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馋师来稿
1. 平等是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 平等是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没有之一。 杜鲁门当选总统之后,他的邻居路过,对坐在门前的杜鲁门的母亲说,你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当选了总统。杜鲁门母亲说,我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正在后院里刨土豆呢!(仅凭记忆,也许不确,但,差不多)。 不管是当总统的,还是种地的,都是平等的。杜鲁门母亲的这种思维和价值观,是源于基督教义的。 所有人都是造物主之子,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作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也不论国王和乞丐。 在英语里,没有那么多关于亲戚关系的称谓,因为,不需要区分。大家都一样,还区分什么,不是多此一举嘛! 儒家“博大精深”的,就是区分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区分,首先是在家庭开始的。例如父亲一系的,称为“亲”; 母亲一系的,称为“戚”。皇亲国戚,皇是父亲,是父系的;戚是母亲,是母系的,舅舅这一系列,只能称为国戚,比其皇亲来,还是差了一等。 以此为基础,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姑表亲、五服六亲之类,都出来了。小时候,听我奶奶一辈的聊天,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但是,这一套繁文缛节,在现实中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是人心涣散。 不能不说儒学精心设计这套礼制,本意肯定是为了凝聚人心,是为了增强大家族向心力的。 然而,事与愿违。 为什么? 因为,有等差。 最先离开家族的,一定是最外围“选手”——在家族里,他始终是被歧视的那一圈;他处于家族的最底层,上面的人、内圈的人,都能指使他。他就像一个服务生,时刻准备着各路大爷差遣他。 他在这个家族里,何苦呢!服务生跑得快,还有服务费呢! 他每天跑腿儿,伺候的可是大爷,跟大爷能要钱嘛! 所以,他能跑的时候,一定第一个跑了;不能跑,就消极怠工,且,伺机捣乱。 因此,贾府里的贾环才一肚子的火气,没地方可撒,就把燃烧的蜡烛推到宝玉的脸上,烧宝玉一脸燎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都是贾政的儿子,一个正房生的,一个姨太太生的,待遇就天上地下。贾环心里能舒服嘛? 能不火冒三丈吗? 要是可能,他还会呆在贾府里嘛?逃离家族的目的是,追求平等。而只要在家里,他就是那个最受气、只有义务几乎没有权利的人。 最外圈的走了,次外的,也肯定走;次外的,走了,剩下的也要走。以此类推,大家族就像一个大饼被蚕食一样,只能留下核心圈——也可以叫光杆司令。 可见,儒学设计的家族,是没有凝聚力的。儒学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大家族,结果,却是土崩瓦解;不是土崩瓦解,就是内斗不已——为什么?要在家里争取一个更靠上的位置啊。否则,就会在下面被踩。 儒学还是家国一体的,就是把家族那一套东西,层层递推,套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国家头上去。 不仅如此,还要推广到全天下去;国和国之间的关系,也套用家族里的五服——近亲远疏。越近的越亲,越远的越疏。不仅如此,越近的还越先进,越远的越落后。中心的,当然就是文化中心了。 有一个安南、也就是今天越南的使臣,和大清朝礼部官员,因“礼”而起的辩论,值得一读。 乾隆初年,安南使臣因为清朝诏谕中有“外夷贡道”之语,非常不爽,自认为久沐中华文化,早已由夷入夏,不再属于“外夷”之列,于是,请求将“外夷”改成“外藩”。 可是,皇帝的诏书哪儿能说改就改啊!今文经学大师刘逢禄正在礼部,他回复安南使臣:《周官•职方》记载,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离王国有七千里,藩服却有九千里,因此,藩国偏远而夷服亲近。 来中国的,都是仰慕天朝文化,以及天朝的地大物博和无所不有。不是谁都能来的,不是什么时间都能来的。要审批,批准了,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来朝贡。 既然是被批准的,既然是朝贡,来了当然要遵守天朝的规矩下跪。不下跪,谁让你来啊。 来了,还不下跪,那你就赶快滚蛋,大清国不稀罕你们这些人,和你们的奇技淫巧——这就是近代中国和英国以及后来欧洲列强之间的根本分歧。 大清是以礼服人的,这个礼,就是儒学的礼。 礼,起于家,成于族,适于国,而一统天下。 因此,说中国文化的根本是儒学,毫不为过。 但是,在所有的儒学经典中,是永远也找不到“平等”两个字的。连篇累赘、不厌其烦所叙述的,只有“等差”。“礼”的核心,就是等差;儒学的最核心概念,就是礼;“礼”是儒家花了最大心血来浇灌的,这一点,从《礼记》是所有儒家经典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可证。 