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适之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已经有些日子了,一直忙于生活中的琐事而未曾静下心来好好回味这本书,确实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为了不让此种遗憾继续,也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将阖上已久的书翻开。 适之先生在二十六岁的时候被鶴卿先生聘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可谓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在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才满一年,适之先生凭借他自己对于“汉学”深厚底蕴,以及对于西洋哲学史的系统研究,便作成了这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鹤卿先生在序中对于其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以及系统的研究,更是大为赞赏。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适之先生在有生之年,并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全书的创作,想必和他后来将更多精力投身在了文化运动和政治活动之上,也是不无关系的,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研究,由老子、孔子出发,终于荀子,探讨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本着“大胆怀疑,独立思考”的原则,适之先生从考据学的角度出发,综合文、史、哲各方面的要素与依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所谓习惯性思维不同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图。全书引用古籍之多,就已让人叹为观止,适之先生同时又能通过细心地考据,去伪存真,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上,去引据经典,不为权威所动摇,让次书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 全书起篇首先论述了哲学与哲学史的定义,按照时间划分了中国哲学史的时代,又列举了史料的来源、审定、整理之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哲学史研究的方法。其后,便以诸子百家分列其篇,按照人物略传及考据,哲学方法,哲学表述以及周边衍生的顺序介绍诸如:老子、孔子、墨子、杨朱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以及其哲学思想的表述,最后以古代哲学之中绝作以终局。 全书读来,颇具兴致,适之先生的论述不晦涩,不赘述,同时又让人了解诸多古代典籍之精华,加以辨析和考据,实为一本中国哲学史概述的启蒙读物。望诸君能以此打开中国哲学研究的大门,勤加学习传统之文化,以为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