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歐洲─歐洲華文作協2014的成績單
西方朔
德
語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自願入伍,因為他是一位有責任感的知識份子,痛恨“歐洲人缺乏統一的精神”。戰爭結
束後他回到奧地利,深夜難眠,仰望薩爾茨堡的星空,突有靈感,完成了歷史特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1927),書中描寫了拿破侖如何兵敗滑鐵盧,歌德如
何創作《瑪麗安巴德輓歌》以及處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英雄時刻,情節格外吸引人,加之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使得這部特寫集激情洋溢,非常具有感染力。
瓦西里•馬卡羅維奇•舒克申(1929-1974)這顆文壇之星六十年代在蘇聯的上空閃耀輝煌,德語出版的《蘇聯文學史》這樣評價舒克申:“他的風格是追求於平淡中見真實,他是六十年代蘇聯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舒
克申英年早逝,文壇巨星隕落,1974年10月2日,當他在頓河拍攝影片時猝然逝世時,正值其創作的高峰期。逝世後,於1976年被追授“列寧獎章”。這
位蘇聯著名導演、編劇、演員、作家參加過25部電影的演出,憑藉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麽一個小夥子》不僅在全蘇電影節上獲獎,而且獲得第十六屆威尼斯電影
節金獅獎。他還創作了五部中篇小說、兩部歷史長篇小說、四部話劇和近100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有電影小說《紅莓》。
2014年11月4日,普京出席了在國家劇院舉行的舒克申紀念活動。晚會期間上演了由拉托維亞導演執導的《舒克申短篇小說集》戲劇。戲劇結束後,普京與戲中扮演舒克申家人、朋友的演員們交談。
俄
羅斯作家協會設立了“舒克申獎章”
,以促進對舒克申的研究和譯介。2014年12月16日俄羅斯作家協會給中國作家白嗣宏頒發了“舒克申獎章”,獎勵白嗣宏評介和翻譯舒克申的小說及電影劇
本。俄羅斯作家協會主席甘尼切夫•瓦列里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巴威金•奧列格參加了頒獎典禮。
看懂俄羅斯
白
嗣宏,河南開封人,1937年生,1955年畢業於上海市市東中學,1961年畢業於蘇聯國立列寧格勒大學語言文學系。1988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
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同年應聘赴蘇工作並移居莫斯科,曾任蘇聯新聞社出版社編審和蘇聯外交大學兼職教授。白嗣宏一米七的個子,
若把他的著作堆起來,可能還高出他一個頭,用著作等身來形容,絕對不是誇張。《新俄文學百科辭典》這樣介紹他,白嗣宏主要從事俄國文學、俄國戲劇和俄國國
情研究。
白嗣宏獲得“舒克申獎章”,實至名歸。他不但翻譯和評介了大量的蘇聯文學作品,而且是一位難得的蘇聯問題專家。兩岸三地看懂俄羅
斯的學者不多,白嗣宏是看懂俄羅斯者之一。2012年臺灣秀威資訊出版了他的兩部著作。《從集權到民主》反映出俄國的葉利欽時代和普京第一任期俄國民主化
的多種面貌。俄羅斯走向民主起於戈巴契夫解構集權,結束冷戰,開始引進普世價值;俄羅斯真正民主化則是從葉利欽掌權之後開始的。俄羅斯在民主化的過程中,
還必須考慮將本國歷史、文化、社會意識、民眾接受等具體因素,反對照搬西方民主道路和外部強加給俄國西方民主概念。自普京登上俄國總統寶座,開始一系列整
頓工作,採取許多措施,強調俄國特色,反對全盤西化,提出“主權民主”的理論,防止西方國家干涉俄國內政。另一部看懂俄羅斯之二《民主的困惑》則介紹普京
第二任期和梅德韋傑夫任期俄國民主化的新動向,特別是在主權民主論下出現一黨獨大的現象,顯出後共產主義國家民主化之維艱。民主化的俄羅斯,不再是依靠馬
克思列寧的意識形態,而是要在市場機制與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最新反思。他們都要追求一個美好的明天,但也要從過去和當下的歷史教訓
中,發現新的自己與新的世界。
踵武德意志
與
白嗣宏相反,士、商兩棲的謝盛友則是德國學者學生研究的對象。謝盛友1958年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1979年考進廣州中山大學外語系,1988年坐火車
經過蒙古、蘇聯、波蘭、民主德國到西德巴伐利亞自費留學。2014年3月16日他以CSU(基督教社會聯盟)黨內最高票之10621票當選班貝格市議員,
是歐洲首位華人參政,引起德國輿論轟動,令文壇政界觀察家跌破眼鏡。
《南德意志報》主筆古埔塔撰寫的《非德裔政治家謝盛友》專著2014
年秋由南德意志出版社出版。2014年底之前已經有12位德國碩士生以謝盛友的人生軌跡和競選理念作為主線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其中6位是新聞傳播專業
的,4位是政治學的,2位是社會學的。同時,謝盛友的人生故事入編《巴伐利亞──歐洲的心臟》一書。巴伐利亞州長接待貴賓或出訪時,他送禮還有夾帶一本書
《巴伐利亞》(巴伐利亞州政府出版),這本書中收錄了謝盛友的人生故事。
在2012年,謝盛友就被阿克賽爾•施普林格圖書報業出版集團列
