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小楼一夜听春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https://blog.creaders.net/u/173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给阪大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入门讲座》的第二讲讲稿 2008-11-23 20:50:47

这门讲座,其实预定的是每节课一个小的,不是超,一个是自己唧唧歪歪的地方比多,另一个就是想尽可能多的大家多西,所以就...第一节课30,第二节课一个小,中途都没有下课过...在有点烱...我非常感那些来听的朋友能耐心安静的听我把课讲完。谢谢大家!

 

《摄影入门讲座》第二讲 摄影技术入门

 

 

1. 相机的发展简史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能来出席我们这个摄影讲座。

这是我们这个摄影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我们将学习一些有关摄影的基础知识和入门技术,包括简单的摄影发展史,相机的构造,如何正确对焦,如何正确曝光等内容,以及一些实用的小技巧等等。

                                    秦始皇 

照相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装置,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纳物体的反射光并将物体的影像永久地记录在胶片或者其他感光媒介上。今天,人们已经把有影像记录的时代当作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事实上,这个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的。因为直到19年纪中叶,记录影像还只是一个梦想,没有一个历史伟人,一次历史事件能够以照片的形式永远记载保留下来的。人们只能通过文字或者绘画了解李白杜甫或唐宗宋祖的相貌,而且由于没有他们的照片,我们也就无法确定他们本来的样子。近几年国内史学界就秦始皇的相貌一事争论得沸沸扬扬。秦始皇是究竟是英武是身形猥琐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我们来看看历史学家们是怎么说的。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中记载了尉缭的说法“秦王人,峰准,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根据这个记载分析臆断出秦始皇有生理缺陷。他认为峰准就是鞍鼻,即塌鼻梁;长目就是马眼,眼球突出;挚鸟膺就是代医学的”,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眼相,鼻形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骨病患者。但是,史学界的大部分家都认为郭沫若出于政治的目的而做出了错误的推断。我们都知道这是郭沫若一贯的为人和做法了。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史记》中所说的“蜂准”,其实应该是高鼻梁的意思。根据从唐代就始通行的《史.三家注》集解中徐广的注解:“蜂,一作‘隆’。蜂,也。高鼻也。”而《太平御》一书中直接写作“隆准”,可古人认为蜂准即“高高的鼻子”,而根本不是什么马鞍形的塌鼻子。“”,从字面解释就应该是细长的眼睛。另外一种解释,古人”也通“大”,在《太平御》一书中更是直接作“大目”。不管是细长的眼睛是大大的眼睛,双眼睛是一双漂亮的眼睛,和马眼有着天壤之别挚鸟遍各类汉语词典,挚鸟都是指一凶猛的,如、雕等之类。古人云“猛不群,鸷鸟不双”,“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史.秦始皇本.三家注》曰:鸷鸟。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因此,“挚鸟”是形容一如雪山上的兀般的鹰视纠纠不群的形象,而不是郭沫若所说的鸡胸。把“豺声”解释为气管炎更是毫无根据的臆断。“豺声”,豺狼之声也,想象一下空旷的荒原中一匹豺狼啸月的情景,那是何等的凄美?豺狼的声音或残忍,或洪亮,或沙哑,然而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和“气管炎”联系在一起的。再考虑到秦始皇出身于关西,地灵人杰,自古每多慷慨豪侠之士;而秦始皇的母亲又是吕不惟所献之绝世美女,有着良好的遗传条件。因此,综合上述种种因素,秦始皇应该是一个英俊洒,高大威猛,相貌堂堂的人。翦伯先生在《秦汉史》中就认为秦始皇应当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帅哥。但是,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这两种说法都无法彻底的说服对方,而只能是争论不休。这种争论也反映到了影视作品上。电影《刺秦》里头的秦始皇由李雪健主演,就是一个勾肩搭背的软骨病患者形象,显然受到的是郭沫若论证的影响;而摄的历《秦始皇》,则选了硬派帅哥丰毅扮演秦始皇,这是一般人所接受的观点唐代立本做《代帝王》,描画了从西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有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却惟独没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事实上,即使有画作,也无法作为一个判断的证据。因为画家们自己也没有见过帝王本人,也是根据自己的臆测作画罢了。《代帝王》中凡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毅,表堂堂,气度不凡。画像只是一件艺术的真,而并不是一个人的真面目。特是帝王像,包含了画像者的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反映出一个对这个帝王的褒贬评价。因此,秦始皇的相貌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设想一下,如果在秦代就有了照相机并留下影像记录的话,我们现在就不会发生这些争论了。事实上,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几千年有记载的历史的真实影像都没有给人们遗留下来。直到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才开始了有真实影像记录的时代。所以,照相机这个玩意儿,实在是一项非常不简单的伟大的发明。今天,照相机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我们普通人生活中重要的东西。

 

下面我们通过世界各国对摄影发展中每一阶段所作出的贡献,非常简要地介绍一下摄影的历史。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发明了显影,拍摄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张照片:《在 Le Gras 的窗外景色》,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楼上看到的窗户外的庭院的景色。他的拍摄的方法则是通过在针孔照相机内的一块沥青金属板上曝光而形成的,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

        

1829,法国人达盖尔和尼埃普斯合作研制照相机。在尼埃普斯死去之后,1839年,盖达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开始了影像记录的历史。

之后照相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定型阶段。发展趋势为:由笨重机身向小型轻便发展;由木制向金属机身发展;由光圈固定式向可变式发展;取景器由框架式向光学式发展。盖达尔发明了相机;美国人乔治·伊斯门(George Eastman)创立伊斯门-柯达公司,批量生产照相机;德国禄莱发明了双反相机,莱卡则发明了135旁轴相机,135这种格式也成为了现在最标准的相机格式。

完善阶段。发展趋势为:相机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进一步提高,开始与电子技术相结合。是相机自动化的起点。德国相机领导潮流。

成熟阶段。发展趋势为:相机向微型化、全自动化和数码技术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相机制造业的中心由德国转移到了日本。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人把摄影领域带入了电子自动化时代。上世纪末开始,日本人又把摄影带进了数码领域,给摄影开辟了翻天覆地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新时代。尼康,佳能,美能达,潘泰克斯,索尼,松下等等日本公司引导着现代相机发展的潮流与时尚。

 

 

2.相机的基本原理

 

拍摄一幅照片,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照相机和镜头。实际上,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镜头。早在两千年多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来自被体的光线线传播通一个微小的入不透光的盒子,并在底片上形成一幅倒立的影像。而利用这个原理就可以制成最简单的针孔照相机,它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2.在盒子的一面开一个允许光线通过的针孔;3.将一张胶片放在针孔相对的另一面。利用这个简单的装置就可以记录影像了,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来玩玩。

     

但是,孔照相机许许多多的缺点和不足之。最主要的是如下两点:1.即使在最好的境条件下,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也不是非常的清晰;2.由于通过针孔所入的光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充分的胶片曝光往往需要很时间,达数小。想像一下如果你要拍摄一幅人像,让被摄者一动不动的干坐在相机前几个小时,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和痛苦的煎熬。因此呢,现代的照相机在小孔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做了许多的改进。

