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年头,在大陆,这病还真得不起。不光大病耗费巨大,小病也像切肉似的,一样得不起。有一亲戚,四十多岁,前两年,夫妻俩全下岗了。只好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可能是到岁数了,也可能是过于劳累,反正是大病没有,小病却一直不断。但他们的原则是,能不看,就不看。实在需要了,就问问别人,再到药房里买点药对付一下就算了。他说:真看不起啊!一得感冒,就要打针,一打针,就要一百多,这我得没日没夜地干一个星期啊。我岳父也说:如果要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就准能让他们半年见不到肉了。有时,看电视我也发呆,不明白为什么候诊厅里坐满了一排排挂吊瓶打针的人。以前,不是这样啊!我在国外医院的急诊也工作了多年,极少给病人打针。有时甚至,只是一根冰棍,两粒药丸就打发回家了。我四姨来这里和我们住了一年,一开始也是坚决不信。后来,几次之后,她相信感冒不用打针了。可一回国,不到一个星期她就感冒了,没辄,又跑到医院吊针去了。
现在,听说国家在不断下压药价,而且是几倍几倍地向下压。可见,这里的水有多深。如果不是这样,真难想象,三十年后,等我们七老八十了,这独生子女们如何能应付得了四个,八个乃至十二个的老家伙。写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太平洋小岛国的古风俗。人过七十,就要自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自行了断。我很想建议,大家从现在起都要广泛植树,到时候,买一条结实的麻绳,找一棵健壮的歪脖树,穿上寿衣寿裤吊死算了。做到为儿女,为国家的积极净身出户。
提起病人,就要扯上医生,扯上医生就不能回避红包。红包已是一种国粹,一种文化,在华人医患之间必不可少,可以说红包就是找到好医生的那条道。现在常听到一句话儿话:您哪! 找人了吗?。有门有脸有钱的主儿不用发愁,有的是医生上竿子呐;没头没脸口袋又瘪的爷们这时就惨了点,四处挖门子,四处装孙子,拐弯么角也要打听出哪有好医生,谁认识好医生,他家的门朝哪开。一听说是大教授,大主任,立马满脑袋晕菜,就是他了!就是他了!接下来,就开始盘算起荷包来。主刀要一千,助刀八百,递钳子的小护士也得给三百。对了,对了,别忘了,麻醉师啊。这家伙重要,到时少给一点麻药,咱老爹不在台上疼死才怪呐!一定得多给。送红包的人,有的擅长交际,夸夸其谈,跟医生一顿神聊后,临了像递过一只香烟一样,就把小事给办了。有的人则笨嘴猴腮,半天挤不出一个屁来。胀红了脸,双手不断紧搓,浑身微颤,逼急了,撂了一句:就这个意思吧。随即便夺框而出了。听过一个稀奇又不稀奇的事儿。数年前,有一个人的老母病重,需要立即手术。儿子急了,来不及找人,就随手塞了一大把钱给主刀医生。可这主刀偏偏是一个极清廉的主儿,说什么也不要。做儿子的一看,这哪行!不收红包怎么行?他一时兴起,竟将医生用刀扎伤了事。事后,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伤人。他振振有词地说:现在,哪儿有医生不受收红包的。他不收红包就说明,他不想好好看病,不想好好做手术。说白了,就是不想好好负责任。
前几天,皇城根内发生了一点风波。有一个资深记者闲来无事或成心找事,想测试一下京城大医院的水平。他把一杯茶扮成一泡尿送进鼎鼎大名的医院做尿液检验。天晓得,不知哪位大师从哪儿学来的手艺,竟从茶水里看出了红细胞和蛋白质。消息一出,举世哗然。想想喝茶是中国人的根深蒂固的习俗,万万没想到,小嘴一抿一咂,那竟是在喝猪红和啃猪蹄呐。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原来,喝茶不仅是清脑静肺,更是一种深刻的大补。树叶上竟跑出一双小眼,两个大耳,四条肥腿的活物来了。这世界,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老百姓会想,全国著名的大医院如此,更不要提那些做二传手或二道贩子的中小医院了。由此,想到一个朋友的来信,关于膝关节置换的,他问了很多问题,讲了很多忧虑。在信的最后,他写到:我非常希望,手术后,我能像其他人一样健康,跑跑步,跳一跳,活动轻松自如。千万不要在我睁开双眼的一瞬间,看到的是一只,脚趾分三半,趾间带蹼,腿上带黑毛的猪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