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旅泉的博客  
暮色將盡 坦白一生  
https://blog.creaders.net/u/12224/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一)家族興衰 何須三代 2023-04-28 09:08:07

(一)家族興衰 何須三代
  

             曇華林的故事

◆旅泉


幾十年不生病,來加拿大很久了都沒有家庭醫生。去年到附近的walk in clinic開胃酸藥,華二代實習醫生說:你這把年紀啥都不檢查?!堅持讓我去驗血,接下來就連續驗了四次。第四次驗血單是專科醫生開的,小標籤打印出來比人還高,共抽血樣兩盒22小瓶。有朋友說因為我這些年為了旅行方便,打了三針不同的疫苗所致。

我竟然一點也不沮喪,松垮垮的精神被拉緊了一下,胃鏡、腸鏡到年齡的例行檢查全部免了,昏昏噩的日子終於有了一點緊迫感。
 
幾十年天天都在琢磨美食、美元、美色、美滋滋;還有球場、商場、情場、名利場,贏一場,再贏一場。沒想到一眨眼工夫就峰迴路轉,主題變了,琢磨辦點啥樣的後事,盡最後一點責任。

我的孩子四歲離開中國,18歲離家上大學,又從加拿大到倫敦工作,成了英國的第一代移民。茫然不了解父輩一路走來的足跡,混血的孫輩就更不用說了,對家史一無所知。別說他們了,這篇東西連我自己都是邊打聽邊寫的。我愛他們,可惜看不到他們的未來了。走在凋零的路上,在沉入泥土之前,想讓他們回望一眼祖國、祖宗。我們改變不了這片土地,我們就先離開它。而早年千辛萬苦帶着孩子離開的,正是我這個祖宗。


 
曾祖父從黃陂到武漢闖天下,到我爺爺時站穩了腳跟。

IMG_7142.JPG爺爺原居武昌黃鶴樓下,長江邊上。在千湖之省,地勢高就有無比的優勢,算老武昌城最繁華的地段。

爺爺是個大屠戶,兼營皮蛋、鹹蛋、臘肉等食品生意,他一步步把這個行業成功改造升級一體化,具有現代企業的雛形。

1682697090328042.jpg

看照片爺爺是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狠人。
 
1956年修長江大橋,爺爺提前搬遷到武昌曇華林,與老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僅一牆之隔。
曇華林環境幽雅,古樹參天。丘陵之間的建築,很講究格調和利用地形,既古香古色,又富有層次。不遠就是沙湖。
光是曇華林這個名字就飽含人文淵源,好些人考證,尚無定論。郭沫若認為從字面上看,出自佛教。那個無名的起名者八成是個有文化的大人物,而有文化的大人物八成產生在相應大的文化範圍。

從晚清洋務派大佬張之洞主政到民國初年,這裡有十多所學堂,學子們開始接觸西方文明。附近還有瑞典教區、花園山牧師樓——這一切散布的精神種籽,都是熔鑄進武昌起義第一槍的思想基礎。

IMG_6036.JPG

老華師大門口的大路邊,有兩行巨大的銀杏樹。我喜歡吃銀杏果,可是銀杏樹特別高大,樹幹要好幾個人才能合抱,爬上去用竹竿敲打,很容易失去平衡,我為此摔斷了胳膊。

v2-65d0e50c7f0e78f143f5af343eb11c95_1440w.jpeg老華師大有百年朴樹的朴園和百年榆樹的榆園,還有梅園、融園。

5adf20602c05b24eb5c4b064f910f948.jpeg

田徑場。

只可惜老華師經歷數度易手,變過美院,又變過軍營,現在早已面目全非。

6D40AC416A77F8A9B47EF3B537E_81DE4F7E_20AB6.jpg華師大老校長章開沅,2004年7月攜夫人回曇華林尋根。這是網上僅存二張老校舍照片。

光從銀杏樹看就要早於武漢大學。事實上,張之洞時代珞珈山還是荒郊野嶺。武大的建築師正是從曇華林吸收了大量的營養,什麼梅園、桂園,建築物的層次,整個武大校園包括田徑場,對地形的利用都達到極致。

後來武大面對“中國最美校園”的美譽,還想再上一層樓。校內某位精英,突發奇想,去掛上地理位置不沾邊、1892年張之洞僅辦了幾年的自強學堂,作為校史的源頭,這樣就可以偷來三十多年。

