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個月寫過5篇“談詩說愁”的文章,介紹了一些寫愁說愁的詩人和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多愁善感,有亡國之愁、有思鄉之愁,更有那如絲如雨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愁。不僅婉約派愁腸百結,如秦觀,李清照等,就是浪漫主義詩人也照樣“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其代表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祖籍四川江油,一說他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哈薩克共和國托尼馬克城)。李白自幼聰慧,好讀書擊劍學道。壯年時遍遊名山大川,結交風流雅士。儘管仕途上並不得意,但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活得很瀟灑脫俗,“敏捷詩千首,飄零灑一杯”可說是李白的生活寫照。“詩聖”杜甫贊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的詩靈秀而飄逸,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韻味,好似以出世的筆寫入世的情,讀來有一種飄飄欲仙的飛升之感。李白也抒愁寫愁,但他的愁不似李後主那樣令人心碎,更不像李清照那樣淒苦連連,李白的愁是一種脫世的愁,讀來不覺得是愁,又是一種感情的宣泄。先看這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詩以寫愁緒抒發憤懣開頭,格調慷慨悲涼,雖有無限哀傷苦悶,但並非無可解脫,解脫之解就在最後二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也就是說人生不必太癡迷,不必太執著,大不了浪跡江湖,無羈無束。人世有愁苦,這是佛家的思想,而退隱,隱於江湖又是道家的主張。中間那兩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則明顯的就是道家的理想追求。李白號稱“詩仙”,得道成仙也可說是李白的夢想:“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李白還有一首很有名的《將進酒》,大家想必讀過,這首詩儘管開頭也寫愁寫悲“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但李白的愁與李後主,李清照的愁不一樣,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李後主,李清照的愁是身陷其中出不來的,沒有解救之道,而李百的愁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有解脫之道的,解脫之道可以是“明朝散發弄扁舟”,也可以是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縱酒狂歡爲佛家所禁,也爲儒家所不容,但道家卻與酒有不解之緣。李白不僅倡酒,而且宣稱“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要想成名只有喝酒,李白自己也博得了“鬥酒詩百篇”的美名。 除了具有仙道之味的詩歌外,李白也寫過一些實實在在的抒愁之作,如這首《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是一首思婦之作,一個少婦在思念她的遠行未歸的丈夫,在清秋季節,登上樂遊後,放眼遠望,只見蕭殺淒涼的西風中,一輪落日照射著漢家古老的陵墓。這首詞通篇沒有一個“愁”字,但卻烘托出一種無限的淒涼和惆悵。一看就是大家手筆,氣勢磅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讚歎道“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李白還有一首《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相對于上首《憶秦娥》而言,這首寫愁詩更細膩,富有感染力。也有人認爲這首詞不是李白的手筆。 (3/24/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