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的“归来”吹皱了一池春水,网上议论纷纷。左派攻击太右,右派攻击太左,反文革的攻击暴露不够,拥文革的则说抹黑。不过,总的评论正面略多。我感觉,片子不左不右,所以各派尽可解读,结果自然形成了,左派必然要攻击右派的解读,反过来也一样,于是就热闹了。
片子反映的还是当时多见而客观的家庭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片子没有脱离实际。然客观的说,这些事实最容易解读还是否定文革。但否定文革有两种本质极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承认客观的失败和反效果,带来的悲剧,但不否定文革的初衷,这其实是左派的立场。另一种当然是全面否定,那是右派。
现在的中共,骨子里是地地道道的右派,虽然个别人物,比如余正声,竟然敢肯定毛的初衷,也算一定程度的另类和讨好左派。但总的来说,中共的正式说法里,彻底回避关于初衷的说法,余正声的说法,只能给中共领导人出难题。
“无巧不成书”,文学作品往往无厘头的多,“归来”弄了一个精神病人来展开。但就是精神病人,逻辑依然混乱,一会“方师傅”,一会“修琴的”,一会“念信人”,巩俐始终不肯定位陈道明(否则作品就泡汤了)。最后的无厘头是陈道明要给巩俐盖被子,你一个陌生人(逻辑上),给一个女人深更半夜盖被子,胆子太大了!
片子内容实在少,主要就是女儿告了密抓父亲,然后是剪光了父亲的照片。作为文革时期的青年学生,干这种大义灭亲事,几乎家家都有,谈不上个人品德问题,因为那时候的教育就是党第一,家庭亲情绝对是不敌革命感情的。但严歌苓意思无非是大义灭亲造成了精神病,从艺术的角度激发人们对荒唐时代的愤怒。
从不违背客观的角度看,片子是成功的。但从内容的苍白看,片子不成功。至于左右两派的超度解读,完全无厘头。还有就是“渔光曲”,四十当年的音乐,怎么在六十年代弹?片子的音乐也不怎么样。
三个主演,陈的角色实在太单调,巩俐演精神病,也不难,还是张慧雯出彩一点,芭蕾舞尤其抓眼球,‘谋女郎’,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