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驾着时间来看你  
《党国演义之‘习总日记’》是一部演义类小说。绷着讽刺现实与历史的神经,内容荒诞,作者无耻。  
https://blog.creaders.net/u/6327/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何岸泉
注册日期: 2012-05-25
访问总量: 2,618,9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党国演义之《习总日记》,内容荒诞,作者无耻
最新发布
· 何岸泉谈郭文贵事件之盗国贼
· 何岸泉谈郭文贵事件之郭七条
· 何岸泉:郭版《东方红》
· 特大喜讯: 《习总日记》上市24
· 强烈谴责200年前美国贩卖黑奴而
· 请求提名我为“2016年度自由写作
· 暴力不抵抗
友好链接
· 冠云:冠云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网络游戏:天外来人
· gugeren:gugeren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电视剧】
· 何岸泉谈郭文贵事件之盗国贼
· 何岸泉谈郭文贵事件之郭七条
· 何岸泉:郭版《东方红》
· 一曲《微风细雨》,她唱得别有风
· 《历史转折中的习近平》第一集
· 独立中文笔会:为写作自由而战
· 《v史D折中的近平》第2集
· 《v史D折中的近平》2㈧睹魈彀l表
· 无聊
· 习大大跳钢管舞
【连环画】
· “八九六四”挡坦克全景照震撼曝
· 《历史转折中的习近平》(预告片
· 习总打飞机
· 在陈一谘追思会上的发言(视频)
· 《习总笑弹》暖身短片:2014梅西
· 曼哈顿时代广场上的违章建筑
· 新华社记者的三年大饥荒日记
【穿通文化】
· 薄熙来周永康在秦城张贴招贤榜
· 大圣归来整干部版
· 习总微服私访英吉利
· 古桥,清水(七)
· 古桥,清水(六)
· 古桥,清水(五)
· 古桥,清水(四)(2.0版)
· 古桥,清水(三)
· 古桥,清水(二)
· 古桥,清水(一)
【搜索历史】
· 再议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真伪
· 早期的中共是“正义之师”吗?
· 1960年甘肃人吃人原始记录复印件
· 俄前副总长坦言苏联红军帮助中共
· 习仲勋前后婚姻衔接探究
· 文革的潜意识(二)
· 文革的潜意识
· 钓鱼岛问题325解决方案
· 《外人评中国近代史》日俄战争
· 突然
【时间睡道】
· 寡言(hukan)博ID在多维被盗用
· 第三篇作文
· 袁世凯救国称帝之仙人指路
· 一日一世
【转贴】
· 公知是目前支那最可怜的人群之一
· 毛泽东寻访长女(转贴)
· 独立中文笔会(转自维基百科)
· 股灾掩盖与显露的大陆景观(ZT)
· 听听司马南同志谈同性婚姻
· 河边:谈谈诛心与诡辩
· 这琴键 唯有生命来敲响
· 宗棠老人:创作《习总日记》到底
· 高华教授经典讲座《六十年后再论
· 习总批示:自作多情是要贻误人生
【反核系列】
· 核武器与核能: 连体双胞胎或是
· 核武器与核能: 连体双胞胎或是
【时政小说】
· 习近平被扣年终奖
· 你愿意遵守“党叫干啥就干啥”吗
· 习近平出席“东方之星”救援表彰
· 习近平为《复旦大学》110周年校
· 爱憎分明是中华优秀品德之一
· 中共内部成立“带路党”
· 习大大话诏狱评双规
· 毛邓江胡闹习大大阅兵(二)
· 习总对全党全国人民说一句心里话
· 习总导演的大片:《拉美来朝》
【三说八道】
· 路过,看见,咋呼
· 共产党统治现在可能是最稳定时期
· 鱼片粥多吃会导致痴呆
· Je suis Charlie 我是查理
· 习大大反驳莫言之说
· 《关于发展机器人党员的通知》
· 习总吹喇叭:打的打的打----
· 草泥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 毛泽东江青/习近平彭丽媛,天差
· “重要”又杀一人
【又见炊烟】
· 暴力不抵抗
· 五十四载父子情
· 老鼠与人的对话
· 女人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 高智晟律师给他太太耿和的信
· 擦肩而过的女人
· 从姚贝娜之死说癌症患者术后
· 王全安给妻子张雨绮的手机留言
· 不锈钢老鼠,还好吗?
· 中日对打两败俱伤,美国前来收拾
【政论系列】
· 高瑜,时代的巾帼英雄
· 极左是中共的集体潜意识
· 告别革命还不如告别大一统
· 自由思考之一:尊重他人的抉择(
· 自由思考之一:尊重他人的抉择(
· 自由思考之一:尊重他人的抉择(
· 自由思考之一:尊重他人的抉择
· 习李时代的新政治架构:中式三权
· 《红黑两时代毛邓两中共》解说图
· 邓共的产生及发展(九)
【一本正经】
· 特大喜讯: 《习总日记》上市24
· 请求提名我为“2016年度自由写作
· 万维某些网友的认知水平真叫人着
· 战战兢兢写《日记》
·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 如何鉴定奴才
· 冒犯万维博客编辑,自我禁闭一个
· 网争不涉及言论自由
· 大侠操的是什么家伙?
· 上海人见面打招呼:侬试测过伐
【切磋武艺】
· 强烈谴责200年前美国贩卖黑奴而
· 傻逼实秋实,看这里
· 嘎子又在骂人了,万维网管该管管
· 公告: 今起发布习总心情指数
· 毛岸英岸青真的假的,是历史话题
· 致独立中文笔会之独立笔会新社区
· 毛岸英毛岸青到底是不是毛泽东的
· 中国政府强烈抗议一些国家乘机调
· 那么高兴,至于吗?
· 抗议万维博客编辑把涉嫌诽谤博文
存档目录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毛说过“(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的话吗?(二)
   


