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密山位于海法东南面,我们离开凯撒利亚后往东北方向行,大约40多分钟就到了。 迦密山(Mr.Camel),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园”,圣经中也记载了早在乌西雅王时代,这里就有葡萄园(代下26:10),后来考古学家还在附近发现了许多压榨葡萄酒的酒榨。 据说古时候的迦密山,花草遍布,十分美丽。圣经中有多处以此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美好,如所罗门王以此来比喻妇女的秀美,“你的头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歌7:5);先知以赛亚以此来描写弥赛亚国度,“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华美。”(赛35:1~2)。当然,迦密山最有名的,是先知以利亚曾经在这里战胜了850个拜巴力的假先知。 根据旧约圣经记载,以色列民自进入迦南后,一直被当地的拜巴力风俗所困扰,直到大卫作王时期才得以肃清。后来南北分裂,北国到了亚哈作王时,因娶了腓尼基人西顿王的女儿耶洗别为妻,把对巴力的崇拜又引入以色列地。同时还设立了对亚舍拉女神的敬拜。不仅如此,他们还作恶多端,杀了许多耶和华神的先知。这些所作所为,引起了耶和华神极大的怒气,且超过之前所有作恶的王(王上16:33)。先知以利亚向亚哈宣布神的惩罚,预言将要遭受旱灾(王上17:1)。后来以色列果然遭受三年半的旱灾。亚哈将责任推给以利亚,并命他向神求雨。以利亚反斥道,以色列遭灾是因为离弃耶和华的诫命而去拜巴力的结果(王上18:18)。他向亚哈王提出,要公开同耶洗别供养的850个假先知(其中450个拜巴力和400个拜亚舍拉)较量,并选择迦密山为交战地点。因为迦密山和腓尼基接壤,是腓尼基人拜巴力的主要地方。以利亚深入虎穴,以一己之力挑战众多假先知,目的就是要证明神的大能,同时还可以将假先知一网打尽。当天,双方各预备一只牛犊,分别筑坛献祭,但不可点火,而是求告各自的神降下火来。巴力是掌管风调雨顺的神,可是这些先知们从早到晚呼求,直至声嘶力竭,始终也没有火降下来。而以利亚只凭信心向耶和华神祷告,火便从天而降,将他所献的祭物(全部都浇过水),连同四周水沟里的水、尘土和石头全都烧尽。当时有许多民众在场,见状全都俯伏在地,连声说“耶和华是神”。以利亚凭着神给他的权柄,按照律法对侍奉假神之人的规定(申13:12~15、17:2~7),带领众人把450个巴力的先知带到山下的基顺河边杀了。然后他又上了迦密山,跪在山顶向神祷告求雨,于是天便将下大雨(王上18:45)。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习到以利亚对神的信心,同时也要从那些巴力先知的下场中引以为戒。1886年,天主教加尔默罗会在山顶建了一座名叫Monastery of St.Elijah的修道院。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这座修道院。 修道院入口处 院内种植了许多橄榄等树木,绿意盎然。 就地取材的园艺设施,古朴雅致。 庭院中矗立着一座以利亚的雕像。他脚下踏着一位巴力的先知,双目威严,手执利刃,展现出一种从神而来的力量和权威。据说这是一个复制品,原先的雕像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被“阿拉伯解放军”的领导人Kaukaji给摧毁了。 修道院的正立面,看上去并不大,也很简朴,但参观的游客却有很多。 小小的礼拜堂里,修女们正在进行灵修。为免打扰,我在门外拍了这张照片赶紧离开了。 室内正前方的这个祭坛,仿照的是当年以利亚按照以色列支派的数目,用12块石头筑成的。(王上18:31 墙壁上还有一个以利亚和天使在罗腾树下的雕像。以利亚杀了巴力的先知后,遭到耶洗别的追杀。他逃到南边的别是巴,又在犹大旷野奔跑了一天,最后精疲力竭地走到一颗罗腾树下躺下,并向神求死。天使给他送来食物,“起来吃吧,因为你当走的路甚远。”(王上19:1~8)。 以利亚的这段经历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个警醒。即使如以利亚这样有信心又勇敢的先知,当遇到杀身之祸来临之时,也会软弱惧怕,忘记了求靠神。人生中难免遭遇各种困境,关键是不能临阵脱逃,而是牢记要依靠神得胜,唯有在主里才会有真正的平安。 门厅墙壁上有三幅浮雕。这是巴力先知苦求降火的浮雕 以利亚求耶和华神降火烧尽燔祭的浮雕
以利亚带领众人杀了450名巴力先知的浮雕
