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意识形态抗争与美中争夺科技主导权 冷战(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及其盟国(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及其卫星国(东欧集团)之间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对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在二战结束后,原先结盟对抗纳粹德国及轴心国的美国及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但两国持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为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则为社会主义阵营,两方也因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 意识形态的对立 在冷战期间,意识形态的对立首当其中,而国家利益和冲突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严厉指责资本主义是新世界爆发世界大战的起源的演讲以及丘吉尔在同年3月5日在杜鲁门的故乡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铁幕演说”。在此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关于美国决心支持和援助一切反共产主义国家的宣言,以及美国所主导和推行的“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的出炉,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正式拉开帷幕。 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政权的国家。这无疑大大的刺激了西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欧洲各个政府也对苏联采取了敌对和仇视以及孤立的态度,随着苏维埃政权日趋稳固,随即欧洲各个政府也相继的承认了苏联并且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然而,对于欧洲事务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美国却长期拒不承认苏联政府的合法性,并且公开宣称与之对立的言辞。 在1913年到1921年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仅在国际上鼓励、赞同甚至支持协约国对苏俄经行武装干涉,而且还在美国国内施展强硬的镇压政策,对于国内同情前苏联的势力群体经行镇压,同时并宣布要扶助中欧的民主力量,共同抵制布尔什维克的传播。从威尔逊开始历届总统都延续了这种对前苏联孤立和敌对的态度,直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以来才放弃了过去拒不承认政策,是西欧国家中最后一个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 美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不是代表美国放弃对前苏联的敌视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一贯立场,而是在法西斯同盟形成之后美国不得对苏联作出一定的让步来争取更多的力量来反对日趋猖狂的法西斯主义。 其实意识形态的对立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如何经行社会管理,在如何达到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这些问题上,还有在共产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观念形态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对立,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国之间的均势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之后,英、法、德、日、意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削弱,然而,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取代了英、法等国原有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尤其是美国在战后不可一世的经济地位和鼎盛的国力在全世界无人匹敌。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战后较比过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在战后的全面扩张大大刺激了美国和英国的神经,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延伸和以及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引起了美英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和高度戒备。 美苏之间在欧洲战场上在何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斯大林认为美英的做法坐山观虎斗,甚至有很多美国将领也明确表示要让法西斯制度的德国和专制制度的前苏联两败俱伤,到时候美英再来收拾残局。英美这样的做法触动了斯大林的神经,出于对于自身国家安全和战略的考虑,斯大林处心积虑想通过这场战争把自身的安全边疆推到尽可能远的地区,为此莫斯科不断的在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国家扶持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其中南斯拉夫、阿尔巴利亚、希腊、波兰等国家相继出现了共产党政权组织。 苏联这种做法引起了美英的强烈不满,尤其是苏联针对波兰流亡政府的做法,以及苏联针对希腊和土耳其共产党的做法更是加深彼此的猜疑和仇恨。但是由于反法西斯战争尚未结束,美英在欧洲战场和东方战场仍需要苏联的帮忙,所以无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不能不一面要求盟军尽可能的多占领点欧洲地盘,一方面对斯大林作出某些妥协,为此,著名的“百分比协定”就成了英美和苏联妥协的产物。 战后美苏两国冷战的爆发时多种原因造成的,国家利益和各国世界利益的冲突以及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社会制度的截然不同是导致美苏两国爆发冷战的深层次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对立的瓦解,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世界主题也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走向和平与发展,西方和东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各国之间的各方面的合作也趋向多样化发展,人文、科技以及经济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中美贸易战 《南德意志报》评论文章《中国不怕冷战2.0》写道: 一场新的体制之争已经开始。人们甚至可以断言,这是一场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战争:交战一方是实施威权统治的中国,另一方则是美国。不过,冷战2.0中,双方争夺的焦点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技术。