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一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它看上去要比那架简单的针孔照相机的结构复杂了一些。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基本部件几乎并无不同。图中所看到的基本部件如下: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2.纳入和聚焦光线的镜头;3.记录影像的胶片。我们会发现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用镜头取代了针孔。这样做的两个最大的优点就是:1.镜头能够聚焦光线,所以能够在胶片或其他感光媒质上清晰的成像;2.因为镜头的孔径比针孔大很多倍,所以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内,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照相机,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曝光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相机的基本结构是这样子的。它们包括一个机身,就相当于一个暗盒;一个能聚焦光线的镜头,一个用来控制曝光时间和曝光强度的快门,以及胶卷或其他的感光介质等等。他看上去就像是一架十分复杂化了的针孔照相机,有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并允许某些确定的光到达胶片。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最先进最高级的照相机也不过是在最简单最基本的针孔照相机基础上复杂化精密化的结果。我们看到的这是尼康公司最经典的一款手动单反相机F3的结构示意图。乍看上去,这架相机内部充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部件与机构,让人眼花缭乱。但事实上,就其本质来说,他仍然和针孔照相机有作同样的原理。相机上的那些复杂的部件与机构实际上与成像过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它们只不过会有助于摄影者正确地准备聚焦和曝光,而在曝光的瞬间并没有什么作用。无论如何,照相机的功能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聚焦的影像记录在胶片或其他记录媒质上。现代的相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身,相当于暗盒的装置;2.镜头,聚焦光线的装置;3.胶卷,在数码相机里则是CCD或者CMOS传感器,用来记录影像的装置;4.取景器,用来观察取景的装置;5.聚焦系统,用来精确聚焦用的机构;6.测光系统,用来测光并给出曝光量的机构;7.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机构;8.光圈,控制单位时间经过镜头入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度的机构;9.过片装置,输送胶片的机构,在数码相机中已经取消了这个装置了。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附件小配件等等,就不详细说明了。在这些部分里,镜头,聚焦系统,测光系统,快门,光圈这五个部分可以说是相机最重要的部分,我接下来将会对他们做重点解说。

 

 

 

3.相机的分类

 

我们到yodobashi相机店去看一看,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照相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可以根据相机的各种功能与用途,把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相机的规格与像幅来划分。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相机分成以下几种:APS相机,这种相机的采用的是24mm胶卷,底片面积为16.7mm*30.2mmAPS其实是Advanced photography system的简称,及先进摄影系统,它包括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拍摄系统和冲洗解决方案,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惜的是卜一面世就遭遇到了数码大潮的冲击,没能流行开来,诚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第二种是135相机。135这种格式最早由莱卡公司发明,采用了36mm*24mm的底片,由于它轻便灵活成像素质又能满足一般的需要所以一问世就迅速流行,很快就取代了大幅机和中幅机的地位。现在它仍然是目前最流行的格式,我们常用的胶卷相机包括各种傻瓜机基本上都是这个格式的。第三种是120相机,即使用120或者220格式底片的相机,这种胶卷的宽度是56mm。中幅相机根据拍摄篇幅的大小通常又可分为645666769612等等不同的格式。第四种是技术相机,通常又称为大幅相机,是指使用4inch*5inch以上胶卷的相机,通常都是插片式,即一次只能放入一张底片拍摄,拍完一张再换一张,早期的相机大抵都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一次成像相机。拍摄之后可以即时把底片冲洗出来。在国内的风景点我们到处可见背着这种相机给游客拍纪念照的人。这里我们给出几张相机的照片。这是135莱卡旁轴相机,这是135单反相机,这是120哈苏单反相机,这是120双反相机,这是技术相机,这是一次成像相机。

 

第二种分类方式是按照相机的取景方式来分类。它也可以分为几类。1.同轴式取景相机。这种相机的取景光轴和成像光路是一样的。取景的时候通过镜头在毛玻璃上聚焦成像,锁定后放置好底片盒然后拍摄,一般的大幅相机都是利用这种方式取景。2.旁轴式相机,典型的代表就是莱卡的M系列相机。如图所示,这种的取景光路和不是通过镜头的成像光路,而是通过上面这个观察框来取经。这种相机因为不需要反光镜,所以拍摄时震动很小,可以用比安全快门低两档的速度来拍摄。而且拍摄时可以一直取景观察,非常有利于我们抓拍。但是因为光路的不同,它会产生一定的成像视差。第三种是双镜头反光式相机,简称双反,代表作就是禄莱的双反了。这种相机有两个镜头,上面这个是取景镜头,光线投射过来经过45度反光镜的反射再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观察到的图像其实是真是场景的左右颠倒的图像。下面这个镜头则是成像镜头。由于拍摄时没有反光镜的升起落下,双反相机的机震也很小,不过也会产生一定的视差。第四种就是单镜头反光式相机,这也是目前最流行最普及的相机。光线通过镜头入射,然后经过45度反光镜垂直反射,再经过5棱镜反射后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这里5棱镜的作用就是把左右颠倒的图像多反射一次以获得正的图像。拍摄时,按下快门,反光镜升起,光线就直接入射到反光镜后面的胶片或者CCD传感器上曝光成像了。这种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所见即所得,消除了视差,所以深得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们的喜爱。缺点是拍摄时因为反光镜要有一个升起再落下的动作,因此震动比较大。不过在好一点的单反相机上都设置有一个反光镜预升的装置来消除震动的影响的。

 

我们还可以根据相机的自动化程度来区分成手动相机和自动相机。顾名思义,必须用手动聚焦的就是手动相机,能够机器自动聚焦的就是自动相机。现在已经很少有公司还生产手动相机了,经典之作是莱卡的相机系列。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相机,包括小数码傻瓜机都是自动相机了。这也可以说是技术的进步。不过对于把玩来说,其实手动相机更好玩一些。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成像的记录方式划分为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胶片已经非常小众化了,只有少数像我这样子的喜欢怀旧的遗老遗少们还在用着。不过,不管是胶片还是数码,都只是一种记录方式而已,都和摄影的本质无关,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了。有句广告词是:我选择,我喜欢!

   

 

 

4.镜头

 

镜头可以说是一部相机上最重要的部分,他的本质就是起着汇聚光线的作用。如何更好的汇聚光线产生更平的光场以及消除各种色差慧差等等是评价一个镜头优劣的基本出发点。右上图是一幅尼康公司的镜头全家福,大家看着流一下口水就好了。

          

镜头的一个本质的属性就是镜头的焦距。它的定义为:当相机的镜头对焦在无限远处时,从镜头的中心到感光胶片的距离。这个定义其实是和凸透镜的焦距定义等价的。镜头可以等价于凸透镜,对焦在无限远则该处的被摄体产生的入射光等价于平行光线,镜头中心到胶片的距离就相当于一束平行光入射一个凸透镜时的聚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也就是焦距了。镜头的焦距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并由此而决定了被摄物体成像的大小。