二楼阳台是一个观景台,上面挤满了游客。 其实迦密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约40公里长的山脉。东南起于撒玛利亚的多坍(Dothan)谷地附近,向西北方向延伸到海法的迦密岬(Cape),伸入地中海。山脉也不高,平均只有457米。最窄的地方靠近海法,只有3公里,往东南方向渐宽,最宽的地方达13公里。由于靠近地中海,并属于地中海的西风带,所以雨水比较丰富,气候四季宜人,遍山长满了各种绿色植物。迦密山虽然算不上巍峨挺俊,但却气势不凡,至今都被称为以色列最迷人的山。修道院位于靠近海法段的Mukhraka山坡上。右边的绿色区域是下加利利丘陵地带。 迦密山脉虽不长,但却有三个重要的隘口。西北部的隘口叫约念(Jokneam),即图示约念遗址公园(Tell Yoqneam)。约念是向西进入迦密山的要道。我们没有去这个公园参观,只在这里俯瞰。遗址的左边是约克尼穆镇(Yokneam Soshava),右边是现代约克尼穆市(Yokneam Illit)。在以色列民最初分地时,约书亚把这里分给了西布伦支派,但后来又给了利未支派的子孙居住。(参书12:22;19:11;王上4:12) 中间的隘口叫米吉多(Megiddo),距离约念12公里。以色列人进迦南后不久,约书亚就攻下了米吉多(书12:21),并分配给玛拿西支派,但玛拿西人一直没能将迦南人赶出(书17:11~12;士1:27~28)。更多记录见后续。 第三个隘口叫他纳(Taanach),我们也没去这个地方。他纳在米吉多东南方向8公里处,最初也是分给玛拿西支派(书17:11),但后来又被作为利未支派的哥辖人居住(书21:25)。 三个隘口中,约念因为位于以色列与腓尼基之间的边界,防御工事比其它两个牢固。但米吉多和他纳因控制着交通要道,所以更具战略地位。 迦密山上遥望耶斯列平原(Jezreel),犹如一幅美丽壮观的巨幅画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大片平整的几何形农地,星罗棋布的现代化城镇和村庄,构成了这幅阡陌纵横,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据介绍,这一带也是以色列国防军的训练场地,迦密山与平原相连的山坡,经常有士兵们来爬山训练。平原前方有一个空军训练基地,从上图右上方可见一个呈V字型的飞机跑道。 耶斯列平原区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有肥美谷之称。“耶斯列”,希伯来语是神栽种的意思,古时候曾经一年有过16次收成。圣经以赛亚书也两次提到肥美谷(赛28:1,4),现在更是以色列名副其实的主要粮仓。但是,据说在1920年前的几个世纪内,这里却是一个蚊虫孽生、疟疾为患的沼泽地。犹太人回归后,修建了排水系统,改良了土地,这才恢复了今天所见的“肥美谷”面貌。 耶斯列平原引人注目的不只是肥美,更重要的是有关它的历史和未来。 图中几个红色标注,都是圣经中记载的著名地点。 平原北面的拿撒勒(Nazareth),位于下加利利的山地上,是耶穌長大的地方。(路1:26; 2:4; 4:16) 。 他泊山(Mt. Tabor),传统认为是耶稣登山变相的地方(可7:9)。这是手机照片,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不太清楚,但我们经过这里几次,其实他泊山的位置十分突出,远看像骆驼峰,近看很像一个倒扣的大碗。 南面高地上的基利波山(Mr. Gilboa),与约旦河相接,当年扫罗就是战死在这里(撒上31:8~9)。 平原中部的摩利岗山(Ha More),与基利波山南北相对,中间的狭长谷地,是从平原进入丘陵山区的必经之路。当年米甸人就是安营在此与以色列人作战(士7:1)。 平原东侧的耶斯列城(Jezreel),亚哈王和耶洗别的行宫就在那里(王上18:45)。当年耶斯列人拿伯有个葡萄园靠近王宫,后来被亚哈看上,并想与其交换,但被拿伯拒绝。因为律法规定,以色列人不可转让祖业。在耶洗别的阴谋陷害下,拿伯及全家被杀害,亚哈霸占了该葡萄园(王上21:1~16)。后来耶户被膏成为以色列王,杀了亚哈的儿子约兰王,并将其尸体抛在拿伯的田里(王下9:22~26)。作恶多端的耶洗别也从王宫的窗户被扔下摔死(王下第9章),应验了之前先知以利亚所说的预言(王上21:23,29)。 遗憾的是,我们这次行程不包含耶斯列古城遗址的参观。据说考古学家已经在那里挖掘出大量铁器时代的堡垒和陶器,跟圣经中的年代完全吻合。并且发现古城遗址面积广阔,城防非常牢固,四周还有护城河,比当时的首都撒玛利亚还要大。由此可见亚哈王朝的挥霍无度。 (地图来自圣光圣经地理网。特此鸣谢!) 上图是士师时代基甸带领以色列人安营扎寨攻打米甸人的一个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耶斯列平原略像一个倒三角形状,三点分别落在约念、他泊山和以伯莲。东接耶斯列谷,南接撒玛利亚山地,西南接迦密山,西北接亚柯平原,东北接加利利。这片平原与西边的亚柯平原形成的狭窄谷道,正好隔开北方的加利利高原和南方的撒迦利亚山脉,是东西向唯一的通道。