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硫磺岛是弹丸之地,却大名鼎鼎。到过首府华盛顿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座动人心魄的雕塑:星条旗插上硫磺岛主峰(老任摄于华盛顿,1986)。 电影《硫磺岛家书》(Letters from Iwo Jima)讲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日间的一场生死搏斗,细细诉说了日军的守岛防御战和战败方的心理活动。导演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别出心裁地拍了一部好莱坞日本片,从邪恶一方的角度叙述,主演全是日本人,影片干脆用日语,打英文字幕。 影片从2005年硫磺岛协会在岛上“考古”发掘到一包日军官兵的家书开场。日本民族缅怀先人虔敬且执著,即便先人是战犯也不动摇。岛上甲级战犯岸信介手书的殉国将士纪念碑触目惊心,美国人居然也不抗议他们为战犯招魂。 1945年2月,盟军在欧洲战场反攻进入胜利的尾声,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刚取得中途岛海战的重大胜利。为进攻日本本土,美军的跳岛攻势步步紧逼。若攻占硫磺岛,美军飞机就有了轰炸日本本土的跳板,美军势在必得。日军方面在防务上则捉襟见肘,所有飞机军舰都集中去保卫本土,制海权制空权尽失。面对强大的美国军队,以粟林忠道中将为首的日军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以不可为而为之,负隅顽抗为天皇殉葬。于是,二战中一场最残忍血腥的攻防战在硫磺岛上演。 粟林忠道是美国通,早年是日本驻美武官。明知日军无法抵抗住来势凶猛的美军,但他还是身先士卒和同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影片细细挖掘日方从主帅到士兵面对战争和死亡的心理,演员阵容强大,有绝对上乘的表演。战时日本的社会比我们的文化大革命有过之而无不及,爱国会的大妈和文革的小脚侦缉队有异曲同工之妙。士兵都是战争机器上的齿轮,稍有独立思考就是大逆不道。对人性的拷问是本片的一大特点,最西化的将军(奥运马术选手)救助美军伤兵,怀疑战争,最终选择自杀殉国,而激进好战的军曹却在血与火的炼狱中精神崩溃而选择苟且偷生。集体自杀的场面亦惊心动魄。影片最后还黑色幽默了美国一把:一个小兵好不容易觉悟,冒死投降美军,结果两个看守的美国兵嫌累赘,把他给毙了。 日军在硫黄岛上利用天然的山洞、矿穴以及人工挖制的地道,与美军周旋。战斗持续36天,以日军被全歼告终。攻防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阵亡22000余人(几乎全军战死),美军伤亡28000余人(阵亡近7000人)。战斗的惨烈大大超过美军统帅部的估计,这使杜鲁门总统意识到进攻日本本土将会更加艰难,直接导致了动用原子弹逼迫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决策。 电影放映后媒体采访了许多日本青年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对这段历史大多闻所未闻,电影所带来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失望与自豪交织:为战斗的结果失望,对他们父辈的表现自豪。交战双方的哲学理念是如此不同,美军为正义而战,日军为天皇而战。美军将士被告知他们打完仗就可以回家,而日军则被告知他们铁定回不了家,只有死路一条。战争的惨烈和人性的渺小令人唏嘘。而对于二战,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大多是耻辱。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凤毛麟角,远征军的辉煌屈指可数。盛产的是俯首就戮的绵羊,还有成群结队的汉奸。 这部电影震撼人心,根本在于它的真实。看罢此片,十分感慨美国人的包容。美国的强大,使他们能把日本看作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来研究,因此具有分析对手心理文化的平常心,于是能发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影片深刻地描述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另外电影在日本的上映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民主,成百上千的演员都是日本人,拍这样的片子也不怕被指为日奸卖国贼。 看过《硫磺岛家书》,不要错过它的姐妹篇《父辈的旗帜》。《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亦由伊斯特伍德导演,重点着墨于攻方的美军阵营,从另一个的视角诠释这场血战。硫磺岛战役,由一位纯粹的美国导演拍出正反两方两部电影,奢侈地拥有了两个版本,实乃影迷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