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您)称呼对方,故推断此族群的人乃受其影响,开始使用这个词汇互相称呼,后来才被以“おたく”作为其族群全体的代称。
GAINAX创始人之一,自称“Otaking”(御宅王)的冈田斗司夫对御宅族的定义为:“在这个被称为“映像资讯全数爆发”的21世纪中,为了适应这个映像资讯的世界而产生的新类型人种。”换言之,就是对映像的感受性极端进化的人种;然而,这是冈田为御宅族美化而下的个人诠释,与一般大众取向媒体宣传的概念不同。
[编辑] 类似概念的名词
与和制英语中的マニア(mania,指~迷、狂热者、发烧友)一词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一般而言两者在日本常被混用,但如果依层次(对特定领域的热衷程度)来分割的话,则御宅族会比mania更为杂学广泛。英语中类似概念的名词则有geek、nerd、freak等等,亦有与御宅族相近的负面涵义。
在日本,还衍生出另外一个在现今来说已经无可分割的名词“秋叶原系”(日本多简称为アキバ系)。此名词的诞生,乃因为御宅族的兴趣大多以动画与游戏为主要涉猎范围,而对于电子电器产品有着较平常人为大的需求,故常于当初日本东京都内曾以电子商品著称,被称作“电器一条街”的秋叶原一带出没,尤其是当初日规个人电脑PC-9801的全盛时代为此时期之代表。后来秋叶原因为众多因素及商业区位改变,目前的店家趋势已经从电器产品转为动漫画游戏精品为主,而这些以兴趣为主而不重视穿着打扮的人便被称作“秋叶原系”。日本曾出现的18禁电脑游戏《アキバ系彼女》[1]便以此为题。
至于被视做御宅族的指标——动画、漫画、电子游戏这三样东西,虽然在本质上有其不可分割性,但在日本并没有特殊的统称(对于其内容倒常以“二次元”来指称,因其主要皆为二次元图像的因素。即使到了现在高度3D模型制作技术的时代,这个名词的代表性依然没有动摇)。在华语世界中,则由台湾早期创立至今的动漫画相关团体代表“傻呼噜同盟”[2]元老“AIplus”前辈所创的名词“ACG”(Animation、Comic、Game)为最主要的称呼方式,不断散布沿用至今。
[编辑] 转用
日文中的“おたく”(御宅)一词除了指称动漫画与游戏的爱好者以外,也可用在其他方面的狂热爱好者,如:“軍事おたく”(军事御宅,喜欢收集枪械、军事用品相关者)、“鉄道おたく”(铁路御宅,搜集电车模型、相片,对各地铁路如数家珍...等)。简单的来说,只要对于某种领域的爱好有异于常人的热衷及知识,就可以称作おたく。但一般来说,还是以动画、漫画、游戏的狂热爱好者为主要的称呼对象。
日本主要常写作片假名的“オタク”,或带有嘲讽或自嘲性质的非正式的书写型式“ヲタク”(常缩短为“ヲタ”,多在网络上见到,因为オタク一词被一部分日本人视为差别用语),而因为族群的增大,使得网络上对于此词汇的使用量不断增大,现今,也可见到对于此词的各种转品跟转用法。
一般的狂热者也有另外的名词マニア(mania)这种讲法比较不会引人反感。
华文世界中,“御宅族”这种代称目前已经很少在平常的使用中见到。一般来说,日本海外较常直接用罗马拼音的“otaku”来称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区)。台港中三地的网络讨论社群以及社会舆论有许多运用“宅”字自创的词汇语用法,如:“阿宅”、“宅人”、“宅男(女)”、“宅物”,景气低迷时更有所谓的“宅经济”。[但是,"御宅"并不能与"宅男、宅女"划上等号]而最近有少数人更以"J"字来替代宅,可能是减轻媒体舆论的刻板印象。
[编辑] 御宅女
此名词并不限于形容男性,亦包括有类似嗜好与特性的女性,包括同人女和称为腐女的女性(以BL作品为主要接触范围)。腐女子原本是日本此类型的女性自称的辞,后来引进华语社会后,被使用的更加广泛,而实际上,日本则常直接以宅女(オタ女)来称呼女性御宅族。
[编辑] 对御宅族的评价
由于对于次文化产物过度热衷,易被社会大众视为不事生产的一群。此外,收集某些次文化产品,如枪支或色情内容品等等,可能会因此被视为潜在罪犯。如日本曾经发生过的有名案件“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又称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的犯人宫崎勤,因为从家中起出大量的幼女色情动画录像带的画面被媒体大幅报道 (而在后来在一名记者的blog指出是当时的媒体炒作,搜出的大多是正常向的ACG作品,而非传媒报道中的色情物品)[3],使OTAKU母群体的声誉被社会所质疑。加以因为过分热衷特定领域,其中不少人对于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相对于一般人而言较为不善及不活跃,故日本社会对于这族群的观感普遍来说并不是很好。其中亦有多种体材的作品描写日本对御宅族的岐视和误解。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日本国外对OTAKU一词的理解亦偏向于较为负面。即使并非负面,亦只是视为并不能脱离小孩子兴趣的动漫迷。