毛说过“(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的话吗?

接上篇。

上篇介绍了两位作家周海婴和黄宗英,分别撰文指证毛泽东曾经说过“(鲁迅)要么被 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的话。而且,黄宗英是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提供历史证据的。但是,由于没有录像和中共资料的原始记录,毛泽东此番话,无疑又是一桩可以被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考证成历史疑案的历史。

当然,我倾向于认为,毛泽东说过这番话是历史的真实。理由是除了以上两位文章证据外,毛泽东在当时历史背景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曾经说过感谢日本人侵略之类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且真心实意的话,也是我认为可以接受毛泽东说过(鲁迅)要么被 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是历史的真实。

有没有人采取否定同意此话为历史真实的呢?有。我从网上查到了一位。就那么一位,他于2002年发表了题为《“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发表在《百年潮》2002年第9期。

作者是谁?《“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一文的作者名叫:陈晋

陈晋是谁?作者是谁很重要吗?作者是谁当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读者来说,但也不是一点也不重要。譬如,作者是胡锡进,是孔庆东,与作者是高华,是芦笛,就不一样。了解作者是谁,进而了解文章作者的文化倾向、政治立场、社会地位,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给文章带来的影响,是有益的。

我手上没有《百年潮》2002年第9期杂志原本,只能在网上搜索“陈晋”的资料。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许许多多陈晋中,有一位陈晋,估计就是《“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一文的作者。

疑似作者陈晋的网上资料如下:

陈晋,195810月生。四川简阳人。武汉大学77级中文系,武汉大学文学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研究,以及有关中共领袖人物和红色题材的电视撰稿。著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之魂》、《文人毛泽东》、《半个世纪的脚步——共和国之路》、《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魅力》、《读毛泽东札记》、《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等。合著《毛泽东传(1893—194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 国先进文化》。参加编辑《毛泽东文艺论集》。主编《新中国图文读本》、《口述实录:温情毛泽东》、《特别访谈录:走近邓小平》、《唐风宋韵新吟》、《治国 与读史——中共领袖人物谈历史文化》、《史林智慧琐谈》等。参与创作并担任总撰稿的电视文献片有:《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新中国》、《使 命》、《世纪宣言》、《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走近毛泽东》、《小平您好》、《大国崛起》、《伟大的历程》等。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百余篇。】

根据《“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一文的内容,更加倾向于此陈晋就是作者陈晋。


陈晋发表《“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一文时,不知道黄宗英的《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发表了没有。因为从时间上来看,黄宗英在200274日写的,何时发表不清楚,只有黄文曾经发表在《南方周末》2003-10-21的字样。而且在陈晋文章中,没有提到黄宗英的文章,估计,陈晋发表此文时,没有读过黄宗英的文章,或者,黄宗英的文章还未发表。

以下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的“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转贴。

建议读者带着一些问题读他的文章:什么样的人在编写中国历史?有多少个陈晋在编写中国历史?我们是否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陈晋们编写中国历史的现状?怎样看待“尤其要避免给人贴上某种标签——某某人是体制内的,所以写出的必定是谰言。”的观点?


