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中日关系暖风乍吹,然后看到央视播“岩松看日本”,一派亲和气氛与以往不同,就知要有故事。果然后来就是温家宝的在日演讲,承认日本曾经道歉,并求同存异地希望与日关系开创新局面,这个变化应是中国政府在对日问题上,甚至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网上有人在骂白岩松作为媒体人今天抗日明天亲日,岂不知小小央视哪有权利随便表达国际政治观点,都是随着上面的指示在做舆论引导。 我本人最初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态度基本上是延自抗日战争(甚至甲午海战),老琢磨着他们啥时候还会再侵略咱,咱啥时候灭他们一道。直到有一天我问自己,我接触过多少日本人、了解多少日本时,我才发现其实我对日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我党媒体,而自身曾接触过的日本人和日本公司倒是都挺不错,做事认真讲信用,实在说不出人家的不是。其实当年上大学时还曾忧国忧民地读过“激荡的百年史”,了解日本怎么从明治维新后崛起的。工作后曾经参加过一个日本援助项目,当时天天骂小日本太贼,要求买的设备必须是日本产的。今天回头想想,那是人家的钱,咱拿了还骂人家,也不大地道。要想知道人家怎么想,就想想自己现在怎么看北朝鲜拿咱东西就行了。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对日本的判断,但环境中确实有没什么能让我了解日本的东西(咱不会日文),好在也不需要旗帜鲜明,所以对日本的态度基本上是尊重而不喜欢。这次对日政策调整,也许会打开一点门,让我们了解一个真正的日本,而不是翻来覆去地用那本《菊与刀》来说日本人有多奇怪。更透明的沟通和政策,总归是一件好事,只是要把以前的瞎话圆回来又得让百姓们糊涂一阵子。 再回来说说这次对日政策调整的背景。判断外交问题的最基本准则是: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所有外交上的动作都有其内政的背景,这次政策变化定不例外。依照我党的一贯做法,这次的决定一定也是民主集中的结果,不可能是几个个别领导就这么办了,温的演讲内容一定也不是他的秘书一个人随便写的。但在民主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一定曾同其他政治势力有过交锋,根据现在的结果,猜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猜测是迫不得已。内政的需要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冒险改善与日关系。当前中国的最大内政是国内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对外政经均服务于此。但感觉上日本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还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不应是迫不得已这样做,因为这样做还放弃了一张民族主义的内政牌。 当然,国际关系上,僵硬的中日关系使中国在美国面前缺少了一个选择,同时更鼓励美国使用日本作为牵制中国的棋子。在日本日益追求更独立于美国的国际地位时,对其表示理解(温演讲中所提),可以在中日美关系中增加不少微妙。 内政上的第二种猜测是胡温已完全控制了政治局面。在对日关系上以前一直是江的强硬政策为主流,虽然一定有与主流政策有不同的声音,但一直被压制(台湾问题亦曾如此)。对日新政不应是胡温的发明,只是被他们支持使用而已。在当前政府、民间主流意识还是反日的情况下,迈出这一大步而不顾忌政治对手的攻击,只能说明胡温已掌控了政治局面,而不象坊间流传的那样。如此引伸,温和而坚定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将有可能开始。如果是这样,相信当初认为胡是官僚犬儒的人倒愿意看到自己是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