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源自黄帝,那么,究竟是如何进行传承的。
有一个关键人物,姜子牙,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吕望,他是一位黄老道家。文王也是道家人,却不能够被称作道家,他没有能力推演《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否则,并不需要吕望,凭借自己的实力就可以灭商。
黄老之学由吕望带到齐国,稷下学宫是在研究他所留下的道学。诡道源自兵道,不过,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孙子兵法》中出现了一个名字,黄帝,在行军篇中是在引用黄帝的兵法。因此,法、兵、纵横、医等诸子百家皆是黄老一脉,彼此之间都有联系。《周易》的卦辞和爻辞有可能出自文王和周公旦之手,不过,是在参照黄老道学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周易》只是个虚太极。《易传》则是出自稷下学宫的其他道家学者。
具有实太极境界才有资格被称作“准道家”,达到无极境界才能够被称作“道家”,真正的精髓则掌握在姜子牙的手中,它即是《道德经》。
《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华文化的根本在于黄帝所传的阴阳五行学,道家思想又被称作黄老之学,因此,“中”是指中土,被用来指代黄帝,“守中”是指遵循黄帝所讲的天道。 天道无极,无穷无尽,无法言尽,“无极”即是生生不息之道。
道家,存在两种属性,其中之一为“土”,吕望的“望”是指在高处观望,本义是指站在山顶观星,庄子的“庄”是指“土”,鬼谷子的“谷”是指“艮”,源自《连山》和《归藏》,分别以艮和坤为主。还有另一支为“火”,只是很少出现,通常为女性。
事实上,整篇《道德经》都在讲“守中”。不仅如此,《管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周易》等中华文明的经典,皆是在讲应该如何“守中”。
追溯古代文明,越往前文字越稀少,因此,《连山》有象无字,或存在少量甲骨文或者符号。之后《归藏》对《连山》进行了补充,存在少量文字,并且出现了卦辞和爻辞,这也正是《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来源。再之后,《周易》以《六十四卦》和《归藏》为基础,逐渐出现了如今所能看到的卦辞和爻辞。
《连山》即是《六十四卦》,《道德经》即是《归藏》。
何谓黄老 老子被史书借孔丘之口称作“龙”,黄帝被称作“黄龙”,相传是有翼的应龙,炎黄子孙也因此自称“龙的传人”。《说文解字》龙部云“,老耆,脊上,从老,开声”,因此,“黄老”也有“黄龙”之意。先人把“龙”作为主要图腾,存在敬畏之心,因此,称作“黄老之学术”。
《老子》是指龙之子,为“龙的传人”之书。 黄老道学被称作帝王学术,并非是指帝王的专用学术,为中华文明之学术。用“帝王”来形容,代表具有绝对性,也可以称其为至尊学术,或终极学术。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是一招半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即太极,包含虚实,不止于此,以至于“无极”。
大道有极
有即太极
天道无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