------------------------------------------------------------------------

鲁迅活着会怎样

——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
陈晋

  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19月版),叙述平实冷静,不刻意张扬,是一本很不错的回忆录。受到读者广泛关注,是在情理之中。
  该书最后一篇《再说几句》,有这样一段叙述: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城等人,罗稷南也是湖南 老友,参加了座谈。大家都知道此时正值反右,谈话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对文化人士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 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的大胆假设,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绝不敢如此冒昧,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 真,沉思了片刻,回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顿时惊 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何岸泉注:红色字体是我所加。因其中谈到周海婴是从何处听说这段毛说。)书中这段节外生笔的叙述,尤其引人注目,一段时间曾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好在作者坦诚,此事不是他亲耳听罗稷南相告,而是罗 先生在90年代去世前夕,觉得很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公开于世,不该带进棺材,遂向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全盘托出,作者是1996年应邀参加巴 人(王任叔)研讨会时,听这位亲聆罗老先生讲述的朋友告诉的。于是,再三疑虑,是不是应该写下来,心里没有把握,因为既有此一说,姑且把它写下来请 读者判断吧周海婴显然没有把此说作为定论,请读者判断的宣示,也值得称道。不过,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要有过硬的史料依据,一要有合理的逻辑。
  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人指称发现有确凿的史料,来印证《鲁迅与我七十年》所说的这件事。为了弄个明白,不妨沿书中所提供的线索,来看看罗稷 南有没有可能在1957年反右时当面向毛泽东提出鲁迅活着会怎样的话题。罗稷南不可能以毛泽东的同乡湖南老友身份参加座谈按《我与鲁迅七十 年》的叙述,罗稷南正是有了同毛泽东同乡且为湖南老友的身份,才有机会参加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邀约的聊天,才可能直率地当面向毛主席提 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
  关于罗稷南的情况,书中说是作者母亲许广平的老朋友:他思想进步,崇敬鲁迅,生前长期埋头翻译俄国高尔基的作品,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接触高 尔基的主要文学著作,几乎都是读他的译著。抗战时期,他们夫妻住在浦石路,距离我家霞飞坊很近,母亲经常带着我在晚饭后溜达到他们家,静静地聊些时政传 闻、日寇溃败的小道消息。罗稷南先生长得高大魁梧,脾气耿直,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声音低沉,若不用心不易听懂。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受聘于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任教,直至退休。九十年代罗老去世,我因定居北京,没能前赴告别。
  据此线索,笔者着意查询了有关罗先生的资料,没有看到有专门记述其生平的出版物,只是在一些辞典名录里列有其名,其中包括:《中国民主党派人 物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2月版)、《新中国文学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33月版)、《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这些名录辞典,虽记述简略,但可明确的是,罗稷南原名陈小航,生于1898 年,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云南、黑龙江、吉林等省中学任国文教员。其身份大体如《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说,主要以文学翻译名世,译作有苏联 作家高尔基的《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笔者还查到其1938年出版的版本)、爱伦堡的《暴风雨》以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此外,《中国民主党派 人物录》还称其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但这些名录辞典的另一些记载,便与《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说相左了。