相对地,日本有一段时期不少歌星不介意承认自己为御宅族,例如SMAP等团体亦会出席御宅向的节目,还使用了大量的高达名言和术语。在2007年国际漫画奖的典礼中,日本的外务大臣(麻生太郎,详参下部)亦用广东话说出“其实外务大臣都系动漫迷嚟架”(其实外务大臣都是动漫迷)。
2004年轰动日本的网络故事《电车男》塑造了一个日本社会中认为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谈、对电脑在行、对次文化在行、会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随着故事拍成真人电影版、电影剧及画成漫画输出世界各地,“电车男”的形象便变成普遍的御宅族或宅男形象。
目前的日本,此方面的情势开始产生转变,由于日本乃为资本主义挂帅的国家,“经济价值”就成为了一切的总指标。日本著名的社会经济研究团“野村综合研究所(野村総合研究所)”,于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书”,提出了这个市场有着两兆三千亿日圆的规模,但因为被认为当初的研究方向并不够广,而实际上的市场规模可能更大。加以意大利主办的“威尼斯双年展第9回国际建筑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馆的出展项目便是以“御宅族 空间=人格=都市”为主题,某些动漫画中创生的符号与角色也被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名牌采用,使其价值开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2008年6月于秋叶原发生的屠杀案让御宅族和社会的沟通问题浮出水面,香港报纸《明报》[4]认为日本社会排挤御宅族社群导致御宅族和社会更加脱节、更加难融入社会有关。此次事件实际上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屠杀者是否御宅族,而更应该放在日本的工作机会减少,大部份人只能以不稳定的临时工维生。此案中凶手主要是因为工作不稳定而对社会失望,和他是否御宅族的关系实际上无关[5]。
而媒体认为凶手是御宅族的证据只有他在毕业册上画的一位男性游戏角色,画的数目亦只有一张,证据是否足够存有疑问。香港媒体更在没有任何额外证据之下,单凭案中凶手是在秋叶原犯案便直指他是御宅族。[6]。
在推理小说《恐怖的人狼城》由傅傅写的总导读中,有提到御宅族这个名词,并在后面括号注明御宅族是“节食忘寝、热中嗜好的人”。
[编辑] 御宅族的社会运动
由于社会大众对御宅族的认知与御宅族的内部认知出现差距,同时亦有动漫爱好者不满被称呼为“御宅族”、“宅男”或“电车男”,因此世界各地均有与御宅族相关的社会运动,主要是希望澄清大众对这个族群的误解,及反对歧视御宅族与动漫文化。
[编辑] 日本
[编辑] “630秋叶原解放”
2007年6月30日,日本进行了“630秋叶原解放”大游行,由“革命的御宅族主义者同盟”、“革命的萌主义者同盟”及“革命的非受欢迎同盟”的三派系全学连主办,约有500人参与。以播放动画歌、跳舞、cosplay等形式进行,由末广町站附近的锻炼公园至和泉公园,全程约40分钟。
他们主张“全部的御宅族、萌、非受欢迎者、cosplayer、女仆、尼特族、隐闭青年、萝莉控、正太控、腐女腐男、同性恋、非主流性取向者、贫穷者、劳工阶层、苦学生、醉酒者,其他诸如此类的大笨蛋与少数者集结起来吧!然后造就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且要求中止秋叶原再开发,反对传媒对御宅族的偏见,反对有关限制动漫画画面的法案,并责难各铁路公司及宗教团体,强调御宅族及御宅文化的存在。 [7]
[编辑] 台湾
[编辑] “923街头集会活动 动漫爱好者的声音”
2007年9月1日,中视“我猜”节目引起动漫爱好者反感,萧奕辰于网上结集相同意见者,于同年的9月23日在台北重阳公园,即中视大楼侧集合,向中视递交内含3000名动漫爱好者连署签名,向中视索讨“对于普通动漫爱好者”的“正式官方道歉”。是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强调他们的定位是“普通的动漫爱好者”,并非以“御宅族”为名义,同时希望参与者不要cosplay出席,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动漫爱好者”的日常打扮。[8]
[编辑] 香港
[编辑] “329御宅族宣言”
2009年3月29日,香港亦有御宅族的游行。事源于2009年3月15日,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星期日档案”播出名为“港女‧讲男”的特辑,节目把港男等同电车男及宅男,当中被认为有误导及抹黑成份,引起网民的激烈回响。节目播出后,以爱好动漫的动漫观察员夏目贝及漫游者为首,于网上发起了“329御宅族宣言”巡游,目的是反对媒体霸权及为御宅族平反,除了提倡御宅族族群成员多样化外,更认为即使是典型的电车男也有其优点,不应被抹黑。