本來是個很不要臉的想法,但牆國就是一個偉大的不要臉時代。

國家教委內校友一番運作,高層領導笑納美意,反正無傷大雅,裝模作樣一認證就批了。1930年還在籌建中的武大(網上有照片可查),1993年就理直氣壯地搞起百年盛大校典。忽悠了四百多所中外名校的賀電,包括哈佛耶魯劍橋,不信的也可以上網查。

IMG_5866.JPG郵票都印了。

儘管都知道其中貓膩,百年校慶依然一片歡呼,大大方方、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們贏了,將一大把老名校甩在後面。

被甩的北洋口岸學府(1895年),天津大學帶頭掀桌子,後面跟上一群人。無奈管教育的副總理李嵐清,以及最高層的江澤民、李鵬,都已為武大百年校慶題了詞,被甩的老名校這口氣不得不咽下去。
  
我們的近現代史,文人從來只能賣力打扮,哪有資格鑑定?

我爺爺搬遷到曇華林,是他有眼光?還是政府的安排?政府有無補償?現已無從考證。爺爺蓋了兩進院子的平房,有十多間,院子裡還有一口井。

1682697272637868.jpg1682697326332005.jpg

1682697374455309.jpeg

IMG_5804.JPG

這是網上找到的晚清家具照片,爺爺客廳木沙發、八仙桌基本就是這個樣子,條案比這個要大許多。堂屋(客廳)面對後院的門也是這個樣子,不過有六扇。

進入兩千年,武漢市政府忽然發現曇華林很有真貨,想把它當年的牛哄哄再吹大點,拱高武漢的歷史地位。於是大手花了好多錢整改,又好吃好喝招來中央電視台拍系列片,吹得山響。

電視片也沒辦法,吹的都是歷史,現實很打臉。我這個“老曇華林”還真回去看了。爺爺家拆了,製藥廠污染嚴重,新建築亂七八糟,到處一片狼藉,慘不忍睹。老校區的大銀杏樹連根在哪都找不到。

v2-5ce2c1c1f00815b53b9d7cb192b5b39b_1440w.jpeg當今曇花林一角,惡朝惡代,把大美人的骷髏架都碾碎了,還想讓她重現風韻?後來也的確也招不來遊客。

我一出生就住進爺爺家,他每天吃小灶、喝悶酒。對我爸的婚姻不滿嗎?反正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我和爺爺一起生活多年,竟然從來沒有一次祖孫對話,相比現在我和兩個孫寶寶開懷大笑的人間常情,當年可不是一般的畸形。

爺爺見我不聽話招人煩,也從不動狠,總是自言自語同一句:“個雜種,怎麼會有這種子孫?”然後扭過頭去。
  
爺爺曾在黃鶴樓老房子附近埋了一缸銀元,搞建設被挖了出來,他不敢去認領。狠人不僅狠不過共產黨,還跟上時務,怕房子住得大太顯眼,把全部生意和住房的一部分,主動送給政府。於是後院、側院,擠進來幾家附近藥廠的工人家庭。
  
生活每天走下坡路,1960年初買菜、買肉都要天不亮去排大隊,天亮再去就空了。對於每天要吃小炒下酒,喝雞湯、排骨湯解酒的爺爺,心情怎麼會好得起來?大約在我六歲的時候,有一次他酒後一聲不響地閉眼走人,反正什麼家訓、遺產、遺囑,黨國都不認。
  
奶奶居然還有“第二小金庫”,藏了一些私房銀元。文革後期,帶着我一起一點點提到銀行兌換,好沉好沉。一個銀元僅換一塊人民幣,奶奶拿到錢一高興,把爺爺那一缸銀元的遺憾漏了出來。

1682697592580297.jpg

有一次換完錢,我們坐船到漢口吃老通城豆皮,買了五芳齋湯圓,離我父母家已經很近了,我問奶奶為什麼不到我家去?奶奶回答:不想見到你媽。

二) 民國到“解放”,祖宗全栽光

瀏覽(7542) (76) 評論(8)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長沙123 留言時間:2023-05-13 12:09:55

好親切的文字。我的家的門牌號是候補街,實際地址是在四衙巷,和曇花林是一山之隔。當年我們游泳從來不用到水果湖,而是情願多走路到武大的游泳池(我們叫珞珈山)。那個時候東湖的水好,雖然水深大約有4米多,還是一眼看得到底。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不勝唏噓。李達死的時候,滿城無知的孩子用諧音開玩笑:"你DA死了!"武漢話中聲母N和L不分,DA 音為摔倒或者跌倒之意。

回復 | 4
作者:旅泉 回復 fangbin 留言時間:2023-04-29 19:21:51

當時以為是死錢變活錢

回復 | 10
作者:fangbin 留言時間:2023-04-29 14:52:42

一塊銀元換一元人民幣,這也太黑了了吧?

