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名著《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问世已经一百三十多年,其间曾多次再版,而内容分毫不变。 然而,定于今年二月上市的新版《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却是一个经过整容的版本。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二百多次的字眼“黑鬼”(N-words),都被代之以“奴隶”(Slave)。 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版商(Newsouth)的理由是:“黑鬼”这个字眼与时代潮流不符,会使很多读者感到不快。换句话说,就是“黑鬼”这个字眼有悖“政治正确”的原则。 马克•吐温的小说反映的是十九世纪美国的社会现实。为了取悦读者,为了“政治正确”,不惜让一面反映历史的镜子变得模糊,恐怕并不妥当。 如果为了“政治正确”,就可以对马克•吐温的小说做手脚,那么,需要整容的岂止是马克•吐温。口子一开,就会越开越大,文学这面反映历史的镜子势必支离破碎,不堪为“鉴”了。 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遭遇,想到《欧阳海之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几乎是人人捧读的革命小说。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欧阳海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茅塞顿开,心中无比畅快。刘少奇变成叛徒、内奸、工贼后,《欧阳海之歌》的这个情节也随之改变:欧阳海读《修养》,越读越来气,终于一气之下把书丢出窗外,不偏不倚,这株大毒草恰好掉进窗外的垃圾箱里。 为政治正确而修改文学作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不可取。在“政治正确”后面,往往都是对历史、观点、情感的扭曲。只图一时方便、轻忽真实的做法,通常会引人偏离正道,去绕弯路。 历史是永存的,而政治是权宜的,因此历史比政治更值得尊重。历史不仅仅写在教科书里,而且也反映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那二百多个“N-words”里。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所以,还是不要为马克•吐温整容吧。 1/6/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