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还是发展,这是个问题 潘晓川,加拿大 中医的继承或发展的问题,事关中医的生死存亡,在过去的六十年中,中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想指导下,走的主要是发展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已经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汉唐时代中医,也可以说分化成另外一个学科,可以称之为现代中医,其利弊有目共睹,见仁见智。现代中医之路,就是发展之道路,不断改变之路,因为没有那个学科永远现代;经典中医之路,就是继承之路,就是不改变之路,因为经典就是不变的意思。目前的现状,现代中医成为主流,而经典中医则成了凤毛麟角。 中医的发展史,不同于其它现代学科,有其独特的规律。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经典中医的理论来自于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不是来自于医疗实践,这个理论是终极理论,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发展的空间; 2. 只要用这套终极理论来指导医疗实践就会有出人预料的疗效,尽管没经过验证,其疗效也是可信的,如依照经典理论没得到疗效,要检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去质疑经典;而偶然出现的超出预期的疗效,其机制的解释并不一定正确,说明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中医调气的疗效,主要是因为中医有其强大的天文学背景,是顺应宇宙大道的结果,而不仅限于生物学因素。 经典中医先有终极理论,后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现象,在哲学上称之为“超验性”。超验性一词来自于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它是研究理论主体与现实的关系问题的哲学。 超验主义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这个观点与气的一元论不谋而合。 古代中医诊治具体疾病时,所依据的建立在易经哲学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就是先在的、超验的主体。用这套终极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千百年实践不断验证这套理论体系的准确性。古人的理念是如此超前,至今仍超出相当多现代人的理解能力。 今年8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3年全国中医药厅局长座谈会上谈到中医中药中国行“三进”活动时表示:“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由道而术与由人而术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中国医学界高层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难能可贵。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总结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生命的最高指导原则,落实在人体,“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由于“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又接着提醒,“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每一个字都要花气力传下来,怎么还非要以近乎诅咒的语言来警告不要改变中医的理论呢?答案就是,古人知道,他们传下来的,是中医的终极理论。理解古人的大智慧,对现代人来说,还真是一难。 中医的疗效,是因为其疗效主要来自于强大的天文学背景,没有这样的思维,就不能理解那些超越生物学因素的效果。古人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而且,“效之信,如风之吹云”。我曾经常常为中医的疗效惊得目瞪口呆,现在逐渐习惯了。但是,仍然有学员告诉我,很多病例,甚至不敢对我说,因为怕误解为造假。现代科研从生物学角度考察中医疗效,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由于理解中医的疗效出发点不同,真正认识中医疗效是另一难。 自五四运动以后,中医为了生存而尝试走中西汇通的道路,四九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向科学标准的西医学靠拢,以西医为参照系整理构建出中医基础学科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阳五行学说被解释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政治哲学代替了原本“气一元论三分法”的哲学,藏象学说与西医脏腑“接轨”,临床学科以病名为主,证型为辅,中医在各方面都在接受和使用西医的游戏规则。 用西医的游戏规则规范下中医,整体化思维水平下降,疗效大打折扣,用形下生物医学思维牵强附会地解释“气”的概念。中医在公众观念中蜕变为一门需要现代医学帮助的、落后的旧国医,在科学宗教的信徒口中,中医成了伪科学,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事实上变成了三流的西医,这种不尊重中医自身规律的实践可以成为检验中医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中医门派林立,入得庙门,却见不到真佛。“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同异,辩说是非。”门户之见,争斗不止,公众不知道谁对谁错。“门户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学中医不难,但是要找到登堂入室的正路,比中大奖还难。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之或二。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至张仲景而立极。” 那条学习中医的正路,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对于经典,“天下遵守,莫之或二”,遵守四大经典而已。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怎么让莘莘学子毕业后寻求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得到呢?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摸到中医的皮毛。问题还是出在不相信古人的智慧。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医的目前状况,是继承不足,发展有余。经典中医在理论上,没有给后人留下空间,但是,技术层面的发展空间还是无限的。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就是“古意新知”的一次尝试,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对话古人,传播经典,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造就有尊严的“明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