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论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和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说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说人是天地之子,是由天气和地气合起来而生成的人。既然我们的父母是天是地,那么作为人应该是什么呢?当然也应该是气,这就是灵枢的出发点。也就是说灵枢把人看为形上气的层次上的人,当然,人还有其它层次上的,比如形下的和精神上的,那么形下的人应当是西医的领域,气上的人应该是中医的领域,精神上的人应该是宗教的领域。因而经典中医由此就有了自己的学科范围,经典中医的学科范围就是气,气的人就是经典中医的研究对象。 既然人是一团气,那么是什么样的气呢?应该说,是一团真气。 现在把气的来龙去脉复习一下。灵枢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人是一团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合变而成,然后运行于周身。但真气运行到经络当中就形成了经气,也就是经络当中的气就叫做经气。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里谷气,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营卫之气的前身?所受于天之气,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气?原气与谷气合并则为真气。真气在脏腑为气血,在经络则为营卫,“针刺之类,在于调气”,就是调这营卫之气,所以灵枢针法,就是营卫针法,伤寒论就是营卫药法,这样针和药在营卫基础之上得到了统一。 “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荣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也就是说人体的虚和实,就是由于营气和卫气的运行而产生的,而营卫之运行不是直线的,不是平铺直去的,而是像波浪一样左右倾移,然后倾移产生就像波浪一样往前发展。 营卫的运行、形式就产生了虚实,当营卫运行到顶峰的时候就是实,当营卫运行到谷底的时候就是虚,也就是营卫是虚实产生的条件。营卫本身就是经气阴阳的再划分,经气分为阴阳便成了营和卫。 所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络运行的气血实际上就是营卫,经络的气血就是营卫,营卫就是经络的气血。有了这个大前提,下面我们看灵枢是怎样设计针灸法则的。 既然我们在针灸的时候是在扎营卫,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人体的气的状态呢?那么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手段,就是脉诊。因为脉就是气的窗口,如果要了解一个人气的状态就可以摸他的脉。灵枢上讲,“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也就是说,针灸是必须摸脉的,为什么要摸脉呢?因为脉就是气的窗口,针灸之前必须知道人体的状况,所以说必须先要摸脉,摸完脉了以后,了解了虚实状态,那么下一步呢?就可以根据脉的虚实来选择穴位。而且灵枢也为我们提供了选穴的原则,灵枢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这里提到了太过和不及,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太过、不及这个结果就是摸脉摸来的结果,然后再根据太过、不及,过的我们就要泻它,不及的我们就要补它,而且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左面要从右面治,右面要从左面治。 扎针以后,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要追求气至。那么什么叫做气至呢?灵枢还有定义,灵枢这样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 。接着又说,“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为什么要追求气至呢?因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也就是说,如果气至的话,那效果就像风吹云一样迅速到来。那么什么是气至呢?灵枢讲的气至就是脉象的变化,补了脉就要实,泻了脉就要虚,这才是气至的真实含义,而不是现在所说的酸、麻、胀痛的感觉。 经典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其二,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其三,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 《论衡·谈天》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又“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说明宇宙开始是一个混沌状态的气,作为产生和构万宇宙万物的元始物质,由无形之气变化而生成有形之物。 同时代的《难经》也相应地第一次使用“原气”的概念,是对《内经》的重大发展。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开篇就讲,“阴阳未判,一气混茫”,也是以“气一元论”为出发点。 “气一元论”为三分法,这是中国哲学的根,自古以来中国式的文明基本上是根据“三分法”发展而来,这有别于唯物辩证法“二分法”的思维模式。 “三分法”是来源于太极理论的易经思维模式。阴阳如同正反,能够分辨得出,但是分不开,统筹起来看成第三面,这就是“中”,在太极图上表现为阴阳鱼之间的S曲线。“中”派生一切,万物归中,这就是中庸之道,就是天人合一。