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事離不開經濟, 平准書就是一篇講經濟的書,它的文字一般,但是內容不錯,也算是一篇《史記》精品文章。
漢朝開始的時候,戰爭還在繼續,年輕人要參軍打仗,而老年人要運送糧草給軍隊,結果國家經濟一塌糊塗,老百姓基本上沒有什麼積蓄, 國王連找到四匹同樣的馬駕車都不可能,丞相基本上只能做牛車,因為馬匹都在前線作戰,另外這些官員也沒有閒錢。 戰爭和經濟有直接關係, 年輕人本應該在田裡種糧食,結果由於戰爭,田地都荒涼了下來,但是軍隊人馬都在不停的消耗糧食,結果一定是造成貧窮,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戰爭中那麼多的搶掠, 也是一種經濟上的補償。
漢朝穩定之後, 開始恢復經濟, 第一個措施就是更換還在使用的秦幣, 國家開始鑄造一種新的銅錢,也允許民眾自己鑄造, 當時的錢是和鑄造的銅相連的, 你只要有銅,你就可以鑄錢,結果有些人就開發銅礦,目的就是鑄錢,結果產生了一些富人,同時也加重了通貨膨脹,和今天美國的通膨一樣,錢多了, 就會這樣。 我不知道大陸今天形容有錢人,“家裡有礦”,是不是由此而來,但是有銅礦,就有錢,是當時的一個現象, 當然一般人也想致富, 有人就消掉銅錢的邊緣,收繳銅屑,再鑄銅錢, 一方面使銅錢變小,另外一方面也爭加了銅錢的數量,結果還是通貨膨脹。然後再重新鑄造一種新的錢幣,反覆收割韭菜。
當時的國家支出,主要是政府公務員的費用, 還有建設開支,比如修建道路,另外就是抗洪救災的費用,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設費用,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開支就是軍事, 國內是安定了,但是國際形勢一直不穩定, 為了對付匈奴的侵擾,國家需要在邊疆駐軍,這就需要大量的糧食, 後來採取移民邊疆的政策,在當地屯墾種植糧食, 供給軍隊的日常使用,但是一旦開戰,大量的軍隊又要派往邊界,糧食和糧食運輸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開銷,從內地運糧到塞外, 起運時,如果是六十擔糧食,到了邊疆,可能就只剩下了一擔糧食,可見路途遙遠,運輸本身的消耗也非常大。 如果打了勝仗,要獎賞有功將士,撫卹陣亡人員,又需要一大筆錢,另外俘獲大量的俘虜,又要給他們吃飯,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古代打仗,得勝方會大規模大“坑殺”戰俘,現在有點明白, 糧食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因素。 幾十萬的戰俘, 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一旦照顧不週, 這些人隨時都會砸了飯碗反叛,結果會更加糟糕。
國家的收入,基本上農業是一個基本的來源,為了鼓勵農民獻糧食給國家, 漢朝採用了一種爵位制度,人民可以通過貢獻糧食,得到某一種爵位, 爵位不是官位, 但是可以買賣,可以免除兵役,也可以用爵位抵罪。 後來戰爭日多,一般的爵位不夠用,又增加了一種武爵位, 總之就是變個花樣從老百性手裡拿錢。 當爵位到“五大夫”這一個階級,就可以免除兵役,但是後來太多人擁有這個爵位,而邊疆戰事又吃緊,就修改法令,連五大夫也在徵召之中。 另外一項收入是來自國家的自然資源, 一個是鐵礦,一個是鹽礦, 漢朝漸漸的將這兩個資源控制在國家的手中, 這個相當於今天的工業。 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商業。 商人都是逐利, 剛開始的時候,商人的名聲並不好,他們的做法是囤積貨物,等物價上漲,在賣出獲利,其實是增加了國家的治理難度,所以漢朝一旦穩定下來,就對商人徵收高額稅利,也不允許他們做官。 當時國家買爵位,但是不是買官, 但是到了後來,國家缺錢的時候, 很多官員開始做生意, 再後來, 就開始了賣官的行為,一個官員如果捐獻了多少糧食,就可以升官, 這樣直接導致了國家官員質量的下降。 漢朝慢慢地也明白了經濟的重要性,開始啟用一些有經濟頭腦的官員來治理國家, 其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就是桑弘羊,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人物是卜式。
桑弘羊是漢武帝時候的經濟大臣,大司農,他十三歲就侍奉皇帝與宮中,頭腦非常靈活,很多當時的經濟策略都和他有關,比較著名的就是“平准”經濟政策, “置平准於京師,都受天下委輸。召工官治車諸器,皆仰給大農。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平准”即是一個官職,也是一個經濟策略, 相當於中國的“美聯儲”, 所不同的是, “美聯儲”買賣股票,而中國的“平准”則買賣物資。 國家在貨物的價格便宜時,大量蒐購剩餘物質, 等天下物資缺乏時, 再高價賣出,供應市場, 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第一,保障了國家物資的平衡供應, 第二,國家也會因此獲利, 第三, 打擊了不法商人等投機行為。 今天的“美聯儲”其實是在做同一件事情。 可見中國從來不缺智慧,我們的問題是沒有辦法把智慧發揚光大。
另外一個有趣的人物, 今天我們也看得到,就是卜式, 他本來是一個農民,善於牧羊,品德高尚,而且事業有成,家道豐富, 他看到國家因為和匈奴的戰爭需要經費,就說要捐獻一半的家產給國家, 但是皇帝感到不理解,因為沒有人會這樣做。 所以皇帝問他, 你是想做官嗎? 回答是不是, 又問: 你有什麼冤屈需要我幫助你平反嗎? 回答還是不是,皇帝有問他:那你為甚麼呢? 卜式回答,國家有難, 匈奴犯邊,將士們在邊疆殺敵, 我們有錢人應該為國出錢出力。 皇帝有點懵圈了, 國家有難,那些有錢人,能迴避就迴避,都在隱瞞財產,偷稅漏稅,還沒有見到這樣主動捐錢的人, 就和丞相商量怎麼辦, 丞相說:“這樣的做法不合常規, 不僅僅不能成為國人的榜樣,也淆亂了國家的制度”, 不知道丞相為什麼這樣說, 但是皇帝不接受卜式的捐款。 後來經濟更加惡化,卜式就默默地捐款給地方政府,支持國家建設, 後來皇帝發現了他的真心, 還是劝他為官,卜式也非常能幹,而且無私奉獻, 一路升到齊國丞相, 後來邊疆戰事吃緊, 卜式上書皇帝“臣聞主憂臣辱。南越反,臣願父子與齊習船者往死之“, 就是說,我們父子願意上前線殺敵,皇上大為感動, 升任卜式為御使大夫。 通令天下嘉獎。
漢朝的經濟一直不是很好,儘管有桑弘羊這樣的經濟奇才,有卜式這樣的愛國榜樣,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好。但是真正解決當時經濟問題的卻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 天子號召天下人們效法卜式為國分優,為國家捐獻錢財,但是那些有錢人和百姓卻反其道而行,盡量隱藏財產,不肯為國出錢出力, 結果產生了一項“告發”的產業,就是向官府告發有人隱藏財產,一旦發現,被告人的財產就要充公,告發人也得到賞賜,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國家還要設定專門的官員審理這樣的案件,結果沒收了大量的土地、財產、奴婢,結果“於是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產業,而縣官有鹽鐵緡錢之故,用益饒矣。” 就是中產階級紛紛破產,人民也不再積蓄,能吃就吃,能喝就喝,基本上開始躺平,但是官方,因為有鹽業和鐵業兩個產業,加上“告發”的收入,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寫太多了,不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