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是巨牛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原著好像是通过一对姐妹(姐姐理性,妹妹感性)的故事,揭示作者关于感性和理性对人命运影响的思考。对我而言主要是部很好看的电影,因为我必须不好意思地承认,我没看过原著。(所以只有请有兴趣的文青读者们自行脑补下小说的情节了)。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打算承认这个事情,因为这对自诩为文艺爱好者的我来说是很没面子的事(饿死事小,失面子。。。);不过后来想到,我更愿意自诩为学佛者,这样就让我有了诚实面对自己的勇气:反正色身和所谓的形象都是因缘合和的假象而已,木有啥大不了的。
小说的这个名字让我印象一直很深,可能我自己潜意识也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借这个标题,弱弱地跟一下风,讨论下感性和理性。
原来以为,受过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工作、家庭和睦,居有定所的人通常都很理性。我也一直为自己曾经是“理工男”而自豪。不过好像随着阅历的增长,更多的证据让我不是那么自信了,以至于现在连理工男这样的标签好像也有点不那么崇拜了。
因为,也许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我们意识到但不愿意承认,我们有多感性。
股市投资是最能反应人性冲动和非理性的地方。有句话叫,"追涨杀跌",本来是一个术语,现在更多用来反应股民的心态,就是非理性的跟风。前几年股指明明已经快一万点了,连小学生和八十几岁老太太都开户的全民疯狂情况下,大家还是觉得股市还要涨,还要跟进,最后全部套牢;一旦大盘下跌,纷纷如惊弓之鸟,大把大把割肉离场。要是没有这种集体逃离市场的行动,也不会有所谓的“黑色星期五”。
最近的油价下跌,从120刀到低于50刀一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涨起来没有道理,跌成这样,也没有道理。主要是心态的反应,而不仅仅是需求疲软。类似的例子,楼市也很明显,不然楼市泡沫怎么来的,没有炒房者的冲动,难道你还真会以为光地产公司和政府就能托那么久的市?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宏观经济的非理性因素被大大低估了。实际上,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罗伯特·希勒就是持的这个观点。因为得奖的关系,这老兄写的《非理性的繁荣》据说很火了一阵。
千万不要以为,上面这些股民都是在自由市场闲逛买买小菜的大妈们。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中间有大量的人是都市白领,包括公司的高管、财务主管、大学教授、企业骨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穿着体面,说话温文尔雅,偶尔谈到毛片还有点脸红,非常小清新的那一类。
看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假定在市场中交易的人是理性的,真的需要修正。也许有人说交易的非理性是受到人性弱点和贪婪的影响,但如何解释我们的消费也是没有理性的?这些年全民对爱疯的追捧早已证明这一点,不然“肾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前年回国的时候,遇到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一个月工资3000块,却在那里辛辛苦苦的攒钱,准备买6000块一个的iphone。因为什么?品牌、认知度、质量还是功能?她可能都不知道智能手机到底是啥。反正想要一个,因为朋友都有。这才是真正的理由。
更不用说大家都有体会的,在感情问题上就更没有什么理性而言(除非精心算计的小N,但那是交易不是感情了)。我们喜欢谁不喜欢谁,有时仅仅是一种声音,一种味道就打动一个人,这是自己都不可能解释和逃避的。
还有我们在生活中心情不好的时候的无端发泄,以及都市白领们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精神/神经问题,强迫症妄想症分裂症,不一而足。
大家经常说男性比较理性,女性比较感性。其实只是在不同的方面而言。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明知不健康,但是男性抽烟、酗酒却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明知熬夜不对,熬夜的也是男性居多。这种时候,往往我们是不是就会自嘲一下,“哎呀,这点小事,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工作那么辛苦,也不要对自己太狠了嘛”。这是理性么?