经典中医“天人地”的划分方法,就是一元三分的具体应用。 现代中医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中医版,以政治哲学代替了古代哲学,其结果是中医已经事实上分化成了两个学科,即经典中医和现代中医。 气是宇宙最原始的物质,它弥漫、充满于宇宙空间,并与宇宙同一。从微观到宏观的物质结构层次,都是气的凝聚态、结合态。气充满了从微观到宇观的所有实体之间空隙,并能在物体内部的层次结构中自由往来,构成了实体的背景物质,称之为“元气场”。 因而物质就有了两种存在形式,一个是场,一个是实体,一个是虚,一个是实。“元气场”至大无外,至细无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到整个宇宙,小到某一天体,都是漂浮在气场的海洋中。任何物体,都有与其实体结构相对应的场,各个物体的场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就是场的相互作用,物体的场与元气场是相联系的。所谓“通天下一气耳。” 气是场也是数,所以经常听到“气场”或气数”的说法。人体场和元气场之间,人体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宇宙万物之间,都统一于原初粒子,都有其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双螺旋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看似杂乱无章,互不相关的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爱因斯坦的说法,场也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之一,如果要改变物质的实体,可以通过改变实体物质的场而达到目的,这不就是针灸调气的实质么?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说:物质就是能量。物理学家已证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旋转粒子组成的,粒子的振动使物质世界表现成目前的样子。而从现代量子物理学角度,宇宙万物均以无形波态(或称能量场)或有形固态(或称离子态)存在,但本质上是以不同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场强的能量场而存在,其中某部分能量场在一定外缘条件下以“有形固态”显现,而这些有形物质无论其处于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均由旋转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有著不同的振动频率,粒子的振动使宇宙万物表现成目前样子,我们人身也是由物质组成。无形波态的能量场,与中医的“气”具有一致性。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称“空间—时间连续体”,震惊全球。现在,玻姆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又进了一步,他说宇宙万物皆为连续体,外表看起来每一件东西都是分离的,然而每一件东西都是另一件东西的延伸。 传统科学总是将某一系统的整体性看作是零件组成后相互运作的结果,而事实却是,零件的行为由整体组织所操纵。因而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群并不是分散移动于虚空中的,而是所有的粒子都属于一个“超级宇宙”,每个粒子都按照“超级宇宙”给定的各种程序不断运作。 这就是“人之体既天之体,天之气既人之气”的量子物理学解释。 既然宇宙中所有的粒子都属于一个“超级宇宙”,每个粒子都按照“超级宇宙”给定的各种程序不断运作,那么“超级宇宙”就是母系统,其规律支配粒子的微观子系统,“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规律就是双螺旋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成为中医终极理论的来源。 用这个规律指导临床,如果医生的技术方法足够有力,患者的自愈力足够大,则万举万当。如果以上两个条件不能满足,就不一定有满意的疗效,但不能说太极理论错误。所以说,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人提问,真理不一定来自于实际,但真理的检验必须是实践,果真如此么? 假如你要从温哥华去西雅图,而你从来就没去过,有人指引你,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就可以到达,你没亲身实验之前,你相信这是真理么? 同样,你要取得疗效,有人吸引你,按灵枢的方法就可以做到,没试之前,你信么? 如果你信,就是思辨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你不信,经过实践,即使你没取得疗效,也同样不能证明灵枢就是错的。说明实践不能总是可以检验真理的。 有相当一部分被称为“专家”的中医其实内心中是不相信“气”的。几天前对话一位专家,我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不信“气”,还是去做西医吧,以形下为主的中医之路,最终的归宿,就是三流的西医。这位专家提出问题,先给“气”下一个定义,然后才可以讨论“气”。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我来试一下,简单说明我所理解的“气”是什么概念: 1. “气”是能量,是整个宇宙运转的动力; 2. “气”是场,气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这的,这个一定的规律,就是宇宙母系统的规律,就是双螺旋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所以有“气场”之谓; 3. “气”有信息,“数”就是气的信息部分,古人数的概念是含“气”的,无“气”的纯数是死数,所以有“气数”之谓; 4. “气”是可以通过“象”而被观察到的,通过物像可以探查天地之气,通过探查天地之气可以探查人体之气,所以有“气象”之谓。 