罗稷南不是湖南人,而是云南顺宁(今风 庆)人。他去世的时间也不是90年代,而是19718月。此外,在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室编辑的《上海社会科学界人名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出版)里,也没有查到罗稷南的名字。该书按学校、院、系、所、室详细编排,收录范围是“19888月前上海各高校、科研单位等已经获得副高级以上学术 职称的人员。如果罗稷南在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是不应该漏掉他的。为慎重起见,笔者在网上查了一下,看看有没有 稷南其他相关消息。点击之后,出来30多个条目,几乎都是报道或评说《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述罗稷南谈1957年在上海同毛泽东那段对话内容。但有两条涉 及云南,一是《昆明市盘龙区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目录中有一篇雷溅波写的《忆陈小航(罗稷南)老师》,一是说艾思奇在读中学时,担任校刊《滇潮》的编 委,并在上面发表文章,受到进步教师楚图南、陈小航(罗稷南)的关注与称赞。这两条说的无疑都是罗稷南192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云南当中学教师的经历。笔 者对这个查询结果感到吃惊:罗稷南和毛泽东不是同乡,自然也谈不上是湖南老友了。或有人问:这位云南籍的罗稷南,和《我与鲁迅七十年》说的那个毛 泽东的同乡,并且操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的罗稷南,是不是同一个人呢?从云南籍的罗稷南的履历来看,应该是同一个人。他曾在国民革命军中当过师政治 部宣传科长和师部秘书,这大概是北伐时期。后来在国民政府十九路军指挥部做秘书,1933年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时,参加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任闽西善后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据说,还曾到江西同红军谈判联合反蒋事宜。此后,便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从1936年起有译作出版,1937年后做过几 年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经理。一般谈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起源,总是要说到19459月和10月先后在上海创办的两个政治性刊物,一个是唐|、柯灵主编的《周 报》,一个是郑振铎、蒋天佐等创办的《民主》周刊,而罗稷南便参与了后者的创办并成为该刊的编辑。在这两个刊物周围,聚集了大批当时上海文化界的知名人 士,其中就有周健人、许广平,他们为这两家刊物撰稿,时常聚谈时政。经过酝酿,194512月,由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许广平、 罗稷南均参与其间。这个云南籍的罗稷南,显然就是《我与鲁迅七十年》中说的母亲(许广平引注)的老朋友罗稷南母亲经常带着我在晚饭后溜达到他们 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新中国成立后,这个罗稷南也确实长期在上海工作,且担任过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还是上海市多届人大代表,属上海文化界有名 人士则是确切无疑的。当然,不能因为罗稷南不是毛泽东的同乡湖南老友,就可以推断他和毛泽东没有密切交往。
  从罗稷南的经历来估算,在新中国成立前,他和毛泽东有可能在三种场合见过面。一是青年毛泽东两次到北京,那时,罗稷南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 毛泽东和北大师生的交往是人们知道的。二是1924年到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先后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工作,而罗稷南在南方政府的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和第三军做过文职人员。三是1933年底福建事变时罗稷南曾到过江西同红军谈判联合反蒋之事,那时毛泽东在江西中央苏区。不过,笔者目前尚未见到叙 述罗稷南同毛泽东交往的史料。即使如《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说,罗先生是90年代去世的,那么,生于1898年的罗先生应该是90多岁了。而毛泽东也已去世 30年。这期间,同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特别是能称得上老友的知识分子,大多写了或口述了相关的回忆文章,知道情况的人也或对其进行采访。但有关回 忆毛泽东的文章和著述,确未见叙罗先生者。这大概有待于进一步查找或知情者提供信息了。