西南方的约念、米吉多和他纳三个险要隘口穿过迦密山,东南方有以伯莲隘口,北方有大道直通夏琐。 耶斯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至今也是以色列北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年这里四周都是迦南人的军事重镇,如亚柯、夏琐、耶斯列、伯善、他纳、米吉多、约念、夏罗设等,可见其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平原西部因为有米吉多,所以也叫米吉多平原,并且被许多解经家认为,这里就是新约圣经《启示录》所预言的人类最后一场战争的战场—哈米吉多顿(Armageddon)。 历史上发生在耶斯列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最早的有史料可查的战争是公元前1469年,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与迦南联军的大战。最近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18年9月19日,英国军队在皇家空军的配合下,埃德蒙.艾伦比将军率领部下,在靠近米吉多的平原上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突然发动袭击,并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第二次世界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以为那是人类的最后一场战争。身为基督徒,他知道米吉多平原与哈米吉多顿的关系,因此专程来这里视察。 比较著名的战争还有他泊山战役(Battle of Mount Tabor)。1799年4月16日,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4千法军在靠近他泊山的平原上狙击了奥斯曼帝国的3.5万援军,最终获得胜利。当时正值基顺河汛期,许多土耳其人在逃跑时被淹死。上图就是描写这场战役的油画(图片来自圣经综合解读。特此鸣谢!)。 圣经中也记载了很多有关耶斯列平原上的战事。如士师时代的基顺河之战。以色列人因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所以被神惩罚交于迦南人手下受欺压20年。痛苦至极,他们不得不向神呼求。在女士师底波拉和巴拉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在基顺河边打败了夏琐王耶宾将军西西拉和他所统管的900辆战车,使其全军覆没(士4:4~16)。 基顺河(Kishon River)是流经耶斯列平原的主要河流,由东向西沿着迦密山脉西北流入地中海的亚柯湾。基顺河上游在旱季时是一条水很浅的小溪,只有在雨季时才会有汹涌的急流,使沿河低洼处形成沼泽地。当年这场战争应该是发生汛期,西西拉的900辆战车因为深陷淤泥中,使以色列人大获其胜。 汛期时的基顺河(图片来自圣经综合解读网。特此鸣谢!) 基顺河大战后,以色列国中平安了40年,可是之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神眼中看为恶的事,于是神再将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受欺压7年作为惩罚。在以色列人的再次呼求下,神呼召基甸出来拯救他们。当时的米甸人势力强大,人数多如蝗虫,骆驼多如海边的沙,布散在靠近摩利山岗的平原上。但神却将基甸手下的士兵从几万人减少到300人,为的是要让以色列人明白,打胜仗是出自神的大能,而不是依靠庞大的军队。基甸听从神的命令,带领这300人打败了强大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士6:1~7:25)。 (图片来自圣经解读网。特此鸣谢!) 另外还有基利波山大战。这是以色列人的一场败仗,扫罗在此战中以身殉国。先知撒母耳死后,大卫被扫罗追杀而逃避在南地洗革拉。扫罗带着以色列人在耶斯列平原与非利士人争战,后败逃到基利波山。最终,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随同的以色列人都死在基利波山上(撒上31:1~13)。扫罗战死的基利波山北岭,至今仍是一片不毛之地,与山脚肥沃的耶斯列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验了大卫的咒诅(撒下1:21)。 时间不觉到了中午12点多,我们匆匆结束了这里的参观,赶往下一站-米吉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