下面我们先来讲讲镜头的分类。镜头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比如说,我们可以简单的把镜头分成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顾名思义定焦镜头就是焦点单一固定的镜头,变焦镜头则可以通过旋转镜筒调节镜头内镜片组的结构从而达到改变焦距的目的。变焦镜头用去来很方便,不过在同等档次的镜头中,通常定焦镜头的拍摄效果要好于变焦镜头的效果。而且,好的变焦镜头通常体积也都十分的庞大,不利于随身携带。我们还可以根据镜头的自动化程度去分类为手动镜头和自动镜头。现在先进的自动对焦镜头都采用超声波驱动,可以达到迅速安静对焦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给镜头分类,这个分类法对我们摄影来说是比较有用的。通常焦距小于16mm视角约为180度的镜头都是鱼眼镜头,因为像场要覆盖180度,要求镜头前组镜片必须突出来,就好像鱼眼一样,故而得名。必须注意,有些镜头的焦距小于16mm,却没有采用鱼眼构造,也不能称为鱼眼镜头,只是超广角镜头,典型的代表为福伦达的Heliar15mmF4.5镜头。通常焦距小于20mm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他的视角大于90度。焦距在20mm35mm之间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它的视角介于90度到45度之间。其中35mm广角镜头是人文摄影中最常用的镜头。聚焦在50mm附近的镜头为标准镜头,他的视角为45度左右。为什么称为标准镜头呢?这个定义是莱卡公司最早提出的。因为普通的135相机,底片的长宽分别为36mm*24mm,对角线长约为43,约等于50mm镜头焦距;而人眼所能清晰成像的视场是45度左右,也正好约等于50mm镜头的视场,所以就把它称为标准镜头了。所谓标准,是和底片面积密切相关的,对于6*6相机来说,底片对角线长为79mm,所以80mm左右焦距的镜头才是标准镜头。另外,这个值是一个大概的值,通常情况下从40mm60mm左右的镜头都可以算做135的标准镜头。焦距大于50mm视角小于45度的镜头称为中长焦镜头,而焦距大于200mm视角小于12度以上的则称为长焦镜头。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如微距镜头,折返镜头等等。

我们说过,焦距是镜头的一个本质属性,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下面这张图就给出了不同焦距镜头和它们成像的视角大小的关系。随着焦距增大,视角相应的变小,成像景深也相应减小,拍摄时被摄物体的放大倍率则相应的不断增大。在广角端拍摄会产生很大的透视变化和很强的空间感。而在长焦端相应的透视变化小,空间感也不那么的强烈。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如何选择镜头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拍摄题材来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举了例子来看看,比如说比如说这张漂亮的蜻蜓的照片,显然如果你也想拍到这样的镜头,你别无选择,只能使用微距镜头来拍摄。比如右上角这幅美丽的风景作品,想要拍摄下这么宽广的视角的画面,一只广角镜头是必不可少的。而下面这幅小鸟的特写照片,显然没有3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是没法实现的。除非你能够非常非常的靠近小鸟而没有惊动它,不过我想那会比你去打工攒钱买只长焦镜头还要困难的。

 

 

 

5.光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镜头的光圈。

光圈是镜头的相对孔径,用来控制进光量的。

光圈用F系数来定义。F = 焦距f / 绝对孔径大小D。我们知道,镜头的进光量与绝对孔径的大小有关,对于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绝对孔径大的镜头肯定进光量也大。但是,进光量也与镜头的焦距有关,绝对孔径相同的镜头,焦距越短到达底片的光量就越多。所以采用焦距与绝对孔径的比值来定义光圈,这样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拍摄时设定光圈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使用的是什么镜头,只要设置的光圈系数相同,则在单位时间到达底片的光线是一样的。F系数通常是这样的一组数字:F1.422.845.68111622等。光圈越大,则F系数越小。每个相邻F数值之间,通光量相差2倍,曝光量相差1级。比如F1.4的光圈单位时间进光量是F2光圈的2倍。为什么呢?因为光圈定义的是相对孔径,而孔径的平方才与面积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用2n来计算任何两级光圈进光量的倍率关系。N为两个光圈之间相差的级数。比如F2F8相差4级光圈,则F2光圈的进光度是F816倍。光圈的大小是通过收缩和开放光圈叶片来控制的。右下图给出了一个最大光圈为2的镜头在不同光圈下的孔径大小的样子。

 

光圈有三个作用。第一个当然就是调节进光率。这也是光圈最本质的作用。上面已经有很多叙述了,我就不再做说明了。它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调节景深效果。在大光圈下,景深比较浅;小光圈下,景深比较深。如下图所示,左边是F3.5光圈下的照片,除了中间被聚焦的一小块区域外其他部分都被虚化掉了;而右边是一幅F22光圈下的照片,整个像场内都呈现比较清晰的图像。我们可以利用大光圈的浅景深效果来突出主体,也可以利用小光圈下的深景深效果来获得更多的细节等等。善于利用光圈获得需要的表现效果是拍好照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光圈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影响成像质量。由于光学原理的局限和制备工艺的原因,一个镜头的各个光圈下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尤其对于大光圈镜头来说,在大光圈下的成像通常都偏软。而通常中间段的光圈是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尽量多使用中间段F4F8之间的光圈来拍照会有助于改善成像效果。

 

 

 

6.快门

 

快门是相机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机械或者电子装置。快门开启时,光线就进到胶片上;关闭时,光线就被阻挡住了。

快门通常可以按下述的方法分类。一是按结构来分,可以分成镜间式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二是按快门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机械快门的精度较低,电子快门的精度高,不过电子器件的耐用性比起机械的耐用性通常都要差一些。

 

  

下面说所快门的工作原理。先说说镜间式快门。镜间式快门由多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装配在镜头透镜组中间,他产生的震动和声音都很小,但最高快门速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500秒,对于一些体育题材等就无法胜任了。大部分的120双反相机和135旁轴相机使用这类快门。焦平面快门又包括帘幕快门和横帘快门,它由特制的黑色胶质绸布或者金属片制成,位于机身内部胶卷前的位置。焦平面快门的速度可以达到很高,超过1/8000秒。目前135单反相机都采用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通常由一组整数来表示。这是一幅传统的旋转式快门控制盘的示意图。上面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ABPT等。这组数字表示的是相应的倒数的曝光时间。比如60即表示1/60秒的曝光时间。注意,在这上面还有一组橙色表示的数字,这组数字表示的就是数字自身实际的曝光时间了。另外,A表示光圈优先模式,即设定好光圈,相机根据测光数据自动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P表示程序曝光,现在一般的数码卡片机上大量使用的都是程序曝光模式。B表示B门,T表示T门,两者皆指由快门释放器控制模式。他们的区别在于,B门曝光时,按下快门并一直保持则相机会一直处于曝光状态,直至快门被释放开。而T门则是按下快门,开始曝光,再次按下快门曝光结束,即完成一次曝光需要按两次快门。B门和T门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会很方便。比如说拍摄花火的时候,如果想把好几次的花火拍在同一张照片上,采用B门或T门曝光前一次场景之后继续保持快门开启状态,用镜头盖挡在镜头前防止进光,等到下一次场景时移开镜头盖即可迅速曝光,这样子就可以把几次的花火都曝光在一张底片上了。不过现在一般的相机上都取消这两个功能了。

在现代相机上,这种旋转式的快门控制盘已经基本上都被液晶屏显示取代了。不过他们的表示方式和含义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快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控制曝光量,而是影响成像清晰度。因为对于手持拍照来说,曝光时间太长,会因为手抖等原因而造成成像的模糊。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安全快门的概念来。安全快门意为在手持拍摄时能够保证不因手抖而造成影响模糊的最低快门时间。镜头抖动对于不同焦距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长焦镜头因为对被摄物体的放大倍率大,一点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安全快门通常定义为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如果使用50mm的标准镜头拍摄,则在快门速度不低于1/60秒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影响不至于因为手抖而造成模糊。如果使用200mm的镜头手持拍摄,则需要1/200秒或者更高的快门速度才能消除手抖的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要想获得更高的影像效果,我们都推荐尽量使用三脚架。安全快门的定义是一个一般的统计规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会有例外情况。比如患帕金森氏症的人和射击运动员他们手持相机的稳定性肯定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一组相同光圈不同快门速度下曝光的不同效果图,仅仅是让大家有个感性认识,过曝和欠曝都会造成什么效果。总之,正确的曝光对于摄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取景器

