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打与输入法》 (本文已授权《枫华之声》发表) 计算机是用了好些年了,硬件是不断的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是不断的更新、学习,这里面的故事自是不少。触动我想写点什么的,不是这些,到是很不起眼的盲打与输入法。 学计算机先学打字,好像计算机教育都是循规蹈矩地由此起步的。不信,看看街头散发的计算机辅导学校的小广告,初级班肯定是指法练习打头的。 从前看外国电影,小姐坐在打字机前(那时候还是机械式的,直接打在纸上),老板或是领导口述,这边双手十指翻飞,一通忙活,打字机吐出的就是打好字的纸张了。那时觉得这是件挺技术挺难学的事,有点神秘感。中学开始接触计算机,知道计算机的键盘字母排列和打字机的键盘一样,仅此而已,大概知道了字母的方位。上大学学编程,有的同学字母还找不全呢。 一直不会盲打,先是不知道还有盲打这一说,不看键盘也能找着字母?后来是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学习练习方法;再后来就是干脆没有信心去学习练习。 就这样,摆弄计算机十几年了,敲键盘一直是“自然”状态。 我敲键盘还是分左右手的,只是只动用食指。由于对字母的位置熟悉,感觉不是太慢。单位里有一老兄,单用右手食指敲字,人送外号一指禅。 很早我父亲已会盲打了,也没有学过,说是用熟就习惯了,只是还没到熟练快速的程度。看着他肥大的手指在笔记本小键盘上移动,真担心会频繁按错。 开始学习盲打是在要离开郑州前一段比较空闲的时间,碰巧找到一个打字教学的小软件,想想没事,就学学吧。按部就班的学下来,坚持着做练习,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开始,从易到难,从打字母到打句子、文章(都是英文的)。软件编得也好,不枯燥。就这样饶有兴趣的每天练半个多小时坚持了个把星期。练习是单调的,又是英文,只觉得手指灵活了些,十个手指都派上用场了,但还没有欣喜的成效,直到碰到了微软的拼音输入法。 为什么长时间也没有学习盲打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没有够快的好用的中文输入方法。 过去用一般的拼音输入法,敲出一个字的拼音输进一个字,最多两三个字的词一起输。输完了拼音就要找字,严重限制了盲打速度的发挥,不用也罢。微软拼音能让你整句输入,它帮你找字,基本上能找对。这样,整句话就能一气呵成,不打断思路,充分发挥盲打的优势。 总之,学会了盲打加上微软拼音输入法(当然还要感谢小学老师的拼音教育),真是如虎添翼,文字输入速度突飞猛进,历史性突破,如入天马行空无人之境般潇洒自在。在QQ上聊天,几个回合下来,也能跟上趟了。聊到投机处,文如泉涌,妙语连珠,连连赢得mm芳心。QQ上聊天的实践,为打字速度的提高做了很好的练习。 打汉字用什么输入法好真是见仁见智,输入法之多也自是万“码”奔腾。一般的看法是专业打字员用王码,快;原创作者用拼音,不打断思维,爽。说到快,王码可能有其独到之处,打字员看其字,拆其形,到也无妨。可对自己写东西的人来说,真真别扭死了,这里面有个创作时字形先到还是字音先到大脑的科学道理,专家有所论述。其实不用专家论述,随便是个人都明白,自己写东西是整理句子,脑子里听得到字音,看不见字形的。 我个人一直是对王码有抵触情绪的,好端端的字拆得七零八散,还要背那莫名其妙的口诀,真如入了拳师门下学拳一样。 输入法对非英语语言(计算机上用英语没有输入法的问题)的计算机化是极端重要的。当然还有计算机对汉字字库的支持,这是幕后工作,不用我们去操心。用什么样的输入法?莫非全国人民都去背那口诀?有一种语言工具倒是现成的,新中国后的小学教育普及了的,那就是拼音。 汉字的拼音化是老一代的教育家创造、倡导的,这其中包括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拼音的目的首先是规范化发音,最终目的是取代方块字,文字拉丁化。现在来看,拼音取代汉字好像不现实。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拼音沟通了汉字和英文字母,拿来用作计算机键盘输入汉字的利器,顺理成章。现代软件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在计算机上很容易调出微软拼音这样的汉字输入方法,输入漂亮的宋体字,即使身在海外,在英文操作系统上也能输入汉字,打印机打印汉字。这样,中国的汉字,推而广之,很多国家的语言(比如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都可以仅凭计算机标准键盘输入,在信息化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地而不被淘汰了(这是最初的担忧,现在看像杞人忧天了)。 盲打与微软拼音,像一副眼镜的两条腿,谁也离不开谁。拼音这一近代的文化遗产被用在计算机输入上发扬光大,泽被后生,也是前人料想不到,后人感激不尽的吧。看来,科学技术发挥作用有时是跳跃式的,当时用处不大的东西说不定若干时间后就派上用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