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我喜欢它的故事情节,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优美舞姿。周末闲暇无事,打开柜子找一部电影看看打发时间,《Mao’s Last Dancer》摆放在最上面,于是顺手抽来又看了一遍。 这是根据作者的自传,亲身经历拍摄的一部电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1972冬天,山东青岛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迎来了一批来自首都北京的客人。他们专程到山村里挑选具有舞蹈资质的孩子去北京学习舞蹈。11岁的少年李存信在被审查了3 代之后,有幸获选。他从贫困的山村来到中央五七艺术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之后,李存信从刚开始的不喜欢芭蕾舞,脱颖而出,成了一个优秀的舞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存信受邀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进修,学习。自从李存信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在他的灵魂深处,逐渐地对美国发达的社会,丰富的物质,西方的文明,车水马龙的街道,现代化的设施,自由民主……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中国的书本里,报刊上,广播中的美国,与现实中的美国有着如此强烈的反差。李存信在认真地学习西方舞蹈的同时,也尽情地享受着西方的民主与自由;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属于这片土地……。随之而来的是为了合法地留下而恋爱,结婚;之后遭中国领馆强行无理绑架。在美国律师的大力斡旋下,通过当时的副总统布什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联系。邓发话,“尊重本人意见”。在强大的美国法律,在邓小平的指示下,中国休斯顿领馆不得不放人。但是李存信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失去了祖国,失去了中国的亲人,被宣布永远不得回国……。 节录几段电影中的对话; 11岁的李存信被选拔去北京学习。这么小的年龄,这是他第一次远离父母。临行前,父母,家人,全村男女老少聚集村口为他送行。李存信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望着妈妈(陈冲饰)。妈妈心里虽然有万分的留恋与不舍,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离开那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妈妈对孩子坚定地说“往前走,别回头,奔个好前程” 在观看了芭蕾舞的排练演出之后,江青面无表情地训斥在场的领导,“舞蹈看上去还不错,但枪在哪儿呢?它所代表的政治意义又在哪儿呢?”这个情节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按照合同,李存信回国的日期渐渐临近。在海边,李存信对女友说,“我在美国跳舞会更好。因为,在这里我更自由”。 李存信在休斯顿领馆内被强行绑架的行为,招致大批记者前来采访。张领事让李存信的律师赶走包围领馆的记者群,律师告诉张领事,“按照美国的法律,就是美国总统也不能赶走这些记者……。你们的绑架行为将成为第二天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全世界马上就会知道。” 经过律师,FBI,以及当时美国副总统布什的介入,中国领事馆迫于重重压力不得不放人。中国领事最后一次问李存信是否愿意留下,他坚定地要求留下。领事郑重地向他宣布“中国政府现在允许你留在美国,但你现在只剩下自己,失去了祖国,失去了人民,你再也不能回去了”。李存信为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一人获罪,株连九族。李存信的“叛逃”,给他的家人带来了灾难。村干部们气势汹汹地打上门来兴师问罪。“知道你儿子做出的好事吗?他当了叛徒,投靠了美帝国主义!”李母被突如其来的责难吓了一跳,怔了好一会缓不过神来。当衣衫褴褛的母亲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凭着一颗母亲对儿子的朴素爱心,凭着中国农民朴实无华的感情,气氛地将怀抱的柴火木棒狠狠地摔在地上,愤怒地朝着村长吼叫起来:“我儿子从小不懂事的时候就被你们送到了北京,天天都接受你们的教育。现在出事了,你们跑过来找我?我还要向你们要人呢!你把儿子还给我,还给我!” 影片的结尾是个大团圆的场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几年后,在李存信的一场演出之前,他的父母来到美国,被悄悄地接到了演出大厅。他们静静地,眼含热泪观看台上儿子的演出。李存信的舞姿热情洋溢,优美奔放,刚劲有力。他的舞蹈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李存信终于在时隔多年之后,在那样热烈的气氛中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父母,场面令人感动流泪。最后,李存信带着他美丽的妻子荣归故里,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地上,为自己的父母,为乡亲们,为自己的启蒙恩师翩翩起舞。 生活中的李存曾经在世界芭蕾舞蹈大赛中,获得两银一铜的大奖,曾经被《纽约时报》评选为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非常遗憾地读到一段报道,这部影片由于某些政治原因还不能在中国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