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与伦敦无疑是欧洲最值得一看的两个城市: 一个是浪漫之都,艺术和文化就是巴黎的符号, 而伦敦则以坚实和厚重的建筑折射出大英帝国往昔的辉煌. 在巴黎两天我们游览了卢孚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走了巴黎最有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在凯旋门留影,在塞纳河泛舟。在伦敦我们参观了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英国议会大厦、温莎堡,在伦敦的唐人街用餐。巴黎和伦敦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两地的氛围和风格却有明显的不同,巴黎轻松而浪漫,处处透着艺术、显着文化。从中世纪以来,巴黎就是各种建筑创新和发明的诞生地。以尖拱门和精致的雕塑为特点的哥特式建筑就起源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又创建了奢华的城堡,后来又有精雕细刻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等流派,所以巴黎就是一个建筑和雕塑的博物馆。不要说宏大的巴黎圣母院和高耸入云的艾斐尔铁塔,就是巴黎市内的民居房屋也都是那么精巧和细腻。这些房屋大都建于拿破仑三世时期,100多年200年,保存完好。这些建筑不高,也就5-6层,都是石材所建,墙上还有一些雕塑,有白色的落地长窗,是窗也可作门,栏杆或石或铁,精雕细琢。走在巴黎的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这种风格的建筑,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巴黎之所以成为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之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中国的康熙皇帝同期的路易十四也是一个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赫赫的国王。前后统治法国达72年之久,自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不仅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太阳王”还雅好艺术,资助成立了法兰西文学、艺术和雕塑学院,与中国的唐明皇有的一比。他在世修建的凡尔赛宫极尽奢华,是典型的巴洛克艺术(Baroque Style)代表作. 凡尔赛宫不仅多次等上法国的历史舞台,也与现代中国历史有剪不断的关系。1918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条约就在凡尔赛宫的“镜厅”签订。凡尔赛条约在中国引发了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历史上法国的贵族是一个独立的等级,有财产有地位,不事劳作,专一上流社会的交际,讲究礼仪,崇尚品味,喜好奢华。法国大革命后贵族逐渐式微、没落,但贵族的习气已溶入法国人的血液中。这种贵族文化为法国大菜和顶级奢侈品牌的盛行提供了土壤。今日法国人讲究休闲度假,失业汉夏天也要跑到海边晒2个月太阳,又何尝不是当年法国贵族的流风遗韵?
与巴黎建筑的精致、典雅不同,伦敦的建筑物则显的厚重和坚实。走在巴黎的街头,坐在露天咖啡馆,看看四周的建筑,感到轻松,赏心悦目,而在伦敦街头高大而厚重的建筑则使人感到压抑。建筑是历史的反映。英国从16世纪开始海外殖民和扩展,到19世纪下半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国力达到鼎盛,其本土、殖民地和海外领地构成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反映在建筑风格上就是以厚重和坚实为特征,表达帝国强盛、希望长治久安永不衰落的愿望。去伦敦当然要去大英博物馆, 全球三大博物馆 (另两大是法国的卢孚宫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论收藏之丰富和藏品之价值大英博物馆都是无可争议的No. 1. 据说每3分钟看一件藏品, 要花70年时间才能把大英博物馆的收藏看完. 大英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不是英国自己的艺术品,而是从别的国家掠夺来的东西. 其埃及馆展示有好几副盛敛法老尸身的石馆, 还有几十具保存完好的古埃及的木乃伊,包括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真身木乃伊, 这些都是无价之宝,都给英国人弄来了。希腊最著名的帕特农神殿,在希腊现在只剩短垣残壁,而神殿的神像现在都在大英博物馆。那些神像都是古典时代的杰作,现代西方艺术的源头。当年英军作贼心虚怕神像显灵,在把神像运到英国之前把神像的头都砍掉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神像多是无头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石像因其硕大、沉重,也被砍为两半,运到英国后才拼接在一起。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中国的艺术品,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杰作,有些在中国大陆或台湾都找不到,如元代的青花瓷、敦煌的壁画、古代的书画名作,这些大都是或强抢或胁迫或偷窃从中国弄来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一个国家若积贫积弱,或是自己不看重,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其宝贝外流是难以避免的。大英帝国在历史上就奉行所谓“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现在英国还是如此:已加入了欧盟,却还使用英镑不用欧元;在欧盟其它国家旅行都畅行无阻,唯独进入英国还要通关检查,平添许多麻烦。
9/15/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