 

相机的取景器是用于让摄影者观察和确定吧哪些景物摄入画面的装置。我们前面在介绍相机分类的时候已经说过了,采用某些取景方式会造成视差,就是说取景器上看到的景物没有全部拍摄下,而没看到的东西却被拍下了一部分。视差是因为取景器光路和镜头的成像光路不一致而造成的。因此,像旁轴相机,取景器式相机,双反相机等都会产生视差,而单反相机则在理论上不会产生视差。

 

 

8.聚焦

 

相机是通过聚焦装置而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的成像的。准确的聚焦是获得好照片的重要步骤。

在开始介绍聚焦方法之前,我们先讲解一点聚焦的基本理论知识。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光学知识,我会尽量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明的。

 

8.1焦点

   

如上图所示,当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这其实是中学学过的简单的物理学常识。尽管镜头是由很多组镜片组合成的,它原理上也等价于一个凸透镜。

 

8.2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如上图所示。

实际上,因为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观赏照片时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图像与放大倍率,观看距离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我们是无法分辨出它是一个圆还是一个点来的,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实际影象所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被人眼所分辨的。这个不能分辨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通常情况下,对于135胶卷来说,容许弥散圆的直径为0.035mm,即一个点在底片上成的像的直径小于0.035mm时,经过放大之后图像用人眼观察无法分辨出差别来,而是将其认为一个点。对于120胶卷来说,因为放大倍率更小,所以容许弥散圆的直径也相应的增大,例如6*9底片的容许弥散圆为0.0817mm,而对于4inch*5inch的大幅底片,这个值会增大到0.146mm

 

8.3景深

 

如上图所示,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这个示意图告诉我们,在被摄主体(即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因为人眼无法分辨出模糊化的效果而是认为都清楚的对焦了,所以在景深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被认为是清楚地拍摄到了。

如果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如图所示,前后景深的范围大小是不相等的,前景深要小于后景深,二者之比值大约为1 : 2。记住这个比值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在拍摄集体照的时候,如果排数比较多,为了保证从最前排到最后排的人都能被清晰拍摄下来,我们就必须将对焦点放在靠前排中央的地方。比如说如果排成5排,则对焦在第二排中央的人上,这样可以尽量保证第一排和第5排的人都处在景深之内。

 

8.4景深的影响因素

景深与以下的几个因素有关。

1.景深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景深与镜头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3.景深与拍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比如,如右上图所示,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光线汇聚的角度大,前后容许弥散圆之间的距离相应很小;收缩光圈的时候,光线汇聚程度小,前后容许弥散圆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增大。

景深范围其实很容易从镜头上就查到。如右下图所示,将镜头的光圈设置在某一个F值上,这里是F11,将对焦刻度设定在某一距离刻度上,则下面的景深刻度表上两个11值之间的距离表示的就是景深范围。利用景深范围抓拍在人文摄影中非常重要。

               

 

8.5聚焦的方式

讲了关于焦点的几个理论问题,我们来讲讲聚焦的方法。

相机上的聚焦装置的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或CCD上清晰的成像。聚焦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聚焦,一种是自动聚焦。

手动对焦又有下面的几种方式:1.毛玻璃式。这可说是最古老的一种聚焦方式,就是聚焦在一个毛玻璃上调整至成像最清晰,现在的大幅相机一般还采用这种方式聚焦。2.裂像式。如有图所示,采用裂像式聚焦时,取景器里的聚焦圆环似乎在中间是裂开的。聚焦时,两个一半的影像会越靠越近,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使用裂像聚焦方式时,应该试着寻找被摄对象的某边界分明的直线,比如电线、栏杆、门边或者鼻子的轮廓,这样可以迅速、准确地使整个影像聚焦清晰。裂像式是目前最通用的手动聚焦方式。3.重影式,聚焦框内会产生两个物像,调焦至两个像重合为一个就是聚上焦了,旁轴测距式相机如莱卡等都是用这种方式。另外还有微棱镜式和距离刻度式,现在已经基本不使用了。

 

自动聚焦从原理上来说,可分为测距式与相检测式两种,每种又可细分为好多种具体的方式。因为自动聚焦都是由相机自己完成的,所以对他们的具体物理运动检测方式就不在这里做过多的说明了。这儿给出一个反射时间测量法的示意图。相机发射出一束红外线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然后再接受反射回去的反射光,通过测量发射与反射光线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被摄物体的距离。

          

现代的相机一般都会提供多点对焦模式,即在相机取景框上分布有很多的对焦点,拍摄者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对焦点来聚焦。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聚焦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聚焦在被摄主体上。通常现代的相机包括单反和数码卡片机,在半按开门的时候,都有锁定聚焦点的功能。这对于拍摄时非常有用的,利用这个功能,先聚焦在被摄主体上,然后锁定对焦点,再重新构图拍摄,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图像。 

 

8.6善于估焦和利用超焦距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景深表。杂世纪摄影中,利用景深表来估计对焦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抓拍中非常常用。该方法是:如右图所示,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比如F8),然后将对焦点设定在一个合适的距离(比如说1.5米)。根据镜头上的景深刻度表,可以查找到该光圈下的景深范围(例如13米)。只要被摄的主体位与这个距离范围之内,我们就可以认为被摄主体是对上焦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忽视对焦的问题,而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捕捉被摄者的神态表情等方面去。

 

另外,利用超焦距获取大景深效果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风光摄影中非常实用。超焦距的定义是,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超焦距很容易从景深表上确定。将光圈设定在某个F值,将对焦距离设定在无限远,则景深刻度尺上该光圈下的近景深就是该光圈下的超焦距。利用超焦距可以获得最大景深。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时,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这个景深范围就是该光圈下的最大景深。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通常都需要获得经可能多的细节,就是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范围,而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如图所示,若某光圈下镜头的超焦距是3米,直接将对焦点设置在3米处,则从1.5米之无限远处都落在景深范围之内,这就是我们能够获得的最大景深范围。

 

 

9.测光与曝光

 

下面我们来学习测光与曝光的知识,这也是摄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曝光就是依据胶卷感光度,调节光圈与快门的数值,获得色彩和影调正确的影像。高质量的影像需要以正确的曝光为前提,而准确的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9.1正确认识曝光

开启快门的一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胶片或者传感器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曝光会影响到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以及影像的色彩还原等等。而想要获得正确的曝光需要考虑一下的一些因素:现场光线的强度,胶卷或者CCD传感器的感光度,互易律,器材的准确性等等。

 

9.2曝光量

一个确定的曝光量可由两个因素控制,一个是进光率,另一个是曝光时间。曝光量等于二者的乘积。而通常进光率由光圈来表示,曝光时间由快门来控制,所以曝光量又等于光圈乘以快门。由这个意义,同一个曝光量可以由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得到。比如大光圈+高速快门,或者是小光圈+低速快门,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来选择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比如在拍摄人像的时候通常都需要虚化背景以突出主体,这时候应该选择大光圈高快门组合;拍摄风景的时候通常都需要获得大的景深效果,这时候应采用小光圈慢快门组合。

