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教小孩子学中文,还是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才容易奏效的。八岁的小孙女在中文学校里学了“啄木鸟”的“啄”字,我在辅导她温习时,她告诉我,她的老师说,“啄”字不要“口”字旁,是“豬”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但为了尊重她的老师,不直接说老师说错了,而是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豬的两条腿给绑起来了。”孙女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见她有兴趣,于是我替她补了以下一课: “啄”字她已懂了,也知道“口”字旁与口有关,所以,我就从另一边“豖”说起。我先替老师把捆绑豬的绳解去,写成“豕”, 并把“豕”的不同时代的进化写出:
(分别是甲骨文,篆书和楷书,下同)
把甲骨文的写法向左转90度,问她像不像一头豬,她说像。我说古时人们写字就像画图画,这就是最早时“豬”字的写法,“豕”字普通话读“使用”的“使”字音,广州话读“始”字音,后来“豕”的主人搭起了一个盖子,“豕”便有了一个“家”,这就是“家”的来由。她笑了。我接着又写了“豖”三个进化的写法:
还是把第一个写法左转90度,我说,豬不听话了,主人把牠的两隻脚绑起来,就是这个“豖”字,普通话和广东话都读“畜牲”的“畜”字音,“豖”字意思是豬被绑起了两隻脚,因此牠很难走了。孙女又笑了。我紧接着说,豬被绑起来,当然不开心,拚命用嘴到处乱碰乱撞,碰到什么好吃的便用嘴咬来吃。这就有了“啄”字,“啄”字其中就有用口敲击撞击的意思。(古诗词有“归来残月窥窗角,星初落,几回欲把朱扉啄,人知觉。”其中的“啄”便是“敲击”之意;“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里的“啄”则是“咬”的意思。)以后人们就专门用这个字来指鸟类用嘴叩断并夹住东西。“啄”普通话读“著衣服”的“著”;广州话读“剁肉”的“剁”。有一种鸟专门攀缘树木并啄食树木上的虫,这就是啄木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