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國藩籬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網絡日誌正文
雜感四十二條:歷史、文化、時事評述與感悟 2012-08-22 11:56:30

此前幾個月摘記下的一些雜感,現在整理出來,也算是個紀念吧。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海涵。


1)近日在讀兩本書,一本是毛子水的《論語今注今釋》,一本是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兩本書放在一起讀,別有一番風味。毛子水先生以宋儒註解為藍本,而南懷瑾先生則是結合人性更加樸實地去解釋《論語》。

 

2)“電腦和電視的區別:一開電腦:就覺得社會黑暗,官員腐敗,惡勢力橫行,民不聊生,仿佛馬上就要革命了。一開電視:就覺得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載歌載舞,天下太平,長治久安,一百年都不會出 事。 所以,你的情緒好與不好,關鍵看你選擇的媒體是什麼?”


其實多數人還是一樣的,無論是黑暗腐敗,還是歌舞昇平,我們回以的都是一種漠然與麻木。不是中國人天生就這樣,只是幾千年的歷史中經歷的磨難多了,也自然見怪不怪了,反倒成為了我們的生存之道。從好的方面看,是一種極度堅韌的表現。

 

3)做人要有的覺悟就是為自己的所為負責,做出一種選擇的同時,就意味着放棄其他所有的可能,這樣的代價是巨大的。同時,我們要能正確的判斷何時應該執着,何時應該放棄——孔子觀攲器,虛則攲,中則正,滿則覆,中庸之道也。是非成敗都是由結果去判斷的,但是過程的價值在於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

 

4)讀書並非學問,這一點我比較贊同南懷瑾老先生的說法。書讀得很多,但沒有學問,是正常的。沒有讀過書,甚至是大字不識,也可以很有學問。學問在孔子的思想 里,可以理解成『為人處事之道』。讀書的目的在於將書中的知識和所學紮根於自身的修養當中,成為今後做人做事的準則。光讀書,也只是有學識罷了。

 

5)“【我們是去道德化社會嗎?】班菲爾德認為去道德化社會具備以下幾點:人民對參與公共事務無興趣;人民對政府的監督少之又少;政府官員無一例外 地貪腐;任何與慈善沾邊的被認為是騙子;其政黨的成員是因為利益而虛假信仰……。是不是與中國神似呢?他指出一個去道德化社會就是長期非民主導致。


其實去道德化並不一定是非民主導致的,中國古代的社會並不能算是民主社會,但其道德水平絕非今日所能比。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從西方的政治哲學中尋找答案,我 們古代自身的文化政治哲學已經高於前者。孔子在幾千年前就說得很明白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且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西方學界一開始也認為中國沒有自身的哲學體系,深入了解後才明白在中國古代文哲不分,其詩中有哲學,詞中有哲學,賦中亦有哲學。古代“道”與“德”是分開說的,到魏晉南北朝後及唐宋間才連起來講。說道“道德”的貫徹性,《詩經》就是一部很好貫徹日常生活和民眾精神的典籍。

 

6)“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明代的對聯開始發展起於明太祖朱元璋,相傳朱元璋過年時經過一戶人家,門前卻沒有對聯,由於朱元璋自己就喜歡作對聯,於是打聽沒有對聯的原因,才得知此戶是閹豬的,不會作對,於是提筆做了此幅春聯。

 

7)四書是宋儒在先秦古籍的基礎上抽取出來再編撰成書的,其中《大學》和《中庸》僅是《禮記》中兩篇文章,而後世多依照朱熹的註解去理解,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商 榷的。戰國時已有六經,後《樂經》失傳,僅剩詩,書,禮,易,春秋。助長專制恐怕多是後世的理解貽誤的,不能僅以一家之言蔽之。

 

8)商朝前的歷史多不可考,但一般講堯舜禹是禪讓制度,進入周朝已是世襲分封制了。孔子的政治主張並不能用提倡某種制度去理解,孔子崇尚禮教,不代表他支持專制。《為政》談的是教化,而非政治。我們不能根據近代後的說法就去否定一切,應該自己讀過古代的文化典籍後,再去思考和批評。

 

