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辛亥革命投身军界 祖父的故事起始于1911年.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 正在黄州城读书的一个19岁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共和的简单认知, 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 参加了学生军, 走进了阳夏保卫战的枪淋弹雨之中, 并与军队结缘.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的祖父. 想一想, 一个闭塞山区的懵懂少年, 独自一人怀揣理想, 走出山村,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并为理想去探索,去奋斗,这份勇气, 这种奋斗的精神, 我觉得应该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后代学习和坚持. 辛亥革命之后,祖父考进了保定军校,成为第三期炮兵队的学员.同期学员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被人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 祖父的经历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小时候家里每年过年都会有一个客人来拜年.他只要见了祖父马上就叩首跪拜. 我们叫他张伯伯. 祖父逝世时他哭得非常伤心,如丧考妣. 后来 父亲感念他多年的真情相待, 与他兄弟相称. 我们这才知道, 他曾是祖父的勤务员兼炊事员, 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跟在祖父身边, 专门照顾祖父. 一直与祖父在一起. 时间久了他也就把祖父当成自己家的长辈. 有时他也会讲一些当年祖父威风凛凛的故事,据他说,参谋长(祖父)夜晚从北京城外回来,城门已经关闭,而他只要在城下大喊几声,报上参谋长的大名, 守城将士就会忙之不迭的把城门打开, 让参谋长进城.每次说起这个故事他都陶醉其中,露出一种与有荣焉的神情. 父亲也有小时在北京居住并进中南海作客的记忆. 我没有考证过,祖父是在谁的部队里当参谋长,但这一切应该是发生在1927年以后的故事. 因为只有1927年,蒋介石短暂下台后才有桂系军阀掌权的一段历史, 由于与白崇禧同期同学的原因, 祖父因桂系上台而有过一个施展才智的更大空间. 我的猜想似乎也从县志的记载中得到了间接的证实. 祖父与毛泽东是同年出世的, 但是按旧历算却要大一岁.. 因为他是兔年腊月生人. 祖父的家乡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县湖北红安.旧名黄安县. 记得小时候我是多么愿意告诉别人我的老家在红安,可是又多么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祖父也曾是一个将军,但却不是红色的将军. 去年我的两个弟弟曾专门驾车回老家了一趟, 虽然他们与老家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 还有我,还有我伯父家的堂兄妹们, 都从未去过老家. 这次回老家只能说是两个弟弟一时兴起. 想去认识和凭吊一下祖辈的出生地. 时至今日, 老家的交通仍然不能算便利. 简易的土路,总算让小车能一直开到了祖居的村落.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贫穷的丘陵地带啊, 据说我们家的老宅子在很多年里一直是乡政府所在地, 不久之前刚拆掉改建. 至今还有一间老屋仍作为乡邮局在发挥作用. 从祖父参加辛亥革命离开老家后,基本没有回老家常住过, 这一百年中,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百年变迁对这个小山村没有深刻的影响, 唯一的变化就是环境更差了,母亲很伤感地说, 记忆中小时候的家乡是山青水秀(母亲老家也在黄安,离父亲祖居大约七八里路, 很近) , 现在却是一片贫瘠. 偶有几座两层的新砖房,可是没有了那一片青山绿水, 也就再也感受不到家乡的生命力和亲和力. 梦中的故乡被现实摧毁了. . 大弟很感概地对小弟说, 如果不是祖父走出了这个闭赛的小山村, 那我们很可能就像现在这个村子里的年轻人一样还在为生存而斗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祖父真是一个无愧于后代的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