曝光量常用曝光值(EV值)表示,它是用数字表示胶卷所需要的曝光量。曝光值的

规定如下:对ISO100的胶卷,用EV0表示“f1t1”的曝光量。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档,EV值就减小1。如果

x表示光圈系数基数,规定f1x=0,光圈每减小一档,x值增加1;用y表示快门速度基数,规定t1y=0,快门速度每减小一档,y值就增加1;则 EV=x+y。同一个EV值可由不同的x,y组合来表示,这与同一曝光量可由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获得是一个意思。

 

9.3互易率

如果同一个曝光量,在使用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时的曝光效果也相同,则说明进光率与曝光时间存在反比互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摄影曝光上称为互易律。比如,“f4,1/500”与“f8,1/125”两个不同组合符合互易律,能得到相同的曝光效果。

若曝光时间太长(>1秒)或者太短(<1/1000秒),互易律会失效。比如,“f21/2000”与“f81/125”的曝光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拍摄时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

 

9.4室外曝光的估计经验—阳光16法则

阳光16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经验方法,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我们将快门设置成与底片的ISO值同步,假如ISO100时,快门就设为1/100秒或者1/125秒。这时候,在室外阳光强力的地方拍摄,将光圈设为F/16,就可以获得合适的曝光。在不同的光线条件时,则需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侧光或者有薄云时应使用F/11光圈等等。一些常遇到情况已经表示在这张表里了。

注意,上述表适用于春、秋季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在夏季应缩小一档光圈,在冬季应增大一档光圈;在阳光下开阔的阴影处参照阴天的曝光量调节;强烈阳光指无云和雾,被摄体有明晰的影子;薄云指被摄体有淡淡的影子;厚云指被摄体几乎没有影子;阴天中对重阴天应再开大一档光圈。正面光指与相机镜头同方向从正面射向被摄体的光(摄影者背对太阳光源);背面光指相机镜头反方向从背面射向被摄体的光(摄影者正对太阳光源)。

现在的相机都内置了测光系统,所以阳光16法则已经没有很大的用处了,一般摄影者仅作了解即可。

 

9.5“宁多勿少”与“梯级曝光法”

曝光还有几个常用的经验。

第一是针对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的“宁少勿多”原则。由于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在曝光过度方面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因此黑白片和彩色负片的曝光估计应“宁多勿少”。就是宁可过曝一些保证暗部的细节也不要曝光不足。

第二是针对彩色反转片的“宁少勿多”原则。由于彩色反转片在曝光不足的宽容度好于曝光过度的宽容度,在稍微欠曝的时候色彩显得更加饱和,因此彩色反转片的曝光估计应“宁少勿多”。很多时候,为了获得这种更加饱和的色彩与层次,好多专业摄影师在拍摄中还特意让曝光稍稍不足。

彩色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很小,一般在曝光不足是1挡,曝光过度是0.5挡。如果曝光严重过度或严重不足都会导致废片。因此,对彩色反转片来说,使用测光表或采用“梯级曝光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梯级曝光法又称加减曝光法。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通常先按估计的曝光量拍一张,然后再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几张。

例如,估计为f5.61/60,拍摄以后再用f41/60f81/60拍摄。每张相差05挡,然后再从中挑选出一张最佳效果的。即使是在你对曝光很确定的情况下,采取梯度曝光也是很有必要的。正确曝光的那张作为保存的底片,过曝的那张用于扫描输出,欠曝的那张用于幻灯片欣赏,正好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上面的梯度曝光法对于数码摄影也很实用。胶卷还得考虑一个成本问题,而数码则没有这个问题了,多按两次快门总是更保险一些的。

 

9.6测光表

测光表示一种利用光电原理,准确地测量出光线亮度值,并相应地给出曝光时应采用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从而得到正确的曝光量的装置。

常用的测光表有以下两种:一是单独使用的独立式测光表,二是装在相机内部的测光系统。

而根据测光的方式,又可分为反射实测光表和入射式侧光表。入射式测光表是直接测量入射光的,在现场光线很简单很平均的情况下,它能取得比较正确的效果,若光线条件比较复杂,测量的入射光和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线不一致,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而反射式测光表则是测量来自的被摄物体上的反射光,所以即使在光线很复杂的时候也能够获得正确的曝光值。下图是两个独立式的测光表,左边的是反射式,右边的是入射式。

 

9.7测光原理

入射式测光表直接测量入射光的强度给出曝光值,原理很简单。我们重点讲解的是反射式测光表的原理。现代相机的内置测光表全都是反射式的测光表。掌握这些测光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的测光和曝光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概念:物体的反射率。在物理学上,物体上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就为物体的反射率。

如果某一物体是绝对的黑(物理学上称之为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所有的入射光,则它的反光率就为0;如果某一物体是绝对的白,能完全反射所有的入射光,则它的反光率为100%;绝对的黑与绝对的白都是两种最极端的情况。

事实上,所有物体的亮度都在这两个极限之内,而且大多数物体的亮度是中等的,他们的平均反射率为18%。如果把绝对黑设为0,绝对白设为100,由0100可以定义出一个由黑经过灰逐渐变化到白的灰度表。18%的反射率在这个灰度表上就称为中性灰。由于绝大多数物体的平均反射率是18%,我们就把18%的中性灰影调作为制造和校订测光表的依据。

反射式测光就是测量被摄体的反射光亮度,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

在测光时,测光系统测出被测对象的反射光亮度,然后把测出的反射光亮度再现为18%的中灰色调,最后告诉你或机上微电脑需要怎样的曝光组合。

里有一个需要大家极其注意的地方就是,因为测光表示机械的,它是把外界的物体的反射率当成18%了,然后再光,所以在某些候一个准确的光表出的曝光不一定是正确的。

1.当测光对象是深暗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曝光,就会曝光过度(在同样光线下,暗色调的反射光量小)。

2.当测光对象是亮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曝光,就会曝光不足(在同样光线下,亮色调的反射光量大)。

3.当测光对象是18%反光率的中灰色调,或者测光范围内各种景物的综合亮度是呈18%反光率的中灰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推荐的曝光组合就能获得准确的曝光。它对大多数通常的被摄体都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所以我们说,相机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必须经过我们自己的大脑去仔细思考才行。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三思而后行!