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为什么说儒学是反文明的;为什么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苦苦追寻,却始终无法走上现代文明之路的根本所在。 根本就在于,儒学之毒深深地弥漫在中国文化的机体之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无不是在儒学的毒液之中浸泡过的,无法切除。而只要不清除儒学的毒素,以平等为核心的现代文明的种子,就成长不起来。 2. 儒学走远了吗?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先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之后,又有“破四旧”、批林批孔,甚至曲阜孔子的老巢,都被捣毁了,儒学的影响还有那么大吗?儒家还能留下多少呢? 读者诸君,有所不知。 儒学作为一种主导中国2千余年的、主流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表面上的,而是无形和、内在的。或言之,儒学已经深埋在中国人意识的最底层,并起支配作用,但是,你却没有感觉到。 看几个例子。 第一, 书店里,四书五经的销量,在所有古籍之中,始终是占先的;研究《易经》的书,名列前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望尘莫及;于丹教授讲了一次《论语》,听众数千万;之后,出版的书,销量过百万。 第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依然是极为稳固的金字塔结构。以教育行业来说,大学、中学、小学都分重点、非重点,有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校内还有重点班、非重点班;重点学科、非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各类山头、河流命名的学者,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学者、泰山黄山等学者。 重点当然要受照顾,非重点自然被忽视。 第三, 中国古人之中,先是曾国藩被追捧,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洛阳纸贵;近来,王阳明又成了热点,热度比曾国藩有过之无不及。曾国藩、王阳明,都是正宗的儒家信徒。与此相对,从没有一个道人、佛教徒被追捧,更不要说达到曾、王二人的高度了。 第四, 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千万数量级,然而,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下降,反而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却备受冷落。如果说,其他方面的现象,都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的话,高考、职业教育则是一个社会的全局问题。为什么人们对大学趋之若鹜,而对技工教育冷眼相对,背后的深层原因,难道不是儒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在作怪嘛! 如果技术工人、体力劳动者,能受到社会的同等重视,高考会那么热嘛? 第五, 前几日,网上传出一份山西某小学将学生家长分为11类的表格,其中有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等分类。 最后,举一个例子,你批评了某某高官一句,周围人不管你说的对错,而是会问你:你有资格嘛? 这是司空见惯的——资格?资格不就是在追问你在“社会金字塔”中的位次嘛?要是你的位次高,就有资格;否则,就没资格。 有时,儒学并不是离去了,而是换了一个“马甲”潜伏了。 这样深层的影响,只凭喊几次口号,开几次批斗会,写几张大字报,和把孔夫子的墓碑砸碎了,就从中国文化中抹掉,是不可能的。 而且,最要命的是,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49年之后对孔子的批判,都没有打中孔学的要害。远不如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家福泽俞吉,一语中的——“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没有人在上,也没有人在下,于是,人人平等。特别地,这是老天爷的意志,天意不可违。孔夫子再厉害,也大不过天啊。 打破了等级,儒学体系就彻底崩溃了。 儒学纵有万般好,只要其核心理念和目标,是维持不平等的社会体系,那么,其所有的好,都会被这个“核心”所吞噬。其余的好,不是变得更坏,就是变成伪善。 3. 儒学可以升级吗? 儒学可以升级为现代文明吗?可以。 那就是要把不平等的“礼”,从儒学中彻底切除。 可是,彻底切除了“礼”,还是儒学嘛? 不是了。 这就是儒学的致命伤,也就是深陷儒学泥潭的中国,难以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 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