有人提问:“一直有一个疑问,气和形的关系是什么,气是在形之上,气来决定形?” 1,老子说,有生于无,无极生太极,最终有也要归于无,无决定有,无高于有; 2,气聚成形,形源于气,阳化气,阴成形,气决定形; 3,气以场的形式存在,是形和神的桥梁,调气上可以干涉神,下可以影响形; 4,双螺旋场是整个宇宙运转的规律,支配着有形与无形世界,古人总结为“道”,“一阴一阳之为道”,是生命的最高指导原则; 5,经典中医的哲学是气一元论三分法,也是经典中医的终极理论。 中医界最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从心底里不信“气”,总想逼问“气”是什么。 一般说法,气是能量,是场,是信息,但落实在人体上,终有不实之感。 换一个问法,有气的机体与无气的机体有什么区别?非常简单,有气的是活的,无气的是死的。原来“气”就是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区别中医与西医,可以说中医是关于生命本身的医学,是活医学;西医是关于物质机体的医学,是死医学。 所以,不讲气的中医就不是真中医。 有一类中医,一说起“气”,就无名火起,用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之类的词来搪塞,强词夺理说,内经也重视形!内经重视形,哪句话这样说的?内经说,“粗守形”,难道意思是重视形?内经倒是说,“针刺之类,在于调气。”中医的精神实质是“气”,就是气化医学,如果不讲气,那要中医做什么?内经重视形,那“左肝右肺”如何理解?不会认为古人真的连实体器官的位置都搞不清楚吧?连杀猪的都知道的事,你以为古代圣人不懂吗?如果你真的认为古人很蠢,那你为什么还学什么古人创建的中医学?别发无知的虚火,老老实实向古人学习“气”,才是经典中医的正道。 有相当一部分被称为“专家”的中医其实内心中是不相信“气”的。几天前对话一位专家,我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不信“气”,还是去做西医吧,以形下为主的中医之路,最终的归宿,就是三流的西医。这位专家提出问题,先给“气”下一个定义,然后才可以讨论“气”。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我来试一下,简单说明我所理解的“气”是什么概念: 1. “气”是能量,是整个宇宙运转的动力; 2. “气”是场,气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这的,这个一定的规律,就是宇宙母系统的规律,就是双螺旋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所以有“气场”之谓; 3. “气”有信息,“数”就是气的信息部分,古人数的概念是含“气”的,无“气”的纯数是死数,所以有“气数”之谓; 4. “气”是可以通过“象”而被观察到的,通过物像可以探查天地之气,通过探查天地之气可以探查人体之气,所以有“气象”之谓。 有人提问:“一直有一个疑问,气和形的关系是什么,气是在形之上,气来决定形?” 1,老子说,有生于无,无极生太极,最终有也要归于无,无决定有,无高于有; 2,气聚成形,形源于气,阳化气,阴成形,气决定形; 3,气以场的形式存在,是形和神的桥梁,调气上可以干涉神,下可以影响形; 4,双螺旋场是整个宇宙运转的规律,支配着有形与无形世界,古人总结为“道”,“一阴一阳之为道”,是生命的最高指导原则; 5,经典中医的哲学是气一元论三分法,也是经典中医的终极理论。 尽管无决定有,气高于形,但一般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的气,总有不实之感,这个情况对大众接受中医是一个障碍。 这次来旧金山,我们参观了能量相机,也试了一个经络测定仪,感觉很有前景,如果自洽体系有了这样的仪器,配备诊所,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我们对仪器的最低要求是可以反应针灸治疗对具体经络的影响;高一点要求是可以找到经络能量的改变与脉象的相关性,如果有直观影像资料,那对于经典中医的普及来说,就会如虎添翼了。 一定要做出这种仪器。 三教融通、中西贯通的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他认为中西医学的〝根本观念〞来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本体论。西方唯物论、唯心论两大阵营是对立的,中国则是统一的,可称为〝唯生论〞。 “唯生论”认为,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物心统一、身心统一,而且天人统一,“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经典中医立论的前提,就是在“气”的层次去看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就是天地之气依据天五地六规律所形成的气候变化,人体则依据天五地六的规律而有了五脏六腑。经典中医的脏腑也是气化概念,而不是指机体的实体脏腑。 统一生命的本体就是“气”,中医的“气本论”最接近宇宙的本质。 有人提问:“中医是形和气并重吧?”中医讲形也讲气,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当今中医界言不离形成了主流,这就是现代中医。言不离气的,才是经典中医,经典中医是以气为核心,形为辅的。如果讲气,就要以回答以下问题:用针的时候,你是在扎气么?如果是,气在人体是如何运行的?扎完以后,气的状态改变了么?如果你可以回答这些问题,那你做的就是经典中医;如果你扎针,想的是什么病,哪块肌肉粘连了,如何提拉松解,那你就是现代中医。当今中医,事实上已经分成了两个学科,其理论和技术方法,完全不同了。 为什么重形的现代中医会成为主流呢?一是形的东西属低层次,技术上好操作;二是西风东渐,民族虚无主义盛行;三是中医科学化结果;四是唯物主义的政治教育。如此,则使得一个高大上的,以宇宙为背景的能量医学,沦为本质为二流西医的伪科学。丢掉气的中医,不如直接成为西医的一项技术,美其名曰“新医学”,从此天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