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饮食健康,广告,胡扯 - 华人信吗? |
| 这几天的重头戏太多,来点轻松的话题。。。
经常在华文媒体上看到饮食健康知识文章,今天下万维新闻首页又碰到一个。也许属于冷饭热炒,但觉得事关大家健康不得不说几句,有利于澄清各种此类文章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正视听。如果你还在跟随这种胡扯,赶紧刹车,并且找寻靠谱文章和信息来源,避免从类似东西阅读里,不断积累,加深假,伪,偏“科学”信息,贻误卿卿性命啊!
大体说以下这类假信息文章的特点。
一, 假冒名人,专家,权威((打着他们旗号)): 比如这篇“范文”就说出自钟南山院士(不说此人学术,职业操守,政治倾向),暂且认为就是个“砖家”。本人认为,医学,传染病学与营养学还是隔行,这个专家谈论此话题有点隔山。信不信自己判断。 二, 用一般常识,道听途说,代替科学: 这也许是认知粗浅程度决定,反映在我们文化里(比其他更甚)充斥着用类比代替科学实证(科学实证的语源历史与长短不在这里展开讨论,至少这种方法比类比靠谱不在一个数量级)。比如吃啥补啥,食用核桃(因为简单的形似就应当)对脑子大补等等。
三, 内容空洞,结论唐突: 也许这些是出于我们“古老”历史所赐,比如借用广为传颂的口头禅结论,中医概念词汇等,没有科学研究根据,也没有可靠数据支持,更没有信息来源(出处)。明显的列子可以在这个靶子“范文”里找到许多,不赘述。
四, 商业广告驱使: 这一点更不靠谱,不要说仅文章本身不一定靠谱,如果被商业公告采纳,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信任其内容。我本人对于内容本身不靠谱东西,如果出现在广告里,其结果对产品起着“促不买”作用。
五,以讹传讹: 只因为大家都在传说某种结论,没有严格评判其真实度,评直感大约摸就互相传播舞蹈信息。这个大家随时都可以在微信等花文没体力见到,不稀罕。
仔细分析这篇文章里否定三种东西自身叙述逻辑中的误区:
1. 汤泡饭:似乎(文字不让人确定因果关系)存在暗含一个前提:泡饭汤都是味重,盐多,并且没有说是什么具体物质(确定,至少有可能)损伤肠胃,没有提及为什么伤害肠胃可以造成色斑,更没有说其他更重要的健康隐患。在整个逻辑推论链里,唐突跳过几个中间实证节点,这不是拍脑袋瓜乱说吗?也许作者假定读者有一定中医常识,可以准确把握这些症状概念和词汇,以及其与“重味道汤”间的因果关系来理解各个证据链节点,但我觉得,假定堂都是重味道本身误导了听众,或者说就是因为一个素菜有点虫斑,就说饮用蔬菜不健康一样荒唐,十足“因噎废食”观点。
2. 泡菜: 叙述与第一种物质几乎没有太多差别,甚至犯同样错误,还是因为盐分过多所致,这个假定前提本身是否符合实际不说,难道泡菜就不能不加盐火烧加盐呢,这与泡菜是否健康有无直接因果关系就字面叙述看就是一笔糊涂账。
3. 油炸食品: 这次用含油(取代盐)量大,同样归结到脸上长斑。没有中间逻辑链接。
对这些食品使用后在身体内的生化过程,造成什么结果没有深刻理解,代言的产品显然在同一个水准上,至少说服力令人怀疑。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