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一个美丽的地方(图组一)
前几天发了一篇有关太仓的博文,不少文友建议我上点儿有关太仓的图片。
把去年在太仓所拍的照片翻出来后,发现,一组照片远远不够。粗粗整理了一下,就分两批发吧。
1.太仓市那座颇具规模、将电光声等现代化手段巧妙溶于一体的博物馆,完整记录和展示了太仓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这在全国县级城市中,非常罕见,绝无仅有。这是太仓博物馆大型模型图一角。
2.太仓历史上素有“天下粮仓,天下良港”之称。这个博物馆的穹顶,就是按当时的粮仓设计的,别具一格。
3. 太仓沙溪镇,至今完整保留着一条带着江南浓郁色彩的水乡一条街。这条街,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它的干净,二是它的生活气息。
4. 这条街上,还有一家颇具特色的文革博物馆。记录了当时这个小镇文革的一段历史。
5.文革时期,这个小镇出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顾阿桃。这是当年所有新闻媒体都刊登过的著名照片。右边戴着军帽、扎着两条辫子的年轻女子,是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据说,当年就是林豆豆发现了顾阿桃,并推荐给毛主席的。
6. 顾阿桃以前是媒婆,能说会道,却没文化,不识字。为了能更好地到处宣讲学毛选经验,她“写”了自己独特的讲话稿。这张图,就是顾阿桃当年到处作报告所用的讲话稿。每个图,都有一个故事或寓意。
7. 不识字的顾阿桃,却献给毛主席一个有着漂亮字体的礼物,可见顾阿桃的不同凡响。
8. 这是文革时,妇孺皆知的语录。不知今天还有几个共产党员能背诵并问心无愧地面对这段语录?
9. 当年人手一本的红宝书,如今,在这儿重又见到。
10.对我而言,最喜欢的,是这条街上散发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街上至今住着本地居民。这是卖小笼包和小吃的家庭店面。
11. 这是手编绒线店。
12. 如今难见踪影的地道中国花布,只有在这儿才能买到。
13. 刻字店兼卖花圈。穿着睡花裤、打着赤脚、光着膀子坐在家门前的这幅情景,让我感觉恍如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14.在自家门前慵懒晒着太阳的狗。
15. 保留着明清时期风格的茶室。在那儿坐下,品一杯香茶,别有风情。
16. 装着空调、晾晒着衣服——每栋房里,几乎都住着本地居民。
17. 摆个小板凳,坐在自家门前吃饭。这情景让我感到分外亲切。
18. 老屋里面尽管简陋,却十分干净。
19. 长长的、幽深的小巷,让我不由地联想到戴望舒那首有名的诗《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0. 而如今,在这小巷里走过的美丽少女,没有油纸伞,更没有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眼神。
21.这种路牌,只有一人高,是不是很有特色?
22. 这条街上,还有一间书卷气十足的“读书室”。本地的一个诗社,就设在这里。爱好文字、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定期聚在这里,谈诗论画,相互交流——真让人羡慕啊!
23. 读书室的这一角,别具特色。坐在用原木根雕做成的木椅上,我都不想离开了。
24. 从这座桥望那座桥。
其它相关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fb818a0100tcfo.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fb818a0100tc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