  由此可以确认:云南籍的罗稷南不可能以同乡湖南老友身份参加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同周谷城等人的座谈。如果真的在罗稷南和毛泽东 之间存在着一个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在他去世的1971年,正值文革,缺少后来才可能出现的对1957年反右斗争进行反思的气氛,罗先生是否 能在那个特殊年代冒着遗祸亲属的风险,把秘密说给自己的学生,也是值得思量体味的。
  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召集座谈会的情况
一九五七年正值反右”’上海,毛泽东请周谷城、罗稷南几位老乡聊聊座谈,这是《我与鲁迅七十年》提供的毛泽东在秘密对话中评说鲁迅那段话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场合。
  据笔者接触到的史料文献记载,毛泽东在1957年曾三次去过上海。第一次是320日在南京党员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后乘飞机到上海,当天晚上 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友谊电影院召开上海市党员干部大会,并发表讲话,第二天便去了杭州。第二次是76日从杭州到上海,住到13日,然后去山东,在青岛召 开会议。第三次是917日下午从杭州到上海,19日晚,毛泽东即已在北京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宴请来华访问的印度副总统纳达克里希南。
  毛泽东后两次在上海,确实正值反右”’。如果出现过罗稷南当面问毛泽东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样的情况,时间应该是在195776日至13日和917日至18日这两个时段。
  我们先看看一些史料对毛泽东在这两个时段的活动的记载。
  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毛泽东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一书所附《大事记》载,毛泽东这两个时间段在上海的活动日程,除参观工厂企业、接见外宾外,有五次同上海各界人士座谈讲话。
  77日晚上,在中苏友好大厦同上海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和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谈。
  78日晚上,在中苏友好大厦电影院向上海各界人士发表讲话。
  713日,会见上海的专家、教授、科学家、教育家、作家、医生、演员、编辑等各界代表。
  917日,会见赵超构、舒新城、束世溅。
  917日晚上,会见黄浦区委书记,上海锅炉厂党委书记、厂长和上海动力学校校长。
  这五次会见中,78日晚上那次听者众多,罗稷南是否与会不得而知。但从记录稿上看,中共上海市委的主要领导如柯庆施等均在场,还有插话,显 然不属于同乡聊天性质。毛泽东这天的讲话全文曾收入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题为《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收入时按整理稿所署时间 写成了79日),没有谈到鲁迅。713日的那次会见,目前还没有查到记录稿,罗稷南是否与会,依然不得而知。但从会见人员的广泛性来看,同样不能算是同乡聊天。917日会见赵超构等人,倒属于聊天座谈,但他们不是毛泽东的同乡,并且据赵超构回忆:同时被接见的还有舒新城、束世较壬庖咽 反右以后了。一见面,主席就诙谐地对在座的人介绍说:宋高宗的哥哥来了(宋高宗名赵构)。(《毛泽东在上海》第133页)只有赵超构、舒新城、束世 是确切无疑的。毛泽东在谈话中还向陪见的上海市委的人和舒新城交代了修订《辞海》的任务。917日晚上的会见,主要是邀请基层的干部座谈,了解机关、工 厂、学校整风和搞大鸣大放的情况,工作内容十分具体,没有高层文化人参与也是清楚的。
  就剩下77日晚上那次座谈了。
  巧的是,据正式记载,这次会见恰恰有罗稷南在场。一共有陈铭珊、漆琪生、谈家桢、赵丹等36位各界人士。79日的《文汇报》以《毛泽东主席 在上海接见文教工商界代表人士,并进行亲切交谈两小时》为题报道了此事,并详列了参加这次座谈的具体名单,但没有周谷城。显然,这次也不属于《我与鲁迅七 十年》所述的那场毛泽东同周谷城、罗稷南等具有聊天性质的座谈。
  由于这是笔者目前知道的1957年罗稷南见到毛泽东的唯一一个场合,于是顿生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毛泽东确实在这次座谈中回答过罗稷南关于鲁迅活着会怎样的提问,而只是罗稷南生前把这次座谈误记成了一个小型座谈,抑或罗的学生误听、进而使周海婴误传为毛泽东是在与同乡的聊天座谈中回答罗 稷南的提问的?然而,根据相关材料分析,这个假设似乎又不成立。
  首先,综合《毛泽东在上海》一书收入的一些参加这次座谈的人的回忆文章,毛泽东的谈话内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的整风、上海反右斗争、高 等教育和消灭血吸虫病等问题。没有人回忆说涉及到了鲁迅。如果确有罗稷南提问鲁迅如果活着会怎样的事情,而毛泽东又是那样回答的,在90年代的记叙 中,人们不会有意回避,毕竟事过境迁,不再是特别敏感的话题了。
