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康泰克斯Contax RTS3
康泰克斯,一个已经逐渐远去的绝响…
德国的卡尔.蔡司(Carl Zeiss)公司于1890年成立了光学部门,专门设计相机镜头,1896年诞生了著名的Planar结构,1902年设计出了称雄半个世纪的Tessar结构,1926年设计出的Sonnar结构在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大放光彩,1951年另外一个绝世经典Biogon诞生了…可以说,现代通行的相机镜头的结构基本上全都是源自于卡尔.蔡司公司的经典设计。同时,蔡司公司为了对抗老对手徕卡公司,也积极投入于相机制造业中,1926年成立Zeiss Ikon公司,专门设计制造相机,1932年推出了著名的康泰克斯(Contax)品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50年代是德国相机镜头确立世界王者地位的黄金年代,蔡司和莱卡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光学巨人,人们都认为这个格局在将来都不可能发生改变。
可是一进入到60年代,日本相机厂商迅速崛起,给德国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虽然蔡司公司在1963年设计出了适用于单反广角的经典Distagon结构,71年更是设计出了超广角零畸变的Hologon结构(这可以说是镜头设计史上的一个奇迹,超越了工业设计的范畴而达到了艺术设计的顶峰--仅仅只依靠三枚镜片就完美的消除了超广角镜头的视场畸变!),但是在1972年蔡司公司还是因为成本过高竞争不利而宣布停产Contax相机,并开始积极寻求与日本厂商的合作。1975年蔡司公司宣布与日本Yashica相机公司合作恢复康泰克斯品牌,并共同开发新一代35毫米单反照相机系统,Yashica主要负责相机机身的设计制造,以及一部分新型镜头的制造,而蔡司公司则主要负责新型镜头的设计与一部分制造。新一代的相机卡口被称为Y/C卡口。同时在Yashica的建议下,蔡司公司选择了日本富冈光学公司作为CZ镜头的加工厂。为了保证品质,在日本所有的镜片生产线全都由蔡司公司提供,玻璃的原材料都来源于蔡司旗下的肖特光学玻璃厂,最为关键的产品质量检验部门也完全由蔡司公司的人员负责;富冈公司只负责加工和装配。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在日本生产的蔡司镜头也具有和德国蔡司相同的最高品质。
1975年,合作的结晶,康泰克斯RTS相机问世,RTS意为Real Time System。之后,经过两代的改进,1990年第三代康泰克斯RTS3相机问世了。这部相机被广泛赞誉为手动相机之王,是当时功能最强大的一款手动相机,定价上也是所有同类型版本的135单反相机中最昂贵的----35万日元,超过莱卡的R8(34.3万),尼康的F5(32.5万),更不用说佳能的EOS1V和美能达的A9了。不过现在胶片已经式微,且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当年的一代机皇也落魄成乞丐了。我这台二手的康泰克斯RTS3,只花了定价十分之一的钱,品相虽然一般(B级),但是功能完好,我认为相当的值。虽然现在数码当道胶片式微,但是对喜欢胶片摄影的我等来说,现在正是淘宝的好机会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顶级器材,现在只需要几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拿下了,还有什么比着更爽的事情了吗?大家如果有什么不要的宝贝,比如说哈苏X-pan啊,哈苏903啊,林哈夫617啊,金箍棒啊月光宝盒啊之类的,尽管全都往我身上砸吧!...
康泰克斯公司在RTS3相机上采用了大量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材料。RTS3机身上一共采用了5种类的金属,其中包括大量使用了当时尚属稀有昂贵的镁合金和钛金属。另外据ASAHI CAMERA杂志对RTS3相机生产制造的深入采访中提到,在RTS3生产制造的早期,要用到一种“润滑油脂”,这种东西一克的价格是1万日元,而RTS3一共用了8万日元的这种”油脂”,这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RTS3定价35万日元的由来。RTS3相机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脑门,取景器的亮度非常高。RTS3上的很多功能设定都给予了独立的按钮或是扳手,比如说传统式的胶片感度设定方法,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它的做工非常精良,包括快门刻度在内的所有字母数字都是蚀刻,机身虽没有号称防尘防滴处理,但各个金属接合部分严丝合缝,让人感觉很放心。他的快门非常轻盈,机震也非常的小。RTS3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快门手动时B,4s-1/8000s,自动快门时32s-1/8000s,暴光模式Av,Tv,M,同步速度1/250s,X接点1/125s,2s和10s两种自拍,多重暴光,ABC包围暴光(刻度1/2--1),暴光补偿(1/3刻度,正负2),3毫米点测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5种可更换取景屏幕,接近100%的取景率,电子景深预测,反光镜锁,电磁和机械两用快门线插孔,纵向拍摄用快门等等。
RTS3最强大的一项新技术就是采用了RTV实时真空吸附系统(Real time vacuum)来减小胶片的不平整度。众所周知,所有的镜头都是以胶片处于完全平整状态为前提而设计的。要想更好地发挥镜头的超高描写力,就要求胶片必须尽可能的平整。而遗憾的是,实际上胶片在压片板上的平整度是不尽如人意的。一般在过卷的第二张其平整度大约为15微米,随着过片其状况会有所改善,但是在第10张时其平整度仍然在12微米左右。这会带来什麽后果呢? 以85mm/1.4镜头为例,若被摄主体距离为3米时,当光圈全开时其胶片的不平整会导致约15mm的对焦偏移!这足以影响实际纪录影像的清晰度。如果被摄主体距离更近的话,其影响将更加严重。针对这个问题,康泰克思公司在RTS3机身上设计了RTV实时真空吸附系统。在快门动作之前,在胶片和压板之间形成负压使胶片在拍摄瞬间紧贴压板,使胶片平整度达到2微米以下的程度,从而在硬件上最大程度保证实际获得的影像的高清晰度。再配合上具有超高解像力的蔡司镜头,就可以达到现在135胶片的光学极限。康泰克斯RTS3也是唯一一台采用了这种技术的135相机,今后估计也不会再有了--都到了数码年代了,不平整度的问题已经归结为感光芯片的制造精度问题了。但是对于胶片摄影的爱好者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部梦寐以求的近乎完美的相机。
可惜的是,蔡司公司秉承德国公司一向质量至上的完美主义,因为在镜头上附加自动对焦环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素质,所以没有在80年代相机全面自动化的潮流中及时跟进,而是一直坚持发展手动相机。虽然这种“毫不妥协”的理念为康泰克斯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却没有赢得市场的亲睐。直到2000年康泰克斯才推出自动对焦的N1相机并采用了全新的N卡口,但是为时已晚,市场已经被佳能,尼康,美能达等公司瓜分完毕。2002年又因投入过巨发展超越时代的135全幅数码单反相机,最终导致经营陷入了困境。在坚持了几年之后,2005年4月12日,康泰克斯这个品牌还是再次倒下了。
今天,虽然康泰克斯品牌没了,但是蔡司公司仍然在不断的推出配合各种卡口的蔡司镜头以满足全球摄影爱好者们的需求,从大幅相机的林哈夫,到中幅的哈苏禄莱,再到135的莱卡,尼康,佳能,索尼,蔡司镜头的爱好者们还可以继续从中领略到蔡司镜头的博大精深与美妙动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