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避免基因改造过的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GM or GMO) Foods) 1。GMO 食物的潜在危害没有搞清楚:基因从结构和功能上来看,是地球生命(包括人)活动中最稳固的一类;尽管,基因随时发生变异和损伤,但基因的修复和调节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1, 2]。从宏观上看,一个遗传性状的明显改变往往要经过很多代生物的演变才能发生 (对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数十到数百年的时间),更何况,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低等生物,甚至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实验中得来的[3]。请各位想想,经过美国FDA严格把关,还经过了临床人体试验的各种药物,不少在几年至十几年后,又发现新的危害,甚至致命,医药公司不得不赔钱,回收药物,或者,贴上“在医生指导下慎用”的标签。用基因改造技术制造食品,没有任何长期检验,效果又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显现,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也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就投放市场,这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的作用也太强大了!怕就怕数十年或数百年后发现搞糟了,再回头就晚了。 因此,基因改造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是值得提倡的,但还没有研究清楚就投放市场就是真正的利令智昏了。 2。我们知道,地球生命有很多种属,如细菌,鱼,鸟,狗,猩猩,人等,这叫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尽管生物是多样的,但所有生物却采用同样的基因密码(Universal Genetic Code [3])。而同样的基因密码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且遗传性状很稳定的生物,这说明生物各种属之间必然有强大的生物隔离机制,这样的隔离机制防止了外源性基因之间的互相整合,也即防止了如我们小时候被大人告诫不要吞果核时所编造的树上长耳朵,头顶上长树苗等那样的后果。长期以来,尤其是动物之间尽管把其他种属的生物作为食物,但这样的进食都是在各种生物大分子(如构成基因的DNA和RNA)没有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状态下产生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大小分子接触,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检验,使生物各种属之间相安无事。现在,人类在并不清楚这样的生物隔离机制是什么的情况下,强行将隔离好的基因打开,在改变基因微环境的基础上,插入一段或多段其他种属的基因片段,还要他们传宗接代。本来异源性基因之间是互相排斥的,现在互相融合了,这就有可能撬动了生物隔离的基础,破坏了原有基因组群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今后的转基因技术还会更加直接和容易,因此,这种被人工改造过的基因片段及其微环境改变时所添加的因素对人体独立完整的基因组群的影响就值得重视了。因为一旦生物隔离这扇门被人为地打开,异源性基因之间整合变得越来越容易,头上长树苗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社会对GMO食品的谨慎措施 1。PLU码(price look-up codes):这在美国的果品行业已成常规。 - PLU: 四数码或yxxxx,如41022 – 常规种植 – 其中y 不等于9 或8;
- PLU: 9xxxx – 有机种植 – 以九打头的五码;
- PLU: 8xxxx – GMO 种植 –以八打头的五码;
- 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innvista.com/health/foods/plucodes_abc.htm 2。脚注:在成分栏等处特别注明:Non-GMO 或相应其它标注。相反,GMO 食物绝对不会自行标出GMO食品。 几点建议 1。注意GMO泛滥的几种食物: 大豆(soy), 玉米(corn), 油菜籽(canola), 棉籽(cottonseed), 甜菜(sugar beets) 2。尤其对上述几种食物,如果没有Non-GMO 等标注,尽量力争不买。 3。心态放宽,实在避免不了,也只好听天由命。自古以来,“胳膊扭不动大腿”,市场经济的屁股决定了利润至上的脑子。就像制造地沟油的子孙也许可以免受地沟油之苦,但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吃进了毒米,毒盐。所以,最后大家都要同归于尽的。 [1] Mutations, Mutagenesis, and DNA Repair. In: Essentials of Molecular Biology. Malacinski GM and Freifelder D (Ed. Third edition). pp. 213-248.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8. [2] Regulation of Gene Activity in Eukaryotes. In: Essentials of Molecular Biology. Malacinski GM and Freifelder D (Ed. Third edition). pp. 311-348.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8. [3] The "Universal Genetic Code" Concept. In: Essentials of Molecular Biology. Malacinski GM and Freifelder D (Ed. Third edition). pp. 191.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