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国藩篱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网络日志正文
读书札记:《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2012-10-16 14:09:47

      在家一个月有余,有幸拜读了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感概良多。黄仁宇先生以短小精悍的传记形式,评述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几位极其重要人物的事迹,如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清官海瑞,抗倭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使读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思想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书中迸发出的独特新颖的历史观,发人深省,打破了传统历史评述所谓的“去粕取精”实质“为我所用”的方式,站在了一个更加公正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毕读此书,有种冲破浑噩,初见曙光的感觉,感叹这世间之大,很难出现所谓的“完人”。纵然有治世之能,功高盖世,也很难不在其生平发现丝毫的瑕疵。所谓“英雄”,实则为当世所需之人,加以推崇。时过境迁,受人唾弃者,不计其数。遥想当年袁成焕金戈铁马,独卧宁远城。宁远城保卫一战“一将功成万骨枯”,打得努尔哈赤闻风丧胆,数月后郁郁而终,成为了大明后期北方兴起的一颗将星,路人皆颂其将才,堪比“南戚北李”。谁知世事难料,在他再次被启用后,驻守辽东,在皇太极绕道围攻北京之时,中其离间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北京城内百姓欢欣雀跃,争食其肉。直至大清年代,人们才从大清的史料中得知袁成焕是含冤而死的,又颂其为民族英雄,此所谓世事难料啊。

      黄先生的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可是在后人的眼中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既无建功立业之才,也无开创盛世之德,拒绝上朝的时间也是明朝最长的一位。实则谈起万历皇帝,黄先生更多的是叹息,纵然其有励精图治的抱负和治世的才德,在那样的一种文官制度之下,想要发挥也是难上加难。明朝自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至万历皇帝朱翊钧,已经历经了200多年的历史。可是到了万历年,皇帝已经成为了文官制度下的一个摆设,早已失去了洪武皇帝当年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洪武皇帝所设立的文官制度,意在于维系本朝的稳定,而非追求发展与飞越。明朝也是一个以道德治国而非法律治国的朝代,“四书”则成为其治国的范本。在处理任何事务时,都须站在儒家仁义道德的一面,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违反这些教条。在这样一种制度下,皇帝所要做的仅仅是维系政府的一种权威,而真正治理国家的却是那帮文臣们。我们的小皇帝朱翊钧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四书”与朱子理学。起初,他确实是按照儒家的仁义道德去做,也尝试过励精图治去开创一番盛世,可就在这尝试的过程中,他渐渐懂得自己在这个制度中仅仅是文臣面前的一个傀儡,而朝中的廷臣们也是各怀鬼胎,甚至是那些冒死直谏的文臣们也是抱着“沽名买直”的心态,或为流芳百世,或为文官集团的利益抗争。很多冒死直谏的人心里都明白,即使被被罢官,被杖刑,只要没死,文官集团中其他成员又会为其辩护,谓之忠义,事后多半是功成名就,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遂成风气。当然,我们的万历皇帝起初是不能窥见其中的奥妙,可是时间长了也自然体会到其中暗藏的玄机。之后,又发生了万历皇帝“弃长立幼”的事件。万历皇帝想立皇妃郑氏的皇子常洵为皇太子,而弃皇后所生的长子常洛,遭到文官们的一致反对。最后,万历皇帝不甘于受这种文官制度的束缚,又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气魄,只好选择了消极抗争,采用“无为”的方式,便产生了之后近三十年不上朝的局面,被后人称之为“昏庸”。很多人在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仅仅把万历皇帝看作一个制度象征,而常常忽略了他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在这样的一种文官制度下,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必将是一个“无为之人”,既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这个国家,也不能肆意妄为,有损自己的名声,完完全全只能按照儒家思想所圈定的一种模式去行事,稍加不注意,就会受到群臣们的指责,并以辞职罢官相威胁。到后来,万历皇帝对于空缺的官位已不在委任新人,就让它空在那里,也好得个耳根清闲。