9)在十七世紀初,美國是清教徒們的避難所,他們乘着五月花號踏上了這片土地,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所以美國夢中多少含有一種移民的情結,即在原先的故土時精神和物質得不到滿足,才會選擇去一片新的土地,追求自己夢想。美國夢中有一種自由、獨立、奮發向上的精神。至於他們的夢是什麼,什麼才叫滿足,結合這種美國夢和美國的精神來說,多數人希望能有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這次Occupy Wall Street的意義在於杜絕腐敗,他們提出的口號是"We are 99%"。他們希望政府能打擊腐敗,保障多數人的權益。至於美國制度應該如何去改善,我之前沒有太多的思考,民主社會的變革也不是一日完成的,它也有血與淚的教訓,也付出了大量的物力,財力,甚至是許許多多寶貴的生命。它能走到今天,並且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採用,必然有它的優越性。民主制度同樣不是完美的,美國建國初期也有民主與中央集權之爭,最後在傑弗遜手中確立了民主制度。社會底層的人自然希望民主,而高層的人則提倡中央集權,這也造成了現在美國兩黨的不同,簡單說,民主黨希望將富人的錢分給窮人,共和黨則是聚集財富去建設和發展國家。兩黨制最終追求的是一種平衡,並且民眾有權利可以選擇國家發展的走向,共和黨斂財過了,民主黨就會來重新分配財富;而民主黨忽略的國家建設和富強,共和黨也會來補足。其實中國古代早已經有這樣的思想,就是“中庸”,古代廟宇里的攲器也是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就美國民主大的方向上來看,它已經具備一個謀求平衡的機制。至於改善則是需要在兩黨個體內建立這種平衡機制,使執政更加具有連貫性,不至於在尋求平衡中耗費更多的資源。其實這些理念不是西方民主社會獨創的,中國古代社會就已經具有這樣的理念,只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理解上誤差。

 

10)《國語·周語下》單子有云:“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冰鑒》有云:“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識人看相,皆由禮合,禮由心生也。

 

11)今日和老師學《易》,知陽爻為“九”,陰爻為“六”,恰逢九九重陽佳節,才知“九九”之義。重陽佳節除了登高踏青,也要祭祖敬老。中華文化中的“孝弟 (悌)”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即使放到世界民族之林里來講,也是先進的。記得要問候一下家裡的老人,精神上的慰籍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12)《九章算術》第八章《方程》就已經談到了如何運用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比後來的數學界巨匠高斯要早將近一千八百多年。中國古代數學注重實用性,可以運用的才去研究;而古希臘人則運用數學去研究哲學,其運算的方式也甚為特別。

 

13)最應該讓我們反思和銘記的是那段持續了十年之久的浩劫。人類是會選擇性地去遺忘,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清醒地認識和看待這段歷史,類似的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14)在當時,他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粉絲團,紅衛兵對於他的崇拜與狂熱,不是僅僅可以用關注來形容的,那是飛灑着青春熱血的激情。誰能想到在幾年後,這種狂熱演變成了令人髮指的殘忍與瘋狂,鮮血再一次染紅了這片土地……

 

15)一張老照片,是北京高等院校的紅衛兵推倒了頤和園佛香閣里的菩薩。我想,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蘊含着一種極具包容的精神,無論哪一種宗教在這片土地上都可以找到它合適的信徒,但令人惋惜的是,在那黑暗的十年裡,這種精神卻被抑制住了。

 

16)生命面前本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為了生存而努力活下去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這世間最偉大的事物往往卻又是最最平凡的。即使是在這些名貴的面前,我們也不會低下自己驕傲的頭,因為生命告訴我們,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包括金錢名利,甚至是我們的身體,但是它卻唯獨帶不走我們高貴的靈魂!

 

17)我們更需要將這種反思後的成果付諸以行。古人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從歷史中我們可以明白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但是“行”與“不行”又有很大的不同。

 

18)子曰:“無友不如己者。”按照宋儒的解釋是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其實有些誤解孔子的意思了,按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那麼司馬遷,司馬光之流該找誰做朋友呢?南先生的解釋更為準確:“沒有哪個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大家不說話也許心裡明白,像楚莊王一樣一鳴驚人,甚好!

 

19)現在社會中有一點想法我不是很明白,就是以別人的錯誤與失敗為自己的錯誤與失敗找理由,為什麼別人犯錯我就可以犯錯?好比有人去殺人,難道就代表我也可以這麼去做了?找西方國家的社會漏洞是這樣,為歷史的罪名和錯誤開脫也是這樣,仔細一想,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為什麼你我還樂此不疲呢?

 

20)從五四愛國運動開始起一直到文革,我們傳統的文化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質疑。西方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屈辱帶進我們的近代史,並不能以此認為我們的傳統文 化也不行。近代以後,西方對於我們的文化研究很是重視,與他們的學者聊天,拋開各自的皮囊,讓我倍感愧疚。

 

21)“【揚子晚報:為何很多人不相信農民年收入20萬】黑龍江農民接受央視採訪,稱年收入二三十萬,政府白給“好幾萬”引社會質疑。農民年入20萬,這 只是個例,是少數種糧大戶的年收入,不是全國幾億農民收入都這麼高。公民對與自己所知有很大出入的報道和官方說法持懷疑態度,無可厚非。