  其次,据《文汇报》报载,这次座谈有中共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柯庆施、陈丕显、曹荻秋等人陪同。即使同毛泽东再熟悉,在那个场合恐怕也难随意提出 这个用《我与鲁迅七十年》话来说是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话题。况且,此时反右开始进入高潮,被邀请参加座谈的人,大概也是经过挑选的,不会让人觉得是平 日里对反右明显抵触或腹疑多多的人,相反,参加座谈的一些人,多少还有些紧张心态。这从陈铭珊的回忆中可以看得出来。他说:市委统战部电话通知我马上去 中苏友好大厦咖啡厅。我不知道什么事情,赶到那里一看,只见灯火辉煌,已经有好多人坐着。一进门就看到毛泽东主席站在那里讲话,使我惊喜不已。我悄悄地坐 在后面。咖啡厅里是分团桌坐的,毛主席讲话后,还过来同大家交谈。当他坐到我所在的一桌时,有人介绍到我说:这是陈铭珊。毛主席说:噢!上海有个陈 铭珊,北京有个陈铭德嘛!当时反右运动已经开始,北京陈铭德已被划为右派。我听后心中很吃惊,不知这话是什么意思。毛主席与我们交谈了一会,临离开之前 补充了一句:我刚才说北京有个陈铭德,是为了便于记忆。他这一解释,才使我如释重负。(《毛泽东在上海》第128页)
  第三,座谈会三天后,《文汇报》曾邀请部分参加77日晚会见的人谈同毛泽东座谈的感想,这些人的发言载于712日的《文汇报》,占了一个 半版的篇幅,共十三篇。其中有一篇是罗稷南的发言,发表时用了正文中的一句话作标题:《在这样变动的时代,知识分子必须有坚定的立场》。其发言的第一句话 就是:我有机会谒见我们国家的元首,近代世界的大思想家、诗人,我感觉荣幸,兴奋而又惭愧。从语气上品味,看不出罗先生同毛泽东有多熟悉,而其他在此 之前同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的发言,则常常提到又一次见到毛主席一类的话。更重要的是,他的发言内容同其他人的基调也是一致的,主要是强调在反右斗争中 要对党充满信任,要有坚定的立场。
  第四、从罗稷南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也并非锋芒毕露之人。笔者查阅了19577月至9月的《文汇报》,他没有被点名批评,也没有刻意撰写批判 右派的署名文章。除了上述712日发表的座谈发言外,有他名字的文章有三篇。一篇是19578月下旬,上海市第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开始前夕,《文汇 报》、《解放日报》、《新闻日报》邀请部分代表进行座谈,主要内容当然是反右,罗稷南也在被邀之列。代表们的发言在三家报纸上发表,从824日《文汇 报》所登内容看,罗先生的发言比较起来火药味还算是不浓的。此外,在827日至94日举行的上海市人代会期间,出席会议的上海市作家协会的负责人巴 金、周而复、柯灵、唐|、章靳以、郭绍虞、赵家壁、严独鹤、罗稷南曾有一个联合发言,94日的《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同时发表,前者题为《进一步开展 文学界的反右派斗争》,后者题为《坚决保卫社会主义文学事业》。912日,上海《解放日报》又发表巴金、周而复等十位上海文学界代表人士的联合发言《彻 底揭露右派骨干份子、诗人莎士比亚专家孙大雨的丑恶真相》,署名者中有罗稷南。这三篇均是座谈或正式会议上的发言,且两篇是多人署名,其应景随 势之态,是不难体会的。作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的书记处书记和上海市人大代表这种风口浪尖的身份角色,在当时能做到这样,也属不易。由此也可知罗先生绝非喜 出风头硬要往风口浪尖里钻的人。以这样的性格,又看不出同毛泽东有多深的交往,很难想象他在77日晚上那次座谈的大庭广众之下能当面向毛泽东提出具有 潜在的威协性的话题来。
  除了人们知道的座谈外,当然不能排除毛泽东19577月和9月两次到上海期间还小范围地同一些人会见过。但一般来说,毛泽东在外地如果要找 什么人座谈、聊天,按常规是让当地有关部门通知被邀对象,有时还会有当地有关部门的人作陪,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基本上有所记载,负责联系或作陪的人也应有 记忆。相信上海党史研究室1993年编纂《毛泽东在上海》时不会不就近广泛查询。事实上,该书的后记便已申明,编纂过程中,他们的征集工作深入到工 厂、企业、机关、学校,以至个人,在考订毛泽东来沪次数及活动情况的过程中,中央警卫局有关领导和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也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 和资料依据。但书中却无记述周谷城、罗稷南1957年同时到毛泽东处座谈的文字。
  此外,周谷城生前回忆同毛泽东的交往的文章,最长最集中的一篇,是19781220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回忆毛主席的教导》,后来 几乎所有谈毛泽东与周谷城相交往的文字,都脱胎于此。《毛泽东在上海》一书也收入了孙琴安撰写的《毛泽东与周谷城》一文。两篇文章叙述新中国成立后周谷城 在上海同毛泽东见面的事情,除了196151日、3日和1965620日这三次有确切时间外,还有三次。周谷城的回忆是:记得有一次主席到了上 海,陈毅同志在上海锦江饭店设便宴招待主席,把我同陈望道先生召去作陪。”“记得有一次主席到了上海,曾由陈毅同志代为召集座谈会。会场在展览馆电影楼下 西厅里,到会的教授、学者、专家等约三十余人。”“有一次他在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几位元帅,和徐特立、林伯渠几位老人陪同下到了上海,正在展览馆电影院 楼下西厅,准备吃晚饭之前,把我召去。对照《毛泽东在上海》所附《大事记》和《陈毅年谱》,1957年间,没有陈毅到上海陪同毛泽东见什么人的记载,只 1956年曾三次在上海陪同毛泽东会见文化教育界和民主人士。至于叶剑英等元帅陪同毛泽东见周谷城,在另一篇文章中,周说明是1958年。既然周谷城 1957年是否见过毛泽东都成了问题,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哪怕罗稷南不是以同乡身份,也很难说参加过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同周谷城等人的座谈。至 于罗稷南在参加195777日晚上的座谈会上,是否可能向毛泽东提出鲁迅如果活着会怎样的话题,从前面的分析中,答案应该是清楚的。