      实则,与其说看万历皇帝这个人,倒不如说看到的是一种腐朽的文官制度。在这样一种制度的带领下,帝国也必将一步步地走向灭亡。当然,之后的历史也确实见了分晓。

浏览(880) (0) 评论(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孟尼 留言时间:2012-10-17 12:05:33
芹泥姐姐:谢谢您的回复,我最近都很好,之前沉寂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来了,看到大家都挺不错的,心里很高兴。希望能继续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谢谢您的持续关注,实在有些愧不敢当。
回复 | 0
作者:孟尼 留言时间:2012-10-17 12:02:39
寡言:谢谢你的回复,你所提及的这些内容我都仔细看过了。我个人觉得这里并没有矛盾的地方存在。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对于万历皇帝的描述,抓住的是文官制度对于皇帝个人的约束,以及“沽名买直”现象的存在。并没有一味强调明朝官员的腐败。你最后的那段引文,更好地支持了明朝官员对于皇帝的约束是存在的。你最后的观点,我也比较赞同,大刀阔斧地改革已经不现实,只有等待新旧朝代的更替来彻底粉碎旧制度的腐朽。可惜后来的清朝继续沿用了明朝的许多制度,还是无法逃离大的框架。再次感谢你的回复,受教了。
回复 | 0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2-10-17 06:55:00
欢迎孟尼小弟回来。一向可好?

文章收录,一定拜读。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2-10-16 16:36:15
明朝皇帝要改,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宗室开刀。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抛开这点, 别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拿公司打比喻,一个公司相当大一部分收入都跑到董事长拿干薪不干活亲戚手中,一味责怪公司职员有什么用?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2-10-16 16:29:05
你要看黄仁宇的“学术”著作,观点恐怕大不一样。

下面是“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的引文

156页
税收优免是很复杂的事情。 明朝的制度允许对现任官员和致仕官员优免役差,....大学士申时行(1578-1591年在任)曾估计,这种优免通常值6两白银。
188页
现代的对于明代管理腐败进行批评的人们力图造成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这些腐败完全是明朝管理反人民的一个巨大阴谋。这既不是事实,也是不公平的。在下文中,我们将会看到有许多明朝的官员在其施政过程中都是尽量去实现公平与公正。事实上,在他们的著述中已经把大多数陋习揭露出来了,但是他们的努力无法弥补基本制度的缺陷。
206页
上面的事实连同许多地方志中的记载,似乎显示出十六世纪土地集中的程度虽然很显著,但在最近的研究中却被夸大了。没有证据显示在南直隶的这四个府中,任何单独一户能够占有土地超过70000亩。在整个地区,拥有土地超过10000亩之户也就一二十个。绝大多数的大地主,他们拥有的土地在500亩到2000亩之间。
232页
尽管记录在地方志中的宗室禄廪细目也有虚假的成分, 但是由于他们而引起的管理问题都是十分实际的。他们截取了很大一部分税收收入, 用尽了州县的收入余额,不利于更好地进行税收调整。藩王宗室无疑也是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障碍,采取鞭打纳税户甚至致死的方式榨取的收入最终只是为了满足非生产性的皇族成员的需求,正直的官员恐怕都不会这样去做。
236页
明代财政管理的另一个大的缺陷是皇帝的内库与公共资金混淆不清。1590年,户部尚书宋纁(1586年起任)曾建议其继任者石星(在任到1591年)不要将地方羡余解送到首都,否则皇帝知道物力充羡,则又生奢侈之心。 在山西和河南,如上文所示,任何税收的增长最后都可能是流入藩王的府库。许多官僚坚信向民众加征的任何额外的税收不久都可能被皇帝挥霍浪费殆尽,因此他们对税收采取消极的态度。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孟尼
注册日期: 2012-07-09
访问总量: 111,52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广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最新发布
· 无病呻吟
· 关于六四的记忆(二)
· 关于六四的记忆(一)
· 周末
· 做一个“坏”的公民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故乡:南京
友好链接
· 若慧:若慧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华蓥:华蓥的博客
分类目录
【藩篱集】
· 无病呻吟
· 关于六四的记忆(二)
· 关于六四的记忆(一)
· 做一个“坏”的公民
· 新的开始
· 中国到底怎么了?
· 小诗一首,献给我的朋友们
· 杂感四十二条:历史、文化、时事
· 杂感:社会现状与中华文化的重要
· 『大胆地怀疑,独立地思考』
【读书札记】
· 《牛棚杂忆》季羡林
·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
·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胡适先
· 《中庸》今注今译:传承中华文化
· 《野火集》龙应台:唤醒『沉默的
· 读书札记:《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 读书札记:《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 《大江大海1949》
· 以古论今——《国史大纲》集注
· 带着『温存』来读中国近代史
【留学日记】
· 周末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故乡:南京
· 留学日记——中国奥运(三)
· 留学日记——追忆过去的曾经(二)
· 留学日记——追忆过去的曾经(一)
【无题】
【无题】
存档目录
2015-08-20 - 2015-08-20
2014-07-12 - 2014-07-27
2013-07-06 - 2013-07-06
2013-02-03 - 2013-02-03
2012-10-16 - 2012-10-26
2012-08-02 - 2012-08-22
2012-07-09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