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2)创造 20110714 创造这个词似乎有些词不达意。简而言之,意约感受或许是把不存在但有价值的东西做出来。 这个简说仍然是有些词不达意的。比如说,什么是不存在?什么是存在?自然学派在这里遇到大问题:东西都不存在,你又如何能知呢?东西都不能知,你又如何能讨论呢?不存在,不能知,不能讨论的东西,你又如何能创造呢?所以,按照自然学派的文化传统思维逻辑,很难说创造是可能的。在自然学派盛行的地方,人们遇到问题常常到历史中去问祖先要答案。 自然学派很难相信,神慈爱在未来慈爱地耐心地持续地给他们灵感,启示引导着他们。他们不相信那些一闪而过的微妙的美好的感觉,不懂得把这些微妙的美好的感觉积累起来,不断地提炼,尝试用新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形成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首先从语言意义的层面,论证避免现在的许多问题,填补了现在的许多意义空缺。 对现在存在的许多普遍的问题,许多普遍的意义空缺,人们普遍地感同身受。人们虽然普遍地苦闷在其中,而又普遍地拿不出解决办法,普遍地感觉到无能为力。日积月累,人们干脆普遍地无视这些问题和这些意义空缺的存在,或普遍地将它们强压进入潜意识中或者被缓慢地遗忘。在中国,所谓难得糊涂,或许与这种状态相关。在西方学界,所谓集体无意识,或许在尝试描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持续存在并且持续积累着,直到有一天忍无可忍,似乎是由一件很不相称的小事件,引发危机大爆发。中国历史中反复出现的极其残酷的改朝换代,中国现状中迅速增加的群体性事件以及某些个体的极端行为,西方的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西方的社会动荡,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周期性动荡等等,或许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警示类似现象过程:难解,不解,掩盖,积累,爆发。 西方当代的发展被认为进入到后现代,并带领世界进入到后现代。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确立的确定性概念遭到广泛质疑。量子场论揭示观察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方式,使知识甚至观察对象本身的确实性受到怀疑。关于量子世界甚至有这样惊人的观点:观察者对量子世界的观察会引发量子世界的塌缩。网络世界将各种信息和信息呈现到读者面前,读者除了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关注之外,难以更高效地选择和利用各种信息和知识。在似乎突然变得丰富起来的世界面前,或许每个人,甚至或许每个组织,在自身习惯与传统受到质疑时,似乎都有所茫然。在后现代这样一个时代,传统的创造学派也似乎是有心乏力。 神慈爱慈爱地在未来启示万事万物的灵,也慈爱地给意约灵感,引导启示意约的灵。人类再次进入到神慈爱慈爱地给人类灵感,启示引导人类与神合作进行大创造的前夜。在这个大创造时代或着重需要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做准备,或者换言之,建造新的方舟。 在不太久远的未来,气候或许仍然维持适度温暖的状态,从而给了人类为气候的剧烈变化做准备的时间。然后全球或许变得很冷。很多水结成冰,海平面下降百米。初期地震频发,大地震显著增加。想想日本地震核电站受损的事故,更多地震或其他未知现象将世界各地核武库引爆或许也并非不可能。在变冷中后期火山活动大量增加,火山灰遮天蔽日,全球气温变得更加寒冷,然后气温转向上升。由于大量的水结成冰,液态及气态的水显著减少,全球性干旱变得非常严重。加上更多常年冰冻地区难以耕种,人类粮食供应显著减少。人类饮用水成为严重问题。人类文明经受过去一万多年没有经受过的严峻考验。 气候也可能变得更热,甚至冰全部融化,全球长期进入无冰期。更多的水甚至全部的水进入循环状态,大雨暴雨洪水显著增加。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受淹。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会在未来几十年出现。如果如此,人类或许会受到其存在以来还没有遇到过的严峻考验。 新的方舟的模式之一,或许是以优化后的分散的多样化的准备应对未来的多种可能。也就是说,在神慈爱慈爱地引导下将人类文明各个传统的精华进行进一步提炼融合,形成一个通用参考平台。然后,在这样一个高起点的通用参考平台上,各种传统偏好所感受的来自神慈爱的灵感和启示进行各自的准备以应对未来的困境。这种模式重视对各个传统的继承。 新的方舟模式之二,或许是以优化后的多态性准备应对未来的多种可能。也就是说,在上述参考平台上,着重考虑未来的多种可能的需要进行多种准备。将多种准备协调成一个高效的整体,每种准备成为整体的一个态,在需要时迅速从整体中呈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