  毛泽东1957年是如何谈论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话题的
  1957年,毛泽东确实谈论过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话题,但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特别是内容,都与《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述迥然相异。
  19573月上旬,具体说是6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规模浩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毛泽东提议召开这个会议,目的是为了解 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以后思想理论和宣传文化领域出现的各种情况。参加会议的除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外,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宣传文教部 长和各界知识分子的代表,共有八百多人。值得一说的是,本来是党内会议,毛泽东特意提议邀请了不少党外文化人士参加。会议先是印发了陈其通等人1月间发表 在《人民日报》上那篇闯了点祸的文章《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被毛泽东视为以卫道士的面目来阻碍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又听了毛泽东2 27日的那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录音,同时,中宣部还以中宣部办公室名义印发了一份题为《有关思想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汇集》的会议材料,其中编入 33个人们特别关心并用于讨论的问题。这样做,无疑是要宣示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而不是。在随后分成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高教、科学几 个组座谈讨论中,其气氛之热烈可想而知。如参加文艺组讨论的茅盾就发言说:陈其通四人的文章把文学界出现的问题估计的太严重,有些惊慌失措,给读者一个印 象,双百方针好处少坏处多。是一篇教条主义文章。而陈沂的《文艺杂谈》颇有不革命就等于反革命的味道。而巴金则反映:双百方针在下面阻力大,不少 人不赞成。现在要出来不容易。讲公式化最容易,要就要讲自己的话,很多人不习惯甚至害怕,作家要有独立思考,有胆量。
  毛泽东自然也利用这个机会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从6日至10日,他分别邀请了宣传、教育、文艺、科学和新闻出版五个组的部分代表进行座谈,差 不多每天座谈一次,直接倾听他们的反映,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正是在310日召集的新闻出版界部分代表座谈会上,毛泽东直率地谈起了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话题。
  据这次座谈会的文字记录稿,参加座谈的人中,有人提到现在的报纸上的东西太硬,还有人反映了最近上海讨论办报问题时提到的一些意见,例如说,思想性多了,报纸就不活泼,应该软些,软些,再软些。毛泽东直接引用鲁迅的写作来进行了回答:你们赞不赞成鲁迅?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 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是,更多 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 畏惧的,所以他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 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但是鲁迅也不怕。现在杂文怎样写,还没有经验,我看把鲁迅搬出来,大家向他学习,好好研 究一下。
  这段话,早在1983年,就完整收入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联合编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不过,在这篇座谈记录稿上,并没有记载鲁迅活着会怎样这样的话题。