约30人于3月29日,从香港尖沙咀出发游行至旺角,沿途派发单张向途人解释何谓御宅族。当日巡游者有cosplayer及动漫特色打扮者,亦有一般服装人士参与。 单张内容主要介绍御宅族、澄清一些误解,及印有5条“329御宅族宣言”:
1. 我们出来,我们承认,我们敢言。
2. 我们有喜欢动漫画的权利,与其他兴趣爱好者拥有的权利一样。
3. 我们可以是任何种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及身份。
4. 我们与其他族群一样拥有优点与缺点,反对以偏概全。
5. 我们反对主流传媒行使文化暴力,向公众散布不尽不实的刻板形象。[9]
是次行动引起传媒注目,翌日香港有7份报纸报道此事,无线电视对此亦即时作出回应。首先于巡游翌日3月30日,在同台另一节目“东张西望”澄清电车男只是众多御宅族的其中一类,并于同年4月17日的“东张西望”再次访问御宅族,是次受访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讲师何故、“329御宅族宣言”发起人之一的漫游者、同人志即卖会“Rainbow Gala”的主办人小撒及其母亲,从比较正面的方向介绍御宅族。
整个“329御宅族宣言”行动激起香港动漫爱好者及宅人的激烈反应,有担心行动会越描越黑,亦有支持宅人勇敢走出来,毁誉参半,同时引起了网民广泛讨论御宅族的定义。
[编辑] 御宅族的市场
2005年日本最大民间智库野村总合研究所发行“瞄准御宅族”(日文原书名“オタク市场の研究”)一书,正面的发表2000年得到的研究结果,把御宅族的赚买意欲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方向。介绍御宅的行为理论、对应的市场策略和市场概要等等。[10]
而同年,IT Media News亦把此视为巨大的商机,认为不计算周边商品,只计算映像、漫画和游戏的销量下,“萌”这个市场值888亿日元。[11]
[编辑] 在台湾“宅男”一词的流行
-
在台湾,因非此流人士误解其字面意思为国语的“宅”,并误以“居住处”的意思加以解释。同时因为媒体经常透过自创“宅”词加以炒作(如:宅经济),认为“宅”是指具备:经常足不出户、流连网络、穿着不修边幅、不擅言词、缺乏对异性的魅力(主要受“电车男”影响)等形象,并只要符合上述形象,便会被社会大众套上“宅男”加以形容,同时也被误用于自嘲。实际上,这些定义较符合上述特性者为隐蔽青年。[12]
自2007年开始,众多台湾新闻媒体开始使用“宅男”一词,但对御宅族的“宅男”却不完全了解,进而引发诸多误会。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闻写道“23岁宅男上网到中风”、中天综合台的全民大闷锅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学录取率高,毕业失业率也高,一堆宅男懒毙了,我们下一代该怎么办”来当作主题;同年,2007年8月2日联合晚报三版标题也以“你家有没有宅男”为标题,并将宅男视为病态。皆把“宅”一字作为类似“尼特族”的另一种说法。此外,台湾中视吴宗宪主持的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亦曾将ACG迷冠以隐蔽青年之定义,并加以诠释;但ACG迷并不一定是隐蔽青年,而隐蔽青年也并不一定是ACG迷;部分ACG迷和隐蔽青年并不想把这种称呼通用,因此造成他们对此一言行的反感。
[编辑] 以御宅族为主角的作品
- 日本2004年的网络故事《电车男》,后改编为电视剧及电影,男主角为典型的御宅族形象。但其所使用之网络留言版为独男版。
- 日本四格漫画、2007年四月动画《幸运☆星》里面的女主角“泉此方”算是日本女性御宅的典型代表之一。日本漫画《现视研》中除春日部咲以外之角色、《乃木坂春香的秘密》的女主角乃木坂春香、《旋风管家》的女主角三千院凪、《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 》的女主角高坂桐乃等大部分角色、《妄想少女御宅系》部分角色皆分别呈现各类御宅族之轻微特质、《银魂 》的志村新八和宅十四也有御宅族的特性.
[编辑] 与御宅族相关的名人
- 麻生太郎 - 日本政治人物,在他上任日本首相时,多间动漫画产业的股价都上升[13],亦没有否认自己被人发现在机场看漫画。因为曾被拍到观看漫画《蔷薇少女》,所以有绰号为蔷薇麻生(ローゼン麻生),另外,他作为外相(外务大臣)时的外交计划亦利用日本的动画文化,被称为漫画外交或动漫外交。[14]其中一环就是开始日本国际漫画奖。他本人在香港颁发国际漫画赏时以广东话发表自己是漫画迷。香港文汇报则直接称他为御宅族。[15]现已卸任。
- 庵野秀明
- 冈田斗司夫 - 自称御宅王(Otaking),对御宅族一词有着自己的见解。
- 中川翔子
- 井川庆
[编辑] 常见的御宅族
[编辑]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