 

9.8相机内置自动测光系统与自动曝光模式

我前面说过,现代相机都内置了自动测光系统,而所有相机的内置测光系统都是反射式侧光系统。

相机的测光系统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测光方式: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重点测光,矩阵测光,和多点测光。

  

平均测光就是测量取景画面全部景物的平均亮度。如图所示取景屏上最外圈红线圈起来的部分就是平均测光的范围。当这种平均亮度等于18%的中灰色调时,就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但时,当画面出现大面积过亮或过暗的背景时,平均测光就会导致被摄主体明显的甚至严重的曝光不足或过度,这时候应采取补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

中央重点测光就是在测光时以取景画面中一部分面积(通常为80%)内的被摄体亮度为主,其余部分景物的亮度为辅的一种测光模式。如图中的内侧的红框所示。测光的位置一般位于画面中央,也有的位于中央偏下。现在有些好的相机能够选择调整中央重点测光的面积,80%60%50%等等。中央重点测光在实际拍摄也会遇到与平均测光一样的问题。

  

重点测光是仅仅测量画面中央很小部分区域的景物亮度,以此作为测光读数和自动曝光的依据。如果测光面积只占取景画面10%左右的,称为“部分测光”,只占3%左右或者更小的,称为“点测光”。采用重点测光,因为测光面积小,受外界光线的影响也很小,只要把极小的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18%的中灰色调,通常就能获得准确的曝光。

  

阵测光是在相机上一非常先光方式。它由光感器把取景器中的画面分若干个区域,分别测个区域的光线情况,并其光比、反差行分析,合各个区域的光线情况,再出适当的曝光这种测光方式,能提供主体在任何光线条件下的正确曝光,保主体正确感光,是一在任何光线条件下和各光比情况下都可靠的自动测光方式。通常分区越多越精,数据也越准确。先的相机上通常分成上千个光的小区域。

多点光与矩阵测光原理上似,只不不是检测多个区域,而是多个点而已。

 

在的相机主要采用的都是自曝光模式。相机通集成路取得胶片感光度的数据和被景物的亮度信息后,只需入光圈系数或者快速度中的一个信息,便能自动获得相的快速度或光圈系数。

自动曝光模式包括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自动三种模式。

1.光圈优先(AAv

拍摄者先设定所需要的光圈的值,加上已预先输入的胶片感光度的值和自动测光系统测得的景物亮度值,相机便能自动调节快门速度,使景物获得正确感光。

选择光圈的依据,主要是拍摄景物景深大小的需要。在不影响景深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中档光圈,以保证成像质量。

 

  

两个例子。如幅小的照片,需要突出小,把它从叶等背景中剥离出来,使用大光圈拍。把光圈设为F2.8,然后相就会根据得的曝光动选择合适的快了。又比如景照片,需要得到尽可能大的景深效果,就必把光圈尽量小来拍里采用了F16的光圈。在小光圈的情况,曝光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这时了减少震等的影响,最好一定使用三脚架来拍。三脚架是影中必不可少的常用设备

2.门优先(速度先,STv

门优先是拍者先定快速度,加上已入的胶片感光度的和自动测光系统测得的景物亮度,相机便能自动调节光圈系数,使景物得正确感光。

 

  

选择速度的主要依据是,拍者手持相机,保持相机定和被拍摄对象运的速度与状高速影,快门优先可使拍者根据拍需要,掌握快门选择的主动权。比如幅表皮划艇的运动场面的作品,需要把的激烈拼搏的作凝固住,就必采用高速的快来拍定的是1/1000秒,然后相在根据选择合适的光圈。有些候,由于光线不足,在高速快下我可能会没有足大的光圈来得正确曝光。了防止这种情况的生,一般在体育材中都是使用高感光度的胶卷来拍。又比如幅河流的照片,拍者想把流水拍成像丝绸一般的感来,这时候就需要长时间的曝光。里采用了10秒的曝光时间,而得合适的曝光,一般都需要使用减光虑镜来减弱光线

3.程序自动式(P

程序自动是相机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来自动拍摄。我们只需要输入胶片感光度值和测得景物亮度值,相机便能自动选择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实现正确曝光。

在一般的数码相机上,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的场景模式,如人像模式,风景模式,微距模式,夜景模式等等,这些都是程序自动式。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化,但拍摄者会失去选择光圈和快门的主动权。

 

9.9曝光补偿

现代相机除了具有多种自动曝光模式可供选择外,还设有曝光补偿装置,用以加强或削弱主体的曝光,从而保证主体曝光的正确。

在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或重点测光方式时,若主体不在画面中央位置,或在拍摄雪景,深色场景,逆光或主体与背景反差巨大的画面时,都需要用曝光补偿装置来确保主体的正确曝光。有时,为对景物进行特殊表现的需要,强化或削弱画面中某些部分,也使用曝光补偿装置。

 

如这幅雪景的照片,因为背景的雪反射率比较大,若不加以补偿的话,就会把白雪拍成灰色的了。因此,需要增加2挡左右的曝光。

 

而这幅人像作品,被摄者位于一个深色背景前,受背景的低反射率的影响,如果不减少曝光的话,会使主体曝光过度的。这里减少了一挡曝光。

 

又比如这幅作品,拍摄者想获得一种剪影般的特殊效果,这时候就需要大大的减少曝光了。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或减少多少曝光量才适合,这是一个经验问题,需要多拍才能有所体会和感觉出来。在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包围曝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曝光补偿通常可以采用如下的三种方式进行。

1AE(自动曝光)锁定装置

在采用自动测光式或中央重点测光方式时,欲以画面中某一特定部分为准进行曝光时,应使用AE(自动曝光)锁定装置。单反相机上通常都有这个曝光锁定装置,用AEL表示。

2.曝光补偿钮

我们也可以直接用曝光补偿钮调节曝光值来获得正确的曝光。补偿值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感光量。在相机上用EV表示的那个调节钮就是调整曝光补偿的。通常可在+2到-2之间自由调整。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曝光补偿拍摄完毕后,应立即将补偿钮回零,以免造成下一次拍摄的失误。

曝光补偿也可通过手动调整胶片感光度的方法来实现。

3.包围式曝光法

该装置用于对同一主体进行多种曝光选择。这一功能只有在和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同时使用时才能实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拍摄几张不同感光量的照片,以供使用时选择。如:一般设定为,减(-)1/2级光,正确曝光,加(+)1/2级光,一次连拍三幅。

 

这里给出一个如何正确使用AEL的例子。如图所示,这幅照片的现场光线条件比较复杂,正常的测光可能难以保证获得准确的曝光。这时候,摄影者首先将相机对准合适的景物(如人的脸部、18%中灰色调物体等),测光之后,按下AEL锁定测光值,或者半按快门锁定测光,然后再重新取景构图完成拍摄。

 

9.10区域曝光理论

我们在上节课时已经给大家提过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未曝光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18%的中性灰,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

          

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暗部的光量,为使暗部能有更多细节,应将光圈增大两挡;然后量度重要亮部的光量,按照区域系统理论,亮部应比暗部亮了五级,如果暗部是第三区域的话,亮部就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亮部分有更多层次细节,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暗部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

这里举个例子说明区域曝光理论的用法。如图所示,我们肉眼观察到的是这么一幅怪石嶙峋的山景,前景出有一处水流,我们应该如何拍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首先,我们用相机自带的点测光功能测量眼前景物各个部分的曝光值。然后我们必须决定哪个部分是我们需要重点表现的主体。以主体部分的曝光值为基准,我们将各个部分的曝光制作一个排列。在这个例子中,主体部分的曝光值对应于区域系统应该落在第3区,其它部位分别以此来定位。拍摄之后,我们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效果。我们看到,这个效果有一个问题,就是照片的反差太大,同时前景部分的水流失去了应该有的细节。应该怎么样调整呢?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后期的暗房技术手段去降低反差,但是我们还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就有意思的作出取舍,拍摄前就决定好舍去亮部或者暗部任何一处的细节,保证另一处的细节。在这里,我们决定保留亮部流水的细节,因为这个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有趣味,可以和山石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为此我们将所有的部分均降低一个区域,即主体的部分从3区降到2区,其他们部分也相应的作出调整。最后这幅作品就是做出调整之后的拍摄效果。我们看到流水部分的细节已经可以分辨了。我们舍去的是前景处山石的暗部细节,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主体山石的细节。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在拍摄之前就能够预见到最终的拍摄效果了。这就是区域曝光理论的好处所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是在任何时候,做出决定的都是拍摄者自己。如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选择保留亮部细节,也可以选择保留暗补细节。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去拍摄的,关键在于拍摄者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表现个人风格的重要性的地方了。