我們無法否定它的真實性。同時,在中國有近九億以上人口的農民,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並不高,對於這樣的一條消息他們很可能不會思考那麼多。如果是孩子知道了,對於他們幼小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媒體大肆描繪社會的和諧與富足,對於我們國家的大多數是受用的。

 

22)《論語》開篇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讀書做學問講究內斂,而非外張,君子以“溫、良、恭、儉、讓”自持。孔子的理念到漢武帝時期才興盛起來,他老人家獨與寂寞相伴已近五百年之久。

 

23)正值辛亥百年,不少學者開始質疑和否定辛亥革命的意義,甚至是孫中山先生的歷史貢獻。那時,孫中山在國外奔走,尋求國際援助,致使不少列強沒有出兵阻撓革命。這點上,孫先生是有很大功勞的,其提出的三民主義的意義也是重大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結合中國的文化傳統,將傳統理念中先進的部分根植於建國的綱領中去,其提倡的四維八德包括: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就是最好的體現。對於有爭議的歷史,正面和負面的評述都要去讀,要獨立思考,分辨什麼是真實的史料,什麼是偽造的史料。歷史是建立在事實依據上的,如果只給我們看想讓我們看的東西,很可能就是出於一種心虛。

 

24)『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曾國藩,號滌生。

 

25)早在戰國年間,荀子就批駁了十二子,代表着十二種人,連像墨子,孟子等這樣被後世推崇備至的人物都難以倖免。荀況文筆犀利,所描繪的芸芸眾生像放到當今社會來仍是栩栩如生。今日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26)國富應該建立在民富的基礎上,而不是政府富了,人民卻窮了。如果一個政府不能代表人民,那麼它就更不能代表這個國家。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是特權階級的愚民手段,事實的真相是他們正在殘害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27)大家現在喊要民主,光是抗向政府抗議是不行的,甚至是革命,也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先去學習什麼民主,了解怎樣去行使作為公民的權利。另外當今社會道德淪 喪,文化缺失,我們需要再次去反思本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和了解它精髓的部分。傳統文化中“仁,義,禮”至少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

 

28)五四運動後,出現了一派學說,叫疑古派,以顧頡剛為代表,提出“疑古辨偽”的思潮,諸多學者一起寫了一本叫《古史辨》的論文集。 研究歷史,需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但要小心地去求證。

 

29)沒有好的身體與精力,人生終將一事無成。《周禮》中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射”即射箭技術,是古人強身健體的方式,連孔子他老 人家也不是一介文弱書生啊。縱觀古今,凡有大作為者必是身體健碩,精力充沛。不然“出師未捷身先死”,還談什麼“治國平天下”呢?

 

30)讀觀堂先生的《人間詞話》, 知其才識甚高,“境界”一說令人嘆為觀止,其謂:“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然其亦有恃 才傲物之風,又言:“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才性具備。

 

31)漢朝之時,土地十五稅一,唐朝更為四十稅一,為廣大民眾減輕了稅務負擔。周朝厲王之時,因為要對自然資源征專利稅,激起了民眾的暴動,最終王位不保。詩云:"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如今吟來,風韻猶存。

 

32)《韓非子·喻老》: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導之,因隨物之容。故靜則建乎德,動則順乎道。……故曰:“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後世以為法家之人言道家之學,孰不知道、法、儒皆尊“自然”也。自然者,物之本性,法之原理。

 

33)西方的科學文化之先進不言而喻,但不代表其人文文化也處於同一水平。閱覽一些中國古代典籍,其蘊含的人文文化博大精深,光是"孝"和"義"就是西方人文精神所不具備的。如今,不被國人所重視,實在有些令人嘆息。

 

34)西漢成帝之時,北地太守谷永就提出"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此前宣帝之時,戴聖在其編注的<禮記>中記載孔子所提出的"天下為公"四個字,此後孫文先生據此引用。爾今之時,我們更應懂得"天下非一黨之天下"。否則,我們將會留給後人怎樣一個"天下"呢?

 

35)抱怨僅能傳達民眾的一種心聲,就現今中國的專制制度而言,是否改革,怎麼改革並不是民眾說了算的。所以這種心聲多被上層的當權者所無視。對於西方社會的種種,我們既不應該去羨艷,也不應該去仇視,這兩種情緒對解決我們自己國家的問題都是沒有益處的。

 

36)一個人講究人格,一個國家則講究國格,即秉承獨立自主的精神去維繫個人或國家的尊嚴。隨着世界一體化的進程加劇,一個國家的事務很多時候是牽扯到整個國際社會的事務的,而如今國際社會所提倡的已經不是弱肉強食,掙個你死我活,因為那樣既耗費資源,又無法將利益最大化。雙贏才是最穩妥的解決方案,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是最大的贏家,即使是美國也是如此,從冷戰中,他們吸取了和蘇聯搞軍備競賽的教訓,因為這使兩個國家,特別是兩個國家人民受到的傷害是巨大的。我們需要有一種體系去保護每個人、每一個國家的既得利益,這也是民主體制下的根本思想。