所以,你的经济生活,消费生活,感情生活乃至休闲生活都充满了非理性,那么怎么证明你是一个“理性”的人?甚至你做梦都是非理性的。没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梦境,这是常识(当然这在佛法中也有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梦里也是平时的心念相续和业力现前,而我们凡夫无能为力的一个最好例子,佛法也提供了相应的对治方案。不过说远了,按下不表)。所以,当你从噩梦中醒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如释重负地想,“还好是梦”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是梦,还有什么是自己真正可以掌控的?
这里小盆友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我们的感觉( 纯洁善良理性的愿望--希望世界和平),和实际(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到处都是本拉登),会有那么大的差距涅?这是因为,至少从我看的心理学普及杂志(汗。。。)上讲,我们受潜意识比意识影响大的多。就像你明知黑屋没有危险,但是晚上不开灯坐在里面很多人还是很害怕一样。这也是你上台讲演,你在心中发了几千遍的誓言不要紧张,但还是双手发抖、声音发颤,双腿发软,最后在尿裤子前逃了下来的原因(不,不要误解,这不是我小学时候的经历)。所以,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关键时刻的决策,影响你的不是意识,是潜意识。潜意识,是受我们的个体特质,包括遗传因素(比如天生的二)、激素水平(看看东方不败)、性格倾向、情感特质有关;更重要的是跟我们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幼年经历(比如星爷在学了如来神掌以前的经历)有关。这些,都和你的所谓“理性”大脑没有什么关系,更和你所谓的科学知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因此,无论表面如何穿着打扮光鲜,职业如何严肃,生活态度如何认真,背后粉丝一大堆,但是你必须还是要承认,你从根本层面上讲,是不可控的,你操纵不了自己的潜意识,就像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样。有时你自以为的控制,只是短暂的压抑,最终还是会在某个地方爆发。这种爆发的能量,往往非常有破坏性。想想我们生活中,或者电影上,After 别人说“我已经忍你很久了。。。”, 或者“是你逼我出绝招的。。。”,之后的可怕场景吧。
这听上去像一个坏消息。不过好消息也有,就是听闻和学习佛法。佛法会告诉你原因和解决方案。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又像一个坏消息,因为他们不相信。因为他们认为佛法是迷信。在我看来,迷在世间法而不自觉,以一个妄念纷飞的心念生活而不自知,被各种生生灭灭起起伏伏的幻觉牵着鼻子走而不想脱离,却坚持认为自己生活是在理性之中的人,才是真正的迷信。
佛法上讲凡夫心是不可靠的。凡夫心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明。无明导致了散乱、攀缘外境和妄念。换句话说,由于缺乏缘起性空的智慧而攀缘不可靠、有生灭的外镜,必然带来心的散乱、无序、易变,从而导致内心的分别念、贪嗔痴慢疑和各种痛苦,导致心理能量的不合理耗散、心理毒素的集聚和爆发,以及反应出来的外在行为的癫狂。
从另外一个方面,好消息是凡夫心也是圣者心,佛陀说过,“心外求法,无有是处”。所以关键区别就是“一念迷是凡夫,一念悟即是圣者”。达到悟的境界,你的心还是那个心,但你的心念却已转,不再有凡夫的妄念,不再造作新的贪嗔痴等等恶业和习气。
所以,闻思佛法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逐步控制自己,通过长期、艰苦的过程,渐渐地以理性、如法的意识,去降伏、改变自己的心念,在明意识和潜意识都种下慈悲、清净和智慧的种子,从而去除掉对虚幻自我的执着和以此纠缠至深的各种欲念、烦恼,让潜意识不再混乱、无序、不可控制,而变成安静、清明、理智的心。这样你才能真正地算一个理性的人。
说到底,一个虚怀若谷、心胸博大、沉稳内敛、刚毅慈悲、清净无边的高僧大德,修行有道者,和一个情绪起伏、妄念纷飞、欲念和分别念都深重的所谓现代都市白领理工男,到底谁更理性,不是很清楚了?元芳,你怎么看?