回復 | 11
作者:旅泉 回復 高伐林 留言時間:2023-04-28 20:52:38

老高的博客貫穿萬維始終,久仰久仰。

回復 | 3
作者:高伐林 留言時間:2023-04-28 14:44:43

祝賀旅泉開設博客,開始講述家族和自己的故事!
不僅因為您所講的生動故事,都發生在我的故鄉,讀來親切;而且您所講的那個年代,也正是我童蒙初開的歲月,喚起好多回憶!
看文章開頭的講述,您之所以要原原本本講述往事,是迫於後事將近。不知您罹患什麼病症?在此謹致良好祝願——希望您的人生故事,有超出您預期的圓滿結局!

期盼續篇連翩而來!

回復 | 12
作者:旅泉 回復 席琳 留言時間:2023-04-28 13:16:34

謝謝,加個鏈接慢慢聊

回復 | 4
作者:席琳 回復 席琳 留言時間:2023-04-28 11:17:43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NDYwOTM5

回復 | 3
作者:席琳 留言時間:2023-04-28 11:13:25

大手筆啊!沙發一個。


剛寫了華師大的博物館,還納悶為什麼武大竟然被甩在了後面。

回復 | 8
我的名片
旅泉
註冊日期: 2017-03-05
訪問總量: 406,77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余琦絕不是向百姓道歉,而是像更
· 習近平著作快速流向廢品站
· 史上最有良心溫州人 ,他在溫哥
· 胡適曾經是“俄粉”
· 清明節李克強故居維穩小記
· 退休幹嘛?棕櫚泉,重返幼稚園
· 我怎麼還沒有死?台灣新科技救命
友好鏈接
· 特有理:特有理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相食:利外谷
· 思蘆:思蘆隨筆
· cosomo123:cosomo123的博客
· 巴黎老高:巴黎老高的博客
· 席琳:席琳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分類目錄
【溫哥華往事】
· 史上最有良心溫州人 ,他在溫哥
· 加中關係前景,看兩件事就夠了
· 永遠不漲房租,我一句承諾,執行
· 愛情遠去的年代,唯有德撲牌局讓
· 穆斯林有兩類人,第一類真的很恐
· 陽光海岸,每日免費自助海鮮大餐
· 泳池來了個白天鵝 遭遇目光掃射
· 加拿大過着好日子,卻找不到要感
· 加拿大 一個偉大領袖都沒有, 怎
· 加拿大最牛華人 子孫近百 重孫
【管錐篇】
· 余琦絕不是向百姓道歉,而是像更
· 習近平著作快速流向廢品站
· 胡適曾經是“俄粉”
· 清明節李克強故居維穩小記
· 美國做好人好事 搖錢樹送人
· 中華兩千年核心技術:皇帝上位、
· 中共在海外的潛勢力
· 恐怖博物館 中共在歐洲的血債
· 獨裁國轉型樣板 羅馬尼亞經濟領
· 古巴窮成啥樣?一個偶然進了古巴
【暮色將盡 坦白一生】
· 退休幹嘛?棕櫚泉,重返幼稚園
· 我怎麼還沒有死?台灣新科技救命
· (二十四)老男人菲律賓退休計劃
· (二十三)打籃球打出第二個老婆
· (二十二)憑嗅覺逃過黨國無期徒
· (二十一)文科生做電子工程師
· (二十)在中國反黨,在美國又要
· (十九)鄧小平絕處逢生的一封絕
· (十八)“妄議中央”的來龍去脈
· (十七)中青報把中組部下派社長
存檔目錄
2024-06-19 - 2024-06-19
2024-05-14 - 2024-05-14
2024-04-05 - 2024-04-25
2024-03-29 - 2024-03-29
2024-02-02 - 2024-02-16
2024-01-04 - 2024-01-23
2023-12-01 - 2023-12-29
2023-11-07 - 2023-11-24
2023-10-08 - 2023-10-31
2023-09-06 - 2023-09-21
2023-08-03 - 2023-08-29
2023-07-07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28 - 2023-04-29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