 

我们知道亚当斯拍摄的《月升》这幅作品被广泛公认为是适用区域曝光理论的经典范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这段话摘自亚当斯写的《40幅作品的诞生》一书,可供我们参考。

“低垂的太阳已经移近挂在西边天际的云彩的边缘,阴影不久就会使地上的白十字架模糊不清。我当时无法知道被摄体的亮度值,我承认,我当时曾想到用括弧曝光法进行几次曝光,这时我突然记起月亮的亮度——250烛光/每平方英尺。利用曝光公式,我把这个亮度值列入七区,因此60烛光/每平方英尺就落在5区,使用曝光因数为3的滤镜,大约要用f32,时间为一秒钟。我不知道前景的亮度多少,但是我希望它会勉强处于曝光范围之内。我并不寄希望于侥幸;我标出对底片进行水浴显影。这将是对区域系统的一次很好的试验。……我最低限度地消除了天空可能出现的的密度不匀的现象。白十字架正处在阳光的边缘,并且相当“安全”;有阴影的前景亮度很低。假如我知道它的亮度的话,我至少会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曝光(半个区域的曝光)。我可能随后在显影时控制月亮的色值,前景的密度会稍微增加一点--而且是值得那样做的。”

事实上,灵活运用区域曝光理论,再加上精良的后期暗房技术,才造就出了《月升》这幅杰作的。

 

9.11曝光与影调控制

影中,像的影控制是表景物的次感、立体感的重要手段,影也是影的基本表达方式。

 

1.曝光与黑白摄影的影调表现

在拍摄取景的过程中,应对被摄景物的明暗情况做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景物中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要特别注意,区分出哪一个部分是重要的、必须表现出来的,通过对这一重点表现部位的确定来选择曝光量,对非重点部分的影调只好任其自然,予以舍弃。

对同一景物,是以明亮部位作为曝光依据,还是以暗部作为曝光标准,可以拍出不同影调效果的影像。高调效果的照片,以白为主,明快清朗,适合于表现一些积极向上的题材;低调效果的照片,以黑灰为主,深沉庄重,适合于庄重严肃的题材。这儿分别给出了高调效果的人像和低调效果的人像各一张,通过控制影调,让人对照片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心理情绪反应。

一般来讲,如果主体主要部位的影调得到了正确的呈现,曝光就是准确的,影调的再现也是恰当的。

需要注意的是,高调与低调的效果,并非仅在黑白摄影中才应用到,在彩色摄影应用也很广泛。比如这儿的这幅人像作品就是一幅高调人像。

 

2.曝光控制与彩色摄影的色彩再现

彩色摄影由于需要正确地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对曝光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彩色摄影图片一般都有个基调,依基调的色彩不同,分为冷调、中间调和暖调。冷调的色彩以蓝、紫色为主;暖调的色彩以红、橙、黄为主;中间调则是介予冷暖二者之间。这里我们给出了一幅冷调的照片和一幅暖调的照片,使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

  

  

同一个场景,既可以表现为冷调,也可以表现为暖调,这取决于拍摄者个人的创作意图。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做到尽量确保基调色彩的正确还原,这是曝光控制的第一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说彩色摄影正确曝光的主要依据是基调色彩的景物的亮度。

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对正确曝光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彩色反转片比彩色负片对曝光精确度的要求更高。彩色反转片允许的曝光量误差不得超过半级;彩色负片的曝光量误差不得超过一级。

根据拍摄的实践,彩色负片在曝光稍过度些时,色彩还原更好些;彩色反转片在曝光不足些时,能得到较好的色彩表现。

 

 

10.相机的使用与保护

 

一些关于摄影的入门技术的东西就讲到这里了,这些技术概括起来大概就是下面的十六个字:相机端稳,对焦精确,曝光正确,注意取景。

下面是一些关于相机的使用与保护的简单的小tip,我相信大家都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相机的。

1.防潮、防震、防磁、防高温。

2.保持光学系统的清洁(尤其注意防止手指接触镜头)。

3.保持电子电路工作正常。

4.使用完毕后,应使快门处于释放松弛状态,把光圈开至最大或最小,调焦于无穷远处,关闭相机的电源开关。

 

 

11.初学摄影的注意事项

 

下面再介绍一些摄影初学者常易犯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

 

11.1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时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这里给出了手持相机的正确姿势,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11.2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造成这种错误有两种可能:

1.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

2.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只要适当注意一下,就很容易避免这个错误的。

 

11.3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可能的原因也有两个。

1.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

2.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

解决方法:

1.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

2.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

3.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4 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造成的;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造成的。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因为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10.5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我们也已经介绍过了景深的概念,前景深与后景深范围之比12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

1.选择性对焦。因为前景深<后景深,所以应聚焦在靠前排的中心位置。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

2.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8左右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

3.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11.6 照片影调偏色

a. 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b. 偏红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

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

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

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使用色温滤镜可以有效的解决色温的问题。当然现在大家都使用数码的了,用PS后期处理一下校正色温是一种更加方便简单的做法。

 

12.八条经典实用的摄影技巧

 

1.Sunny 16 Rule (阳光十六法则)

Sunny 16 Rule”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2.Moony 11,8, and 5.6 Rules (月光1185.6法则)

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

 

3.Sunset Rule (日落法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

 

4.Camera Shake Rule (相机抖动法则)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5.Anatomical Gray Card (灰板法则)

随身携带18%的中灰度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6.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法则)

当被摄无题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7.Exposure Rules (曝光法则)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加1挡曝光。

 

8.Action-stopping Rule (捕捉动态法则)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3.结束语

 

好了,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就结束了。不好意思,罗罗嗦嗦的讲了一大堆,又超时一个小时,真是很抱歉!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能耐心地听完这节课。今天的课主要是一些纯技术性的内容,除了第一个用作引子的秦始皇的相貌问题还有些有趣之外,其余的内容都比较枯燥,我讲的也会有一些错漏的地方,因此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没办法一下子吸收和消化如此多的内容。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随时来咨询。我们在下节课将给大家讲解如何构图的问题,这是摄影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部分,将由张朔源同学为大家讲解,欢迎大家继续来参加我们这个讲座。

再次谢谢大家!

 

 

浏览(1053)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小楼一夜听春雨 留言时间:2009-06-19 05:14:32
拖了好长时间
终于想到把图片全都给添加上来了
完成之后顿感一阵轻松
就好像是欠了好久的债一朝偿还的那种感觉
回复 | 0
作者:硅谷 留言时间:2008-12-27 22:48:36
Can you upload the pictures for this lesson? Thanks a lot.

