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我参加了第二届恢复高考招生的考试,其实这是一次阴差阳错的举动.但始料未及的是我一生的命运从此改变,甚至,由于蝴蝶效应,在日后因为我的命运的改变也改变了其他许多人的命运. 这一年,我已经28岁了,有一份在当时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在武汉石油化工厂油码头的趸船上当操作工,俗称泵工.工作简单而轻松,工资较高,还有船上补贴.(好像现在武汉石化仍然是武汉效益最好的单位之一) 那时的武汉石化,还在建设之中,但已经招收了大批工人-除了老转(转业军人)之外,大部分都是老三届新三届的知青.差不多都是在75年5月前后进厂的, 也就是说我们一进工厂就是这个厂的老人了,虽然我们什么事也没做. 当时的油码头车间有两艘趸船, 生活设施齐全,供暖供气供水,又无事可干, 让我这个在农村呆了七年的老三届顿时松懈下来, 这一松就差不多松了2年。偶尔的培训, 偶尔的试车, 几乎无事可干。 在这样的环境下, 我没有别的想法, 只想尽快成为技术骨干,在这个岗位上能够脱颖而出, 尽可能的当一辈子的好工人。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 1977年,改革大学招生制度,不再从工农兵中招收学员了,而是恢复高考招生.这个消息虽然震动了千家万户, 可对我并没有影响. 作为一个66届毕业的初中生,我自觉与我心目中的大学隔着三年的时光,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我没有觉得自己出类拔萃到了可以一步跨越天堑的那种程度。 其次,我已经将近28岁了,已经迈入了剩女阶段,那时叫大男大女, 梦寐以求的工作已经有了,还要什么呢, 当然是找个理想的对象成家立业。 还有,就是贾桂效应:站久了,不敢坐-我不相信高考招生会不问出身-连进工厂当工人我都蹉跎了这么多年, 难道会让我轻而易举地去上大学吗. 凡此种种,都使我在1977年底恢复第一届高考时心如止水。 虽然我在此时心如止水,但我们家这时却是热血沸腾,因为我有两个弟弟, 都属于高考的适龄人。大弟是69届的初中毕业生,比我的文化程度还不如,在外地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小弟则沾了跟父母去干校的光, 五七战士回城时所有的子弟一律继续升学, 就近安排,他得以进入我的母校-湖北省实验中学,总算完成了他的高中学业.77年底他正在国棉6厂当工人,干的是三班倒中最累的活-推老板是也。 我们全家都鼓励我小弟弟应考,目的是希望他能换一个工作. 而我的另一个弟弟也很冲动的报名参加了这一次高考. 结果小弟如愿, 大弟落榜. 非常戏剧性的是小弟居然和我的初中同班同学王自新成了大学的同班同学。 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小弟考上了,说明出身已不再是问题,同是初中的同学也考上了,似乎也在告诉我,学识的差距有可能跨越, 但我还是没有想去应考的想法,因为我工作时间不长,按当时的政策不能带薪,父母作为工薪阶层,负担一个大学生还可以支撑, 如果我也去上大学,那就会给父母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 可是大弟不一样,他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如果能够考上大学,他是能带薪上学的。而且,第一次应考毫无准备,以他实际上小学6年级的水平,没考上很正常,但如果现在加把劲,争取一下,应该还是有可能走进大学校园的. 我家也算是略有书香的人家了,而我虽然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再做大学梦,但对能上大学的人仍是青眼有加..所以我和父母都非常希望大弟能够参加78年高考.为了帮助大弟应考, 我和我妈四处寻找各科教材,购买复习资料, 给大弟寄去供他学习. 正在我们全家都在为他奔忙的时候,大弟发来一个消息,他决定不参加高考了,因为他准备结婚了. 大弟想成家, 我们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不到16岁就离家下放农村,招工后又在外地,一直一个人生活,我们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关系把他调回武汉, 所以他很少得到家里的关爱, 这一只是我妈的一个心病。现在他愿意走进婚姻生活,从此得到小家庭的温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非要他按我们的设想去参加高考,只能祝福他,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幸福快乐. 这时已经是夏天了,大概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面对家里一大堆的复习资料,我很气馁。大弟放弃高考肯定还有一个没有明说的原因,那就是去年的高考落榜让他觉得他和大学之间的差距太遥远了。我想着想着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难道高考就这么难吗,我就不相信了, 你怕考试,我就要去试试,让你看看高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潜意识中可能还是觉得如果我可以给大弟做个榜样, 那么大弟明年也有可能再来一博, 从而实现我们全家的愿望。说起来有点令人不敢置信,就是这么荒唐的一赌气,我作出了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一个决定. 真的是阴差阳错啊, 从寄希望于我弟弟到我自己披挂上阵, 就是一念之间。 由此想到人的命运,一念之差改变人生的事例太多了, 我校震惊武汉三镇的12.6事件临门一脚的当口, 我班的两个同学临阵换枪, 两人的命运从此天壤之别。这件事常常让我感叹造化弄人。我自己的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念之间呢,真是 成也一念, 败也一念。 我还记得跟父母宣布了我的决定后, 父母在一个晚上对我表态,支持我参考。 父亲从来没有这么严肃的和我谈过话。他的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说, 你要参加高考的事, 我和你妈妈商量了, 我们同意你去考大学, 虽然 我和你妈妈在经济上会苦几年 , 但是我们愿意支持你去上大学。 我这时才猛然意识到, 我要去上大学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而是需要我的父母为我---一个已经28岁的成年女儿做出很大的牺牲。 今天回忆这一段往事的时候, 我的眼泪都止不住要往下落。 我谢谢我的父母, 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 让我改变命运的理想成为可能和现实。 后记。 我在小弟的空间里看到一段回忆我高考后的趣事, 往事历历浮在眼前。忍不住提起笔来, 写下我生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我很感慨。我知道我的感叹”一念之差”有点宿命,但真的不关能力智力和努力。作为省重点的学生,据我所知凡当时参考了的, 几乎都考上了。而很多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所以现在命运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走进大学的同学在整体上混得较好, 对此我真的无话可表达,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