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美国企业必须停止对中国公司华为的销售。也就是,很快中国的智能手机将无法使用谷歌操作系统,建设5G网的计划也将面临危险,因为华为将无法获得芯片。未来双方交战的前线就是全球供应链。 同冷战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次交战双方在经济层面上相互存在依赖关系。当年美苏之间几乎谈不上任何商贸往来。美国外贸总额中,苏联所占份额仅有0.25%。而中国在美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则为13%。中美两国国民经济总着千丝万缕的错综联系。过去数十年里,这种关系一直被看作是全球化的典范:中国是世界工厂,而技术和芯片则来自美国。然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这种分工越来越受到质疑。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而它们的竞争手段也并不总是公平的。一些企业受到国家资助,工业间谍行为受到鼓励,中国政府还长期对外封锁本国市场。特朗普总统现在要强力改变这一现状。 评论写道,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近日参观稀土企业,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一旦中国停止稀土出口,势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而中国央视这些天也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人们久违了的抗美影片。种种迹象表示,中国在为应对长期贸易战进行着准备。 中国领导人似乎并不惧怕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原因之一是,中方认为他们的政治操作系统更经得起危机的考验。特朗普总统通过推文对美联储软硬兼施,要求美联储降息,但却无法达到目的。而在中国,降息只是高层一纸命令的事情。对于大型企业同样如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几个月内就扭转贸易差额。北京高层只需一个电话,中国航空公司就会放弃购买波音的订单,而转而购买空中客车。或放弃通用电气,让西门子来修建发电站。在这场体制之争中,这些都是可以想到的利器。 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试图建立起本国的芯片工业,但收效甚微。中国是全球芯片工业最大的买家,占全球芯片业务的三分之一。不过,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厂家。 德国《商报》评论员文章《中国即将转守为攻》写道: 特朗普这些天的作为,很可能将改变局面:迄今为止中国人对芯片工业漫不经心的态度有可能会转变为全力以赴的赶超动力。因为,特朗普让北京领导层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导体工业完全依赖于美国及其盟友。 此轮中美“贸易战”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对中国进行301调查。《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被称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政策的核武器。 没有了来自美国公司英特尔和高科的芯片,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公司华为陷入严重的被动境地。特朗普对此非常清楚,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同华为合作的命令。由于欧洲、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企业也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特朗普可以确定华为在购买芯片方面将无法找到替代产品。任何中国公司,比如电脑生产商联想,都有可能会陷入同网络设备供应商及智能手机生产商华为一样的境地。这对中国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噩梦。 评论认为,短期内,中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量通过谈判和特朗普达成共识。但就长期而言,中国注定会努力实现在芯片工业领域的独立自主。鉴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必将在全球范围内扮演重要的角色。 韩国和台湾的经验显示,规模较小的国家都能培养出芯片工业界的巨人。韩国的三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而台湾的台积电则是业界一言九鼎的订单加工商。有鉴于此,中国也能达到在芯片行业扮演主导角色的目标。对于今天不可一世的美国芯片供应商和欧洲几家硕果仅存的芯片企业,如英飞林来说,一个令它们不安的时代即将到来。 争夺科技主导权 德国信息安全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对华为“下手”,并不是因为莫须有的“间谍问题”,而是因为华为代表的中国产业界正在挑战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IT界都将受到损害。 美国政府20日暂时放宽了对华为的贸易限制,尽量减少对华为客户的冲击。不过美国禁令已加剧与北京的贸易战紧张局势,但对中国来说,为了因应变局,有机会发展出更自给自足的产业链。 柏林智库"新责任基金会"的网络安全问题专家克莱恩汉斯(Jan-Peter
Kleinhans)在接受德意志广播电台晨间节目采访时指出,美国政府上周将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使得美国企业无法在没有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与华为进行任何生意。"所以说,谷歌对华为今后生产的新手机'断供',只是遵守了美国政府的指令。" 克莱恩汉斯注意到,几周前,美国国防部就5G技术发布了一份报告,明确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安全或者间谍风险,而在于科技的主导权。克莱恩汉斯说:"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美国在IT界的领先地位。而现在却有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在5G时代生产高度创新、高竞争力的产品,挑战美国人的霸主地位。这个话题也被牵涉入了美中贸易战,华为也确实成为了美国的有效施压手段,毕竟中国的这一产业目前还高度依赖美国IT企业以及美国半导体厂商。"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卡脖子"的行为,也正在促使中国加快产业自主化进程。克莱恩汉斯认为,中国将会加大对本国IT产业的投资,希望今后能够拥有自主生产高性能处理器、存储芯片等产品的能力。"业内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在某些半导体领域还落后两到三代。而现在美国政府的做法,正在促使中国加速追赶。" 他还认为,美国政府的做法对全球的整个IT产业都会造成冲击,而具体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放宽禁令。"现在他们的做法是:先正式认定国家安全威胁,然后又发布临时许可。这可以说是一种止损措施。要是美国政府决心彻底激化矛盾、对华为实行长期禁运,那么受影响的就不只是手机等终端产品。我们必须注意到,华为是提供电信基础设施的厂商,同时也需要美国的科技。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决策,将影响到全球,整个5G领域的后续发展都会受到伤害,连带损伤将会十分巨大。" (部分资料来源于《南德意志报》德国《商报》德意志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