DG version of Beethoven is way too expensive.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money, you can pick individual CDs with best reviews. Brilliant Classics only cost $109 including a lot of excellent CDs. Nothing will go wrong with it.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小楼一夜听春雨 ,46岁
来自: Japan
注册日期: 2008-06-05
访问总量: 548,44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恭祝各位新老朋友2012新年快乐!
中秋快乐!!!
为本学期《才艺讲座》的致谢信
《才艺讲座》第14讲《简易家庭保健按摩手法》开讲
《才艺讲座》第13讲《自制蛋糕与各式点心》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12讲《海南竹筒饭》明晚开吃
《才艺讲座》第11讲《长笛欣赏》今晚(6.9)开讲
《才艺讲座》第10讲《商业法和公司概论》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9讲《小提琴欣赏》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8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7讲《阪大学生自拍DV欣赏》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6讲《重庆风味小吃》今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5讲《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技巧》明晚开讲
《才艺讲座》第4讲《古典音乐欣赏入门》明晚开讲
关于开设阪大中国留学生《才艺讲座》以及讲师募集的通
第一届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摄影展开幕
衷心祝福所有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摄影入门讲座》第八讲即将开讲
《摄影入门讲座》第六讲即将开讲
《摄影入门讲座》第四讲即将开讲
《摄影入门讲座》第三讲即将开讲
《摄影入门讲座》第二讲即将开讲
朋友来坐坐
最新发布
· 白色情人节的打酱油诗配画
· 重弹出击—彻底检证系列 乐器篇—2
· 长篇连载—彻底鉴证系列 乐器篇—2
· 胶木笛头的系统--中音笛头20支试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友好链接
· 硅谷:硅谷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羽毛球巨乐部】
· 羽毛球教学系列-《跟世界冠军学
· 羽毛球实用技术19:双打战术练习
· 羽毛球实用技术18:单打战术练习
· 羽毛球实用技术17:球路练习
· 羽毛球实用技术16:步法练习
· 羽毛球实用技术15:接杀球
· 羽毛球实用技术14:抽球与封网技
· 羽毛球实用技术13:扑球技术
· 羽毛球实用技术12:勾球技术
· 羽毛球实用技术11:挑球技术
【摄影讲堂】
· 第4届西日本地区暨第5届大阪大学
· 第三届西日本地区暨第四届大阪大
· 父辈的旗帜
· 年终总结之器材收藏3-尼康F4
· 年终总结之器材收藏2-康泰克斯RT
· 年终总结之器材收藏1-Rolleiflex
· 老周语录集1
· 关于《摄影入门讲座》第四讲《光
· 给阪大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入门讲
· 给阪大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入门讲
【春雨书斋】
· 古书新读之《封神演义》
· 读史当读痛史,做人务做铮人-重
· 《才艺讲座》第三讲之《读书笔记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7-《唱片艺术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6-《新版古典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5-《爵士之眼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4-《我们的时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3-《日本的24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2-《国家地理
· 年终总结之读书报告1-《东京日和
【信息资讯】
· 第三届西日本地区暨第四届大阪大
· 第二届西日本地区暨第三届大阪大
· 第二届西日本地区暨第三届大阪大
· 第二届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摄影
· 第一届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摄影
· 第一届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摄影展
· 第一届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摄影
· 第一届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摄影
· 介绍一个关于救灾护理知识的网页
【我的高中时代】
· 我的高中时代31 - 爱情手记8
· 我的高中时代30 - 爱情手记7
· 我的高中时代29 - 爱情手记6
· 我的高中时代28 - 爱情手记5
· 我的高中时代27 - 爱情手记4
· 我的高中时代26 - 爱情手记3
· 我的高中时代25 - 爱情手记2
· 我的高中时代24 - 爱情手记1
· 我的高中时代23 - 南柯梦记
· 我的高中时代22 - 捉鳖记
【人生随想】
· 姐姐
· 中国式国际学术会议
· 今天你EF了吗?
· 雷滴嘎嘎,俺“被名人”了
· ZT: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 转载--何謂馬來西亞華人?
· 那些并不如烟的往事 1
· 六月的餐具人生
· 有感于“组织捐款”的断章三题
· 代表来了--题献给两会
【纯粹灌水】
· 悲剧!2月14日情人节变离人节?
· 厨艺秀 - 端午节粽子
· 大毒枭bullcai放毒记!
· win7安装激活小记
· 老张结婚的故事
· 喝了杯麦当劳的催眠咖啡之后
· 回国过年十宗罪
· 我在日本使用IPHONE的悲惨经历
· 向伟大的逆转王土耳其同学致敬!
· 在大阪K歌
【我行我色】
· 白色情人节的打酱油诗配画
· 日本名山纪行5—北阿尔卑斯山枪岳
· 东瀛漫笔12-云上的日本
· 日本名山纪行4 - 北阿尔卑斯山剑
· 日本名山纪行3 - 北阿尔卑斯白马
· 东瀛漫笔11 - 京都衹园祭山鉾巡
· 日本名山纪行--大峰山(II)
· 东瀛漫笔10-2011日本乡村新年之
· 东瀛漫笔9 - 京都岚山花灯路
· 黑白光影
【音乐手记】
· 重弹出击—彻底检证系列 乐器篇—2
· 长篇连载—彻底鉴证系列 乐器篇—2
· 胶木笛头的系统--中音笛头20支试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长篇连载:最适合Soul/R&B/F
· 笛头的光辉 – 中音金属笛头测评
· 举世罕见的美国Selmer公司“Varit
存档目录
2014-02-13 - 2014-02-13
2014-01-03 - 2014-01-03
2013-12-02 - 2013-12-02
2013-10-29 - 2013-10-29
2013-06-19 - 2013-06-19
2013-05-08 - 2013-05-08
2013-03-16 - 2013-03-16
2013-01-27 - 2013-01-27
2012-12-11 - 2012-12-11
2012-10-02 - 2012-10-02
2012-08-20 - 2012-08-25
2012-06-03 - 2012-06-21
2012-05-31 - 2012-05-31
2012-04-03 - 2012-04-03
2012-03-14 - 2012-03-20
2012-02-12 - 2012-02-12
2012-01-07 - 2012-01-07
2011-12-05 - 2011-12-28
2011-11-02 - 2011-11-02
2011-09-04 - 2011-09-14
2011-08-04 - 2011-08-30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3-03 - 2011-03-03
2011-02-27 - 2011-02-28
2011-01-10 - 2011-01-19
2010-12-05 - 2010-12-25
2010-11-22 - 2010-11-24
2010-10-25 - 2010-10-27
2010-09-22 - 2010-09-22
2010-08-26 - 2010-08-29
2010-07-11 - 2010-07-11
2010-06-01 - 2010-06-26
2010-05-06 - 2010-05-25
2010-04-19 - 2010-04-19
2010-03-05 - 2010-03-18
2010-01-05 - 2010-01-27
2009-12-08 - 2009-12-22
2009-11-02 - 2009-11-27
2009-10-01 - 2009-10-26
2009-09-09 - 2009-09-25
2009-08-12 - 2009-08-12
2009-07-20 - 2009-07-27
2009-06-01 - 2009-06-29
2009-05-08 - 2009-05-22
2009-04-06 - 2009-04-29
2009-02-04 - 2009-02-04
2009-01-02 - 2009-01-08
2008-12-03 - 2008-12-30
2008-11-05 - 2008-11-26
2008-10-04 - 2008-10-30
2008-09-05 - 2008-09-28
2008-08-06 - 2008-08-31
2008-07-01 - 2008-07-30
2008-06-05 - 2008-06-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