  事实上,在38日毛泽东召集文艺界代表座谈时,便已经谈到了鲁迅,同样也是回答人们的提问。当时,参加这个座谈的巴金对毛泽东说:我们大 家这次讨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比方说,描写官僚主义,大家都觉得难办,写谁谁都不高兴。还有杂文,上海有人说要全面,有人说杂文就不能全面,鲁迅 的杂文,只讲一件事。毛泽东回答说:恐怕要来大民主才行,党内提过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还没有展开。现在党内还没有统一思想,哪种是官 僚主义?如何批评?还不一致。要整风,那时就好批评了。现在刚刚批评一些,马寒冰、陈其通就发表声明,无非是来阻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接着,毛泽 东又谈起了鲁迅: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小说恐怕是 写不动了,大概是文联主席,开会时候讲一讲,这33个题目(指此前中宣部印发的《有关思想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汇集》的会议材料,其中编入了33个人们关心的 问题——引者注),他一讲或者写出杂文来,就解决问题。他一定有话讲,他一定会讲的,而且是很勇敢的。
  很明显,这段话也是在回答鲁迅活着会怎样的假设,不过是以毛泽东自己提问的方式说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确认: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悬念 式的设问,最晚是19573月上旬就出现了,而且与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后思想文化界的活跃气氛有关,与毛泽东在1957123月间大力推 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反复宣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有关,但与稍后的反右确实没有关系。关键是,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内容同《我与鲁迅七十 年》所述也是迥然相异。且不说作为政治领袖的毛泽东,说出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不合常理;且不说以毛泽东对鲁迅精神一以贯 之的理解和推崇(1937年就说鲁迅是圣人,到1973年还重申鲁迅是圣人,而自己只是圣人的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来不合常理;就以毛泽东谈 论这个话题的背景和目的来说,他也不可能萌生出鲁迅被关进牢里或识大体不做声的设想。当时,他一心破除贯彻双百方针的障碍,给那些担心写批评文章让人 抓着辫子挨整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打气鼓劲,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是把鲁迅搬出来,大家向他学习。如果搬出来的是一个在牢里写作的鲁迅,有多少人还愿意向 鲁迅学习呢?如果搬出来的是一个识大体不做声的鲁迅,又有什么必要呢?显然,这两种假设当时都会同毛泽东谈论鲁迅的初衷南辕北辙。
  当然,毛泽东也设想了,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鲁迅)也会不写的,仅此而已。谈到这个设想的用意,显然是指称那些被毛泽东视为 教条主义的人弄出来的气氛,诸如他当时反复提到的陈其通、马寒冰等人的文章,以及文艺界对王蒙小说的批评,特别是各级干部中比较普遍的对贯彻双百方针 的观望犹豫等等。毛泽东提议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澄清这种气氛。所以,195745日在杭州召集的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 谈会上,毛泽东还回忆起38日在北京同文艺界代表座谈时巴金和他的对话。他说:巴金对我说杂文难写,我说有两条,一条是共产党整风,整好了,就有自由 批评的环境了;还有一条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是不怕什么的。
  正是基于对彻底的唯物论者的战斗精神的期望和呼唤,毛泽东才搬出了鲁迅,并坚信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概是文联主席的鲁迅,他一定有话 讲,他一定会讲的,而且是很勇敢的。因为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对自己这个判断的自信,并具有那样浓厚的感情色彩,是 不难体会得到的。
  最后还是回到《我与鲁迅七十年》有关这个话题的叙述,因为作者周海婴在书中说,他20017月拜访文化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时,这位前辈 告诉他,也听说过这件事。所谓这件事,自然是指毛泽东回答鲁迅活着会怎样时说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的事。
  于是,笔者萌生出这样一个猜想:也许毛泽东19573月在北京同文艺界、新闻界的代表们谈论鲁迅活着会怎样的话后,在场的上海文艺界、 新闻界人士回去后有所流传,罗稷南等自然先后辗转耳闻。恰巧毛泽东的回答中也有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但是鲁迅也不怕这样的话,遂逐渐演 变为《我与鲁迅七十年》所述的内容。随着1957年夏天的形势变化,进而把毛泽东谈论此事置换到了1957正值反右的场合。至于反右以后,人们会以 什么样的心情来回答和理解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悬念式的设问,则是另外的话题了。

摘自:《百年潮》2002年第9


陈晋此文发表之后,也有人对陈文予以驳斥。他又是谁?

(未完待续)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