 

37)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才會受到多數人的尊敬,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則需要一種文化才能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間屹立不倒。中國被認可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歷經了許多朝代的更迭,唯有我們的文化被傳承下來了。如果沒有了我們的文化,我們何以稱自己是華夏子民?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學蘇聯搞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時,我們學西方搞經濟改革,最後卻數典忘祖,丟棄了自己的文化,這是令人心痛的。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的國家是 無法變成第二個美國,我們的國人也無法完全像西方人那樣去思考,去生活。最後我們還是要在自己的文化中去找到這個國家的出路,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產生牴觸的心理,認為那是封建帝王專制的工具,就不去學習它,了解它,是有些片面的。我們先得搞清楚我們的文化到底是什麼,然後再去思考我們的文化何以成為帝王鞏固統治的工具,這是我們文化本身的錯誤,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在這種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有資格去評判自己的文化。記得康熙登基後,大肆宣揚儒家文化,親自祭拜孔廟,尊孔子,尚孝弟。後人評述以孝道教化萬民,即維繫滿人統治,何解?人人以孝為先,聽從父母之命,試想又 有哪個父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反清復明”鬧革命呢?這裡,孝道成了統治者的工具,孝道本身有沒有錯,我們會很清楚。同樣,我們的文化也是如此。

 

38)《論語·里仁》——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孝道不是一味地聽從父母,我們同時也要分清好的父母與壞的父母。“父慈子孝”是一個相互的關係,父母有了錯誤也要能指出來,態度上要溫和,並且不辭勞苦。

 

39)故事不一定是以喜劇或者悲劇結尾,更多時候它是趨於一種平淡,就好像你我的生活一般,每天總是在忙碌中度過,卻又不知道在忙碌些什麼。當我們感慨時光匆匆的時候,歲月會以更加飛快的速度從我們身邊流走。在路上的我們,已經無法回頭。

 

40)<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有云:齊莊公與崔杼妻私通,崔杼弒莊公。太史直書,被殺;其弟亦直書,被殺;三弟不屈,亦書:"崔杼弒其君。"乃罷。南史氏聞之, 執簡欲替太史弟,乃聞其書,罷還。今之文人多流於附庸,所謂氣節者,已不知所蹤。孟子所云:"所欲有勝於生者,所惡有勝於死者。"何也?

 

41)「《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綱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秋》,辯是非,故長於治人。」-《漢書·司馬遷傳》

 

42)中國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從漢武帝時的舉孝廉到隋朝的科舉制度,讓普通的百姓可以通過讀書進入士大夫階層,甚至是國家最高的管理層,而不以門第取 人。如今政治封閉,特權橫行,高考僅是普通階層的一種寄託,它已無法打破門第的束縛,也無法滿足普通百姓謀生的需求,卻毀了一部分青年的人生。

瀏覽(906) (0)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孟尼
註冊日期: 2012-07-09
訪問總量: 111,53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廣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最新發布
· 無病呻吟
· 關於六四的記憶(二)
· 關於六四的記憶(一)
· 周末
· 做一個“壞”的公民
· 這個世界會好嗎?
· 故鄉:南京
友好鏈接
· 若慧:若慧的博客
· 沐嵐:沐嵐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華鎣:華鎣的博客
分類目錄
【藩籬集】
· 無病呻吟
· 關於六四的記憶(二)
· 關於六四的記憶(一)
· 做一個“壞”的公民
· 新的開始
· 中國到底怎麼了?
· 小詩一首,獻給我的朋友們
· 雜感四十二條:歷史、文化、時事
· 雜感:社會現狀與中華文化的重要
· 『大膽地懷疑,獨立地思考』
【讀書札記】
· 《牛棚雜憶》季羨林
· 《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羅爾綱
· 《中國哲學史大綱》(上):胡適先
· 《中庸》今注今譯:傳承中華文化
· 《野火集》龍應台:喚醒『沉默的
· 讀書札記:《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 讀書札記:《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 《大江大海1949》
· 以古論今——《國史大綱》集注
· 帶着『溫存』來讀中國近代史
【留學日記】
· 周末
· 這個世界會好嗎?
· 故鄉:南京
· 留學日記——中國奧運(三)
· 留學日記——追憶過去的曾經(二)
· 留學日記——追憶過去的曾經(一)
【無題】
【無題】
存檔目錄
2015-08-20 - 2015-08-20
2014-07-12 - 2014-07-27
2013-07-06 - 2013-07-06
2013-02-03 - 2013-02-03
2012-10-16 - 2012-10-26
2012-08-02 - 2012-08-22
2012-07-09 - 2012-07-31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