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看看以下所转录的三段文字: 有时我都唔知自已系乜嘢人架,个躯体系中国人,个心好似英国人,讲中文好呢定系讲英文好呢,都要諗餐死。睇返周围D鲁友, 外表系中国人, 里面其实系扮紧中国人;有D外表中国人, 里面其实系疑似中国人;有D外表系中国人, 里面其实系超中国人…… 总之好混沌。 你地香港人唔使諗喇,国际学者都话凡系比人殖民过嘅地方都好难揾番原本文化架啦。当初佢哋殖入嚟果阵, 第一步唔系融入你哋嘅文化, 而系改造你哋, 洗你地成为宗主国嘅缩影, 佢哋美其名话改造吓你哋, 茶实系否定及取消殖民地原本嘅文化, 方便佢哋统治嘛。 作为香港人,我都好明白香港D精英嘅心情ge, 佢哋对前宗主国多多少少都怀住一种几矛盾嘅情感啰。佢哋一方面心底又几反抗宗主国嘅统治, 家陣回收咗嘞, 另一方面又怀念宗主国嘅统治, 唔多唔少都有倾慕宗主国D文化咁啰, 怪唔得叶丽仪响回归果日系濛濛细雨下唱番首好有feel嘅Memory黎回味吓咁啰。 我经常从不少香港的网页上看到这类港式中文,复杂的香港文化可见一斑。然而, 比起混入更多的粤语方言俚语、直接挿入英文词语或字母、甚至所谓“潮语”、“火星文”, 这几段可算得较浅白、较容易为大多数同胞所看得懂。 童言没有在香港接受过教育, 不了解香港的中文教学, 但见香港很多青少年学生的书面“中文”,都是这种杂交文字。而更令人费解的是, 作为导师, 作为社会精英, 以及肩负着传播文化、传递讯息、教化同胞和促进社会文明重任的中文媒体, 却有意无意, 甚至刻意去“创新”去“发扬”这类崇洋灭祖的文化! 中文的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舍弃不用, 却要借助A、B、C、D、……, 搞什么“5楼A座”、“B级”、“C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更是肆无忌惮地在中文行文中大量塞进英文(有时甚至日文假名或日文词汇),以添加洋味与和风! 我就不信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文非要靠几个洋字,造作一点洋腔洋调才足以达意传情! 老祖宗留下丰富多彩的中文不经心去学,却去借几个洋字来向同胞炫耀。要不,有时也砌上一两个古僻的中文字(可怜的是他们不求甚解甚至根本不懂),比如“儷”字,意为相并、对偶,引伸指夫妇(伉儷),却用在摄影上,什么“儷影”(选什么小姐时那些小姐们的留影);“汘姿堂”—这个“汘”就更莫测高深, 按“汘”字是古时河流的名称, 童言愚昧, 斗胆揣测, 兴许是“纖”(简化字写作“纤”)之误也,“汘姿”或指纖(纤)体瘦身。又如日文的假名“の”用法与中文的“之”相通, 但普遍滥用反而变得不符合日文语法,“優の良品”在规范的日文中,其实无需“の”字。时常听人口语港式英文“Secu (读seek-kiu)”,即“Security”, 为什么就不肯说“保安”? “你肯定不肯定?”偏要说“你su 唔su aa?” 祖国的文化被糟蹋到如此地步,唯有慨叹时下这类变种的中文: 先天不足, 後天失调;拜洋欺祖, 貽害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