入《書寫德國新聞史的人》的立項研究綱要,列入者除了阿克賽爾•施普林格(1912–1985
)以外,還包括近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導致了媒介革命的古滕貝格( 1400 – 1468 ),德國新聞立法的先驅國王克裏斯蒂安七世( 1749 –
1808 ) ,悲劇《丹東之死》的德國作家畢希納( 1813 – 1837 ),《明鏡》周刊創始人奧格斯坦( 1923 – 2002
),聯邦德國總統高克( 1940 - ),德國《圖片報》總編迪克曼( 1964 – ),《本月刊》創始人謝盛友( 1958 -
)等。這些人士的業績和作品成為柏林新聞學院教科書的部分內容,以及學生讀書研究的方向之一。
目前謝盛友是Die Tagespost(每日郵報)的專欄作家。
細寫鄉愁
歐
洲的華文作家大部分還是用中文寫作的,中原、鄉愁仍然是寫作的永恒主題。瑞士華文作家朱頌瑜的散文《遊子的肌膚全是鄉愁》前不久被收錄進廣東作協編寫的文
集。她的《揮春,遊子紅色的夢》獲得“文化中國•四海文馨”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的二等獎,問鼎了這次大賽的最高獎項(一等獎從缺)。
大
賽評委會對該文獲獎的評語:散文中的“揮春”,那一抹中國紅,指的是寫春聯時的紅紙,是符號,是圖騰,也是皈依。作者讓“揮春”穿越時光流轉的滄桑,穿越
五洲四海的阻隔,凝成沈厚而隱喻的文脈,以嫵媚而堅韌的姿態,流動於每一個遊子的夢中。表達綿長雋永的情感,描繪繽紛的華人習俗,將驚鴻一瞥的記憶,揉成
刻骨銘心的相思。
朱頌瑜,嶺南廣府人,現居住瑞士。童年時成長於草木葳蕤的中國南方大地,在一個布滿荔枝花的小村莊度過人生最重要的織夢
年華。傳統文化和遼闊大地是她日後文藝之路的啟蒙之源。她熱愛鄉村生活,熱愛以文字和美學的溫度修身,取暖。朱頌瑜有一顆纖細悲憫的心和文學功底,通達人
情世故,以一顆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心,藉著對聯的今昔印象,在時光與空間兩端穿躍,交叉襯織心靈的行腳,沒有刻意在徵文主題《文化原鄉》及《四海文馨》上面
去作一筆一墨的雕鑿,卻是行行段段圍貼著這個原旨而蜿蜒,文字洗練,闡述帶情,發思古之悠情,餘韻足以讓人沈吟再三,堪稱眼高手巧,懷溢墨香。
2014年10月及11月朱頌瑜分別獲首屆全球華人長城金磚獎提名獎、第六屆“漂母杯”母愛散文大賽歐洲賽區一等獎、以及上述散文大獎。細讀她三篇得獎作品,內容不同,風格各異,惟字裡行間所散發的人共性、文同心、華夏情、天地愛則一,讀來有暖意,馨香入味。
微言歐洲
與
朱頌瑜不同,楊翠屏在歐洲生活幾十年,喜歡觀察歐洲的社經、政治、文化現象,對歐洲有著深層次的了解。她的《誰說法國只有浪漫》從另一個角度告訴讀者:法
國雖然文學著名,但是卻有700萬人是文字殘障者,法國人使用的抗憂鬱藥品量居全球之冠,一個最浪漫的法蘭西民族,卻為人口急劇減少而傷透腦筋。
楊翠屏的著作《你一定愛讀的西班牙史:現代西班牙的塑造》2013年3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獲得僑聯2014年海外華文著述獎學術論著社會人文科學類佳作。
出
生於臺灣中南部的雲林縣斗六市的楊翠屏,1967年考進政大外交系,1984年開始在巴黎第七大學讀博士,一邊照顧年幼的兒子,一邊準備材料寫論文。她自
抒“具備長期抗戰的精神和勇氣”,靠著這樣的毅力和堅持,1989年10月,楊翠屏獲得文學博士學位。1992年通過副教授資格鑑定。
歐
洲華文作家協會在經過趙淑俠一年的奔走籌劃下,1991年3月16日,在法國巴黎成立,是為歐洲有華僑史近百年以來,第一個全歐性的文學團體,目前有會員
80餘人,分布於22個國家。歐華作協得到永久榮譽會長趙淑俠一如既往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在現任會長郭鳳西(比利時)的率領下,會員們個個筆耕勤奮,
個個甘於寂寞,在歐洲深夜星空下努力寫作,2014年一共有11位文友獲得大小不同的文學獎,如波蘭林凱瑜的隨筆《婆婆》、瑞士朱文輝的微型小說《闖
關》、奧地利方麗娜的隨筆《漂泊者的奇遇》、穆紫荊的微型小說《外星人的故鄉》。劉瑛的小說《不一樣的太陽》,售出了電影版權。池元蓮出版了《丹麥之
戀》,德國的呢喃之隨筆集《海外的呢喃》和黃鶴昇之《宇宙心論》,蔡文琪的《土耳其掠影》,捷克的老木出版了散文集《石子路》、隨筆集《直覺世界》、雜文
集《心繫故園》、中短篇集《垂柳》和長篇小說《新生》,西班牙的張琴之詩集《冷雨敲窗》。
高關中的《寫在旅居歐洲時》則介紹歐洲華文作家
協會三十位作家,其中包括獲得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的趙淑俠;散文名家呂大明;華文世界推理小說翹楚朱文輝;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楊允達;國際問題評論
家俞力工;中英文俱佳的雙語作家池元蓮,以及多才多藝的元老作家祖慰等。透過詳栩細膩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幅文字耕耘者的畫像,折射出每位作家的心靈世界,
反映她/他們筆下的人文景觀,並傳述歐洲華人的文史演進與發展。三十位文壇資深作家,透過第三人的側寫,生動描述每位作家在歐洲為華文創作努力耕耘的生命
故事。從這三十位作家的人生,看歐華作協的發展歷程,如何從一棵小樹,茁壯至今日,成就歐洲華文創作的盛況。
(文章